读书为什么这么难?当看到这个问题时,我能想到的答案可能也是普遍人想到的:没时间、没精力、看不懂、记不住、看不下去等等吧,我想解决了这些阻碍,读书就容易多啦!
但赵周老师的观点让我耳目一新:若学习者缺乏内化和应用知识的能力,即不能把知识转化成自己的能力,那么即使解决以上问题,也没有多大意义。
那该如何攻破这些拦路虎了?其实,明白这些问题的实质,问题也就会不攻自破了。
一、没时间、没精力
书中麦克拉斯基提到一个生存余力理论模型,我第一次听说,其基本观点是:一个人总是在他需要的精力与可提供的精力之间寻求平衡。那些消耗个体精力的事情叫作“生存负载”(Load of Life),而处理这些负载需要“生存力量”(Power of Life)。无论是生存负载还是生存力量,都由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构成。
关于生存负载,外部负载主要指的就是职场工作和家庭工作;内部负载主要来自个体不的生活期望:想买房,想换车,想升职等。
生存力量呢?外部的力量源自家庭背景、人脉资源、经济能力,内部的力量就是个人的能力和经验。
生存力量除以生存负载,就是麦克拉斯基强调的“生存余力”(Margin in Life)。
图片来源于书中生存余力理论指出:一个人要从事学习活动,必须拥有一些生存余力。
职场工作者的生活也是如此。“如果能够保持一定的余力,那么就能够很好地应对不可预见的紧急情况,更好地承担风险,能够从事各种探索性和创造性活动,也更有可能开展学习。”
二、看不懂、记不住
从小受教育的影响,我们认为,读书就是要记住,看懂,看不懂,那不装瞎吗?其实,那是针对以知识为中心的学习者来说,对于以自我为导向的学习者来说,理解和记忆知识并不能创造价值,改变行为才有可能创造价值。所以,只要书中有一部分内容能和自己发生联系,将知识用到实际工作和生活,就是有效的阅读。
三、看不下去
很多人读书读一半就读不下去了,最后半途而废,买来的书都束之高阁,心生愧疚,后悔不已。
那如何算读完一本书了?从头读到尾?在全书做满读书笔记?合上书可以默写全书整体框架?,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观点,不同的书也有不同的观点。但对于以自我为导向的学习者来说,针对致用类图书,有几条书不必读完的原因:
1、任何一本书,有你需要学习的知识,也有相当多的知识是你不需要学习的。
2、读的越多,不见得用的多。书价值的多少跟多了多少没有直接关系,也许读的少而精反而更可能去应用。
3、只要你能将书中的知识在实际中用上一点儿,图书给你创造的价值就已经远大于书价。
所以读书不要害怕读不完,看不懂,记不住,它们只是挡在你面前的纸老虎、心理障碍。在这个日新月异发展的时代,收益率最高的投资就是提升自己的能力,尤其是学习能力,而性价比最高的学习方法就是阅读。从今天开始,请放下手机,放平心态,拿起书本,沉浸其中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