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为了提高写作能力,又是阅读写作工具书,又是报名线上的写作培训。有一次写作课上,意外涉及到读书与写作的关系,老师旁征博引,说林语堂的切身体会是,“所谓博览群书,增加的是你的知识量,不是你的写作能力。你的写作能力,是盯着某些人的某些作品不断不断不断地看,看同样的东西,同样的人。因为你喜欢的那些人实际上就是比较适合你的人,你看他们的风格,看他们的语言,然后不断不断地从他们的作品当中汲取对于你来说,最直接的那部分养分。”
这一段话颠覆了我此前的认知,原来提高写作能力,还可以通过反复阅读、揣摩自己喜欢的人的作品这种途径来实现。这是促使我第三次阅读孙犁的《风云初记》的主要原因,而且我从来没有像这一次,那么细致地读一本书。林语堂嗜烟,因为读的细,把书染上了烟味。我不吸烟,没有在书上留下烟味,可是书是我自己的,自己的书的好处是,可以随意在书上圈圈点点,可以在书边上批注。我在书上留下了我的笔迹。
带着自己在散文写作方面的不足,从《风云初记》中寻找答案,我确实感悟到了许多。以下是我体会最深的几点。
一、捕捉典型细节,以极简的笔墨,刻画人物,突出主题。
“姐姐叫秋分,看上去也不过二十七、八岁,脸儿有些黄瘦,眉眼带着愁苦”。这是对小说主要人物秋分第一次出场的外貌描写,这里,“黄瘦”、“愁苦”,也是悬念,继续往下读,很快就知道了原因。
彼时秋分已出嫁多年,丈夫叫庆山。十年前的那次农民暴动失败后,成了农民领袖的庆山匿藏在小船仓底连夜出逃,至今没归。当时送庆山的只有两个人,除了父亲高四海,另一个人就是秋分,“当小船快要开到河心了,她才跑下去,把怀里的一个小包裹,像投梭一样,扔进了小船的窗口……西北风吹送着小船,一个亮闪,接着一声暴雷。闪亮照得清清楚楚,她卷起裤脚,把带来的一条破口袋,折成一个三角风帽,披在头上,一直遮到大腿,跟着小船跑了十里路。”
在刻画人物上,特别是能向读者传递情感的地方,作者善于抓住典型细节,不吝笔墨,描写具体生动形象,特别有画面感。一个送行的小细节,只一句“跟着小船跑了十里路”,就把夫妻之间难分难舍的离别之情展现到了极致。
再看一个刻画初恋中的男女的细节。
“芒种去打水饮牲口,春儿在堤埝上低着头纺线,纺车轮子在她怀里转成一朵花,她的身子歪来歪去。芒种直直地望着,牲口把水喝干了,用嘴把梢桶挑起来,当啷一声,差一点没掉到井里去,春儿回过头来笑了。”作者摄取了发生在水井边的这样一个典型细节,把农村青年对爱情的渴望描写得生动传神,让人忍俊不禁。
抓住典型的细节,把平常的事物写得不平常、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这是一般写作者与作家的主要区别之一。(待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