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5,211毕业一年,才深切明白的3件事

作者: Joyna_Lin | 来源:发表于2018-12-11 16:41 被阅读8次
    985,211毕业一年,才深切明白的3件事

    今年11月16日,我生日的第二天,我从港中文领回了一张淡黄色的研究生毕业证书。

    今年,也是我从本科学校毕业的第二年,我才逐渐明白这三件事。

    985,211毕业一年,才深切明白的3件事 985,211毕业一年,才深切明白的3件事

    感恩父母

    我读研是在物价极高的香港,一边看大量论文一边还需要为吃饭穿衣操心,所以即使是在回家只需要一个半小时的地铁的情况下,我常感到独自生活的不易,生活成本之高。短短这一年就需要几十万的费用,让我不得不我感谢我能干的父母,让我不必为了经济忧愁,圆就了留学的心愿。

    以前不懂事,当看到看到更大的世界的时候,完美主义倾向的我还会想“我爸妈如果怎么样就更好啦”。现在想想那些粗心的爸妈造成的无数的悲剧,而我无忧无虑,不愁吃穿,身体健康,活奔乱跳,平安无事长到二十多岁,就应该感谢爸妈的养育之恩。更不用说还在大城市长大,上名校,去香港读研,相比那些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而被限制探索这个世界的同龄人而言真的是无敌幸运了。

    考试是一件很个人的事情 ,但实际上也离不开家庭提供的大环境。没有安定温馨的美好环境,难出成绩,更妄论的全面发展。之前北京的一位高考状元曾说过,状元都是家里很厉害自己也努力的人。其实不只是状元,只要是考上好学校的学生也都离不开家里的支持。如果我爸妈像别人的爸妈一样只顾着打麻将,或者忙于工作不着家,我想我也是考不上母校的吧。不仅是我,同学的例子也是如此。先前采访好姑娘的时候,我也发现大方得体的她们无一不是从小在爸妈密切的关怀和指导下成长。他们没有事事操心,但对孩子发展大方向上的把握不少,绝没有仅仅靠自己“野蛮生长”而成为现在的她们。

    豆瓣上有个关于对父母不满的话题,我想,不论父母做了什么事,大多数情况下是为孩子好,只是当时自己并不理解。当然,个别极端案例不包括在内。比如我小时候我的家教很严,我也偶尔抱怨过不能在外面尽兴玩耍,长大才知道父母让我远离了多少危险。父母给了我们生命,仅仅这一点我们就应该充满感激。

    985,211毕业一年,才深切明白的3件事

    《风雨哈佛路》的女主丽斯的父亲被抓进监狱,母亲酗酒吸毒,无法获得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但她仍然觉得母亲是世界上最好的母亲,从没有抱怨过生活的不公。她穿着散发着恶臭的衣服,边洗碗边看贴在墙上的笔记,在地铁上狂背书,靠着自己的毅力考上哈佛。如此恶劣的条件,她都对父母从无怨言,我们又何来怨言呢?

    再想当年我妈在与我年龄相仿的时候就放弃了无忧无虑的日子,开始了生养我二十多年的历程,而我在这个年纪还依旧想着过逍遥自在的生活,心里就更充满无限感激。

    对父母表示感激的方式其实不难。子曰:“色难”,和颜悦色与父母说话难,但并非做不到,不轻易发脾气,平和地说话交流即可。《弟子规》里还提到“父母叫,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随时对长辈的要求及时应答,父母就会感到很欣慰了。千万不要到了“子欲养而亲不待”时,才追悔莫及。

    985,211毕业一年,才深切明白的3件事

    985,211是一个好平台

    985,211提供的是好平台,但是能否把握机会,就看个人。

    如果没有中大,我就不会认识林滨老师,感受她那诗意的人生,感受到“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的灵魂交流的瞬间,也不会开启内心撕裂式的成长。我们校区的海景图书馆风景优美,冬暖夏凉,藏书众多,可惜的是除了期中期末考期间会出现大排长龙的情况,大部分人平日都不会光顾图书馆,而我也是抓住大三大四的尾巴才开始拼命借书,可惜,可惜。学校时常有各种嘉宾学术讲座,但是大部分观众寥寥,只有个别大咖的讲座人潮涌动,除了一方面嘉宾知名度有限,但更多的是同学们没有珍惜那些专于研究,开拓视野的讲座。这些讲座不能带来立竿见影的收获,但是可以一点一滴积累起对世界深层次的看法。学校与各大海内外高校建立学生交换协议。如果我当年没有把握机会,去美国游学,我仍然会坚持不读研。不过,读完研究生,我才理解罗校长为什么鼓励学生继续深造,而不鼓励直接就业。如果有人要我给建议,我也会表示如果能有条件,推荐继续读研。

    好学校让我在进一步求学的时候,也有更多优势,获得更广阔的视野。申请学校的时候,因为自身的积累和母校的加成,港中文的offer才发得那么快。如果没有上港中文,我也不会有很多新发现:原来香港的同学单纯善良,素质很高;港中文的博士生原来不似印象中那般刻板,很多又高又帅又有才;香港虽然华人多,但是比美国这个大熔炉还更包容,文化更多元……

    985,211毕业一年,才深切明白的3件事

    不过,武汉大学的校长窦贤康说:“现在已经不同于20年前,大学生不再是天之骄子,就业需调整心态。”很多人误以为考上985,211就可以有光明的未来,但越长大越发现,毕业离开了这个平台,学校的在自己生命中的分量会越来越弱。刚毕业的时候还可以说自己是哪个学校毕业的,成绩如何,到后面人们只关心的是你可以给他们带来什么合作机会,有什么硬本事。社会需求小于供给,就业形势严峻,这大概也是大量985,211毕业生落差感存在的原因吧。

    北大教授钱理群曾提出过“精致的利己主义者”的理论,我渐渐才发现原来我也有这种倾向,这种倾向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大环境如此。每个人都希望成为他人眼中的光芒四射的存在,只想着如何突出自己,而没有将民族和国家命运的发展纳入自身的发展中。毛主席在24岁的时候,北京房价两三千,而他只是北大图书馆的管理员,月薪二十多,可他没有焦虑买不起房,跨越不了阶层,他每天思考是国家未来命运如何,每天在图书馆里努力读书,有空就去周边公园看景写诗,与现在大多数流行丧文化的年轻人截然不同。可惜的是,很多大学忽视人文教育,不重视对精神世界的培养,应大力培养具有为社会服务的强烈意识,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所以大可不必因为没有考上985,211而失落,考上了也不必太开心。静下心来积淀自己,充分利用平台优势,不必过早发光发热,不浪费光阴蹉跎时光,是每个人的在大学里的必修课。

    985,211毕业一年,才深切明白的3件事

    防人之心不可无

    我8岁以前跟着奶奶长大,奶奶热情能干,人缘很好,身边的叔叔阿姨和小伙伴们都对我很关心和真诚。初中以前的同学们大多单纯善良,在这样的环境长大的我对身边的人有一种天然的信任。因为家人保护得很好,加上我本身也对我说的每一句话真实性打包票,推己及人,所以也倾向性相信别人说的话。

    人们把大学比作象牙塔,久在其中的我不觉得大学与社会有太大的不同。不得不承认的是,高考把学生分了层,把学习能力相近的学生分在了一起。教育程度和品德不直接挂钩,但是教育程度越高在一定程度上品德和素质也越高。因而在我的大学四年,打交道的同学们都相对可以信任。

    最近因为轻信他人,差点做出后果很严重的决定,庆幸长辈点醒,才避免巨大的损失。

    985,211毕业一年,才深切明白的3件事

    至此,我才深刻意识到学校和社会的游戏规则是截然不同的。

    大学的游戏规则要简单许多,大学里要过得更有成就感,需要的是认真学习的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其他能力的重要性就不那么明显。社团招新的时候,我发现很多新生连基本的礼貌都没有,但这也并不妨碍他们拿奖学金,成为优秀毕业生。

    然而社会远比我想象中更复杂,需要更多的智慧,像是分辨对方善恶,获取他人支持,察言观色的能力。这些智慧除了从自身的阅历中获得,也可以从别人的故事中获得,比如新闻,文学作品和过来人的分享。一个人想要获得成就,除了像写作这种靠才华吃饭的工作,大部分都需要获得他人支持,社会资源和足够好的平台,个人能力的重要性倒不那么突出。

    傻傻的很天真是一种幸福,因为有人为其遮风挡雨,但是如果不具备生存的智慧,那就是一种危险。想要一直保持这种状态,除非留在学校系统里或者留在家里操持家务,但是两种状态都有需要面对社会的时刻,也绝非长久之计。

    希望你没有这个习惯,如果有可一定要敲醒警钟哦。社会太过复杂,防人之心不可无。请一定要多多积累生活智慧,成为知世故而不世故的人。

    985,211毕业一年,才深切明白的3件事

    大学时,我觉得自己什么都懂一些,可毕业时才发现,自己还有很多不懂。

    我的大学过得颇为丰富,但是也不是没有改进的地方:除了认真学习专业之外,还应像海绵一样拼命看经典书籍,特别是传记。不能只有发光,没有沉淀;交朋友不只局限于同龄人,师长,长辈都可以成为朋友,可以看得更远,有更多启发。

    当我初三的时候,我觉得自己年纪很大,当我高三的时候,才发现自己初三的时候年纪还很小。

    现在我研究生毕业,我觉得自己年纪很大,然而站在我80岁的时候回看现在,我依旧年轻,依旧充满活力和朝气,依旧对未来充满期待。

    二十几岁,仍旧青春,仍旧充满无限可能性。

    985,211毕业一年,才深切明白的3件事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985,211毕业一年,才深切明白的3件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ijeh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