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几岁,你需要了解“心力衰竭”

作者: 布冬朵朵 | 来源:发表于2019-08-12 21:07 被阅读0次

    2019年,第一批90后即将进入而立之年,最后一批90后也已经20岁。可悲的是,生活远比剧本更加戏剧化,当房子、车子、票子已经压得90后喘不过气时,人生中父母第一次大病的高发期也在猝不及防之中降临。

    心力衰竭,这个在我27岁之前从未在意、从未了解过的疾病,今年,缠上了我辛劳大半辈子的母亲。疾病的到来,总是让人措手不及。记得母亲刚开始出现心衰症状时,喝水之后腹胀、走路无力、呼吸沉重、昏昏欲睡。一向坚强、隐忍的母亲在身体机能出现问题之后,又在工作岗位坚持了一月有余,直到某天大脑出现短暂昏厥,才告知我她的不适。那晚,先生和我带母亲挂了急诊,犹记得,急诊室门口排队时,我们还找各种轻松的话题和母亲谈笑。谁知道,接下来的一切,来的那么猝不及防。急诊室医生用听诊器听完母亲的心跳之后,即刻安排医护人员为母亲做心电图,母亲还未从做心电图的躺床上起身,急诊室医生便开始检查母亲的下肢,然后通知我办理入院手续、缴费、拍片、心脏彩超、输液……

    “医生,只是做了一个心电图,为什么就要住院?”不知所措的我并不知道眼下发生的是什么。“结果分析,你母亲经历的是心脏病里最凶险的房颤,如果不马上入院治疗,会出现心脏和呼吸停止。”医生的一句话就把我打蒙了,房颤?一个我从未接触过的词语。但我来不及考虑其他,只知道情况紧急,我的母亲需要马上住院。我快速整理好情绪,用尽力气在脸上堆满轻松的笑容,步入检查室告诉母亲需要住院两天打个点滴消消炎,让她放心。接下来的所有检查都是先生推着躺床陪母亲去做的,我还无法从“刚才还站着说话的母亲这会儿竟被医生要求不得下床”中回过神来。

    夜里十一点多,当母亲终于做完大大小小各项检测、入住病房并输上了液,主治医生才把我叫到办公室填写入院报告,入院的主要原因是——心力衰竭。我问了医生很多问题,然而大脑却极力不能接受医生所说的一切。签字的那一刻,我才明白,往后余生,我,已成为父母的监护人。先生还在病房陪伴母亲,我坐在病房门口的廊椅上,打开手机,点开百度,却因为泪流不止而无法看清楚手机上的字……

    值得庆幸的是,经过半个月的治疗,再加上出院后的定期复查与悉心疗养,母亲恢复的不错,身体各项指标基本恢复正常。现在,母亲已经可以像常人一样吃饭、睡觉、以及开心聊天,又表现出年轻且旺盛的生命力。母亲的病情被耽误一月有余,至今想起来都令人后怕,不得不承认,至此的直接原因是我们对心脏的不重视以及相关知识的缺乏。

    心力衰竭——这是一种无法治愈的慢性病,几乎所有的心血管疾病最终都可导致心力衰竭的发生,说白了就是心脏无法正常工作,人一旦因为劳累耗氧太多,就无法满足肾脏的供养。肾脏工作不力,就会导致身体里大量的废料和积水没办法排出,从而使不堪负荷的心脏承担更大的压力,转而肾脏更加缺氧,如此形成恶性循环,最后拖垮心脏使其罢工。其实治疗方案很简单,就是要打破恶性循环,用药利尿,把身体里多余的水分排出来,减轻心脏的负担,身体就可以恢复机能。但还有一个问题,大量排尿会使钾离子大量缺失,血液缺乏钾离子又会导致电解质紊乱从而出现心肌无力,补钾也是当务之急。

    据统计,每天急救的病人中,约有1/6为心脑血管病人。其中,个别患者因为心脏病或脑血管意外,引发猝死。心脏病为何会发生猝死?专家解释说,猝死发生的根本原因,是死者生前体内就有潜藏性的疾病或病变,比如患有高血压、动脉硬化等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当遇到过度疲劳、情绪激动时,血压升高和心肌耗氧量增加,导致心肌缺血、心绞痛发作或心律失常,最终引发猝死。不得不提的是,心肌梗死是冠心病中最重要的一种疾病,原来一直是老年人的“专利”,很少会出现50岁以下的患者,但随着社会竞争加剧、饮食结构发生改变,50岁左右的中年人成为此病的“后备军”,三四十岁的心肌梗死病人也经常出现。一般心肌梗死前都有先兆症状,包括胸闷、胸痛、心绞痛。从出现征兆到发生心梗,中间可能会有一段时间,但最佳的治疗时间是出现征兆6小时内。

    二十几岁的九零后,特别是独生子女,面对父母生病带来的压力,分身乏术,怕没钱,更怕没人。我们有必要了解“心力衰竭”,以及生活中其他的常见疾病,至少,在疾病来临时,这能让我们做出最快、最正确的选择。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二十几岁,你需要了解“心力衰竭”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kbuj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