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4.仇池政权简介

作者: 惘然生烟 | 来源:发表于2017-09-12 17:57 被阅读56次

    将视线从扬州水泽之地,移往陕南、川北以及甘南地区的结合部,这里有一座山叫做仇池山,山里面住着一群氐人,他们建立了一个割据政权—仇池。

    若只对历史了解不精细,可能会不知道这个政权,就如外行也可能根本不知道,在北方还真出现过所谓夜叉国、流鬼国一样,这些在《聊斋》里面出现的国度还真实存在。

    不扯远,简单说。氐,是现中华民族里的已经消失的古老民族,白族可能是其后裔,据说他们是三苗、羌族、犬戎等族类的混血。在南北朝时期,因为氐实现了农耕和游牧的高度结合,社会结构较为稳定,所以相继创立了以土地私有制为基础的封建政权,并不断在农耕和游牧地区扩张发展,其中发展规模最好的政权,莫过于苻坚时期的强大前秦。

    前秦实力雄厚,政策开放,差点完成统一全中国的创举,但是,在当年南北决战中,投鞭断流的前秦国主苻坚,因各种原因,无奈被雪中落棋的东晋宰相谢安所打败,氐人的这个最伟大的政权,霎间土崩瓦解。

    前秦昙花一现,要说延绵最长的氐政权,要算接下来所说的仇池政权。

    但因它国土面积狭小,又几经迁移和分裂,和北魏关系又是若即若离,所以崔鸿编写《十六国志》,都没将其作为正式政权编纂进正史,它的历史命运与丁零创建的翟国十分相似。

    氐人从东汉末年就开始在仇池地区的割据,后来,中央为了抚慰这片地区,当时的曹魏分封当时仇池首领杨千万为百顷氐王,杨氏一脉合法地成为仇池国氐族政权统治者,并子子孙孙相继承,一直传到北魏太和元年,一脉传承已经有将近两百年的历史,并且几经沧桑,未曾腐败。

    仇池政权一直为中古历史学家津津乐道,因为它生在乱世,其顽强的生存意志也很值得一议。本人综合各方认为,这个政权之所以如此存在,有这么几条道理:

    一是,仇池山附近是军屯的天然粮仓,并且可以煮土为盐,生活物资可以内部循环。

    二是,仇池国地处深幽,易守难攻,李白所说的“西当太白有鸟道、不与秦塞通人烟、飞鸟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的蜀道就是这一片区,外方观此地区,可谓“四方壁立,自然有楼橹却敌状,高并数丈,有二十二道可攀缘而升”,如此说来,它真是绝壁上的国家。

    三是,氐人曾经有较大的影响力,又属于高度汉化的农耕、游牧结合的民族,在文化的接纳上十分随和,很多饱受战争之苦的人民愿意归附到这个政权中来,如当时附近的卢水胡等也在政权瓦解后加入仇池,所以这个政权面积虽小,但鼎盛时候却也可以组织十万兵丁。

    四是,这个政权有部落制的遗留,建筑以石板屋为主,在建制上灵活,统治者不太讲求物质上的享受,经常可与军民迁徙,并不是一个固定的王朝,所以他们的聚散离合十分容易。

    五是,甘南,川北地区是一片很好牧场,这点现在去当地旅游的人便有感触,草原连绵,雨水适合。牛可以提供耕地劳动力,而马是移动的坦克,守则有余,攻则有利,退守自如。

    上面五条理由,总结一下,仇池国之所以在中原之地走马观花时候而能长期绵延,主要还要得益于得天独厚的地利。

    地利是好,但是面对利益的贪婪人心却是不可自主选择的。

    发展到了南北朝中后期,仇池政权也出现了一般封建高层父子、兄弟相陵替的现象,再加上后来秦岭地区发生天灾,难民涌来,仇池粮食不继,政权被颠覆、部落被迁徙事情多了起来,政权也越来越处在危机之中。

    而更不利的是,正是因为地利,它横亘在了稳定且日益强大的南北朝之间,南朝向西域求取贵重奢侈品以及掠夺优质战马、兵甲等的路途在此,北朝攻打南朝富裕的西川,咽喉部位也在此。同时,南北只要一开战,这个片区就是个主战场,是个出气筒,而当时的南北朝,也确实往往会因为某些细节的利益在此展开正面交锋。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94.仇池政权简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hacs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