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正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一句传千古,告诉人们,只要虚心求教,到处都有可供学习、效法的对象。孔圣人又补充了一句叫 “择期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强调选择别人好的地方学习,看到了缺点,反省自身看有没有同样的缺点,如果有,加以改正。
学习这事真的要坚持终身。活到老学到老,一点不过分。特别是这个时代,社会发展迅速,几年一个形式,一年一个样子。
2
我们不乏学习的能力。几十年的求学生涯,没有锻造生存的本领,对于学习还是有自己的道道。书本上的学习方法似乎不能完全应用到 “社会大学”中。
“社会大学”更加注重实战,实战就是要做一件成事,不能限于书本。
毕业后我是这么学习的刚毕业那时,发邮件不会,写材料不会,专业知识不懂…….这一切只能请教“老司机”。上学上了二十几年,似乎写材料都不知道怎么下手。就像感觉走了几十年路,现在都不知道迈哪只腿了。
学习很重要,这儿的学习指的是工作上的事情、社会上的事。
3
说我自己“化茧成蝶”是对自己工作几年成绩的肯定,也是鼓舞本人再接再厉。我要成长,我要进步。
为了生存也好,为了挣钱也罢。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于是我开始“暴走模式”。向这个人问,到那个人那里去学习,嘴巴甜一点,多吸取众人所长。现在每每感到,就是那些小里小气的聊天得到的大智慧。
毕业后我是这么学习的专业的技能是你在这个行业内混得基础技能。专业技能做好了是需要时间的,所以我一直认为,起初想快速掌握专业技能并不是很好的选项。当然人不论老少贵贱,只要是时间长了,对一个专业的了解会越来越透彻。
专业不是一天两天练成的。
每一个与你接触的人都有你值得学习的地方。同事是可以快速获得职场技能的人,家长是可以给你生活上方法的人,同学、朋友能提供给你不一样的视角……一直以为学习是一件累事,现在倒觉得很享受。
4
想快速的成长是有办法的,一个人闷声闷气的坐在个人的位置上是不行的。
你得动起来,动就是互动,与谁互动。与做项目的人互动,与参加活动的人互动,与领导互动。
互动能提升个人交往能力,也会建立与他人的联络。他人总有你值得学习的方面,多倾听人家是怎么说的,不要自己在那儿自以为是。
毕业后我是这么学习的好的平台是互动发生的基础,没有平台就没了一切。
因自身情况考虑,考虑平台的本性,多多参加,一定对你有好处。刚毕业的新近大学生就可以参加工会组织的运动会、团委举办的歌舞比赛,党支部的辩论赛等等,你进入了平台,互动自然而然就来了。
对于项目不要操之过急,先认识人,再谈做事一点也不晚。
社会上普遍说的情商是很片面的,感觉说的情商(EG)完全只是人际关系一方面,这是不对的。看 “度娘”解释:“指情绪商数,主要指人在情绪、意志、耐受挫折等方面的品质。”
是不是有点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类似,重在自身的修养。研究者认为有五种特征:“自我意识、控制情绪、自我激励、认知他人和处理相互关系。”
可见认知他人和处理相互关系仅仅是一方面。
5
总结是将所看所见的事情凝结固化。当然只看不做永远也不能形成你个人的做事体系。从总结中我们要看到个人的收获,如了解了别人的演讲方式、语言表达,自己的收获可以量化那就更好了。
如今天又认识了多少新同事,今天学到了几个新的办公技巧等。
毕业后我是这么学习的
对比不足,发现自己的缺点。记下来,多看几遍,下次再有这种场景自己一定要改善。学习的对象很多,感觉会很杂乱。
寻找一个标杆也是不错的选择,同事中的佼佼者、公司的骨干都可以。每天多观察、多请教。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是有一定道理的,久而久之,你会耳濡目染。
总结不一定每天都要做,每天可以简单想一下。
1、 每周做一个详细总结,发现不足,及时提出改善对策。
2、 每年、每季度做的总结看个人的整体发展情况:做事方向不对就修正,做人格局不够就加强。
学习的方式有很多种:通过书本知晓,通过别人(同事、朋友、亲人)指点,通过培训得到……可见外界获得知识是最直接高效的,个人领悟需要一定的境界。
不畏惧点滴的积累,只为更好的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