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佗是三国时期很厉害的一位中医大夫,其医学造诣之深,在中国历史上屈指可数。他曾游学徐州,兼通好几部儒学经典。沛国相陈珪举荐华佗为孝廉,太尉黄琬任命他为自己属下,华佗志在行医,所以一概没有接受。
华佗通晓养生术,当时的人们认为,华佗已经有近百岁的年纪,却仍然有年轻人的容貌。这是现代很多高明的大夫所做不到的。
他又精通方药。给人治病的时候,只用几副药,简单交待一下注意事项,病人煮药喝下后便好了。并且,他给人抓药从不称量剂量,只在心里估量一下便无差误。与此类似的故事我听过两个:一个是上学时学的《卖油翁》,“以钱酌油”而钱不湿,是熟能生巧。另一个是以前父亲在世时,听他讲过的全国劳模,是位售货员,给人称东西从不用秤,比如称一斤糖,随手一抓,包起便是足斤足两,不多不少。有不相信的,让称一下以验真假,一称,分毫不差。说明华佗业务精练。
《三国志》中关于他医道之高的故事还有很多。华佗本想做个读书人,以为人治病行医为谋生手段,但因为曹操常患头疾而被召在左右,成为曹操的专职医生。华佗并不懂政治,只懂医术。因华佗对曹操有成见,并不愿侍候他。他喜欢遍行民间,为平民百姓疗病,而不想成为曹操一人的专职医生。便借故请假回家。并且找理由不想再回到曹操身边。
曹操几次让人给华佗送信,他只是以妻子有病为由,不肯回到曹操身边。曹操因几次请华佗不来有些恼怒,便教人前往以探究竟,说如果华佗妻子真的有病,就给他四十斛小豆,如果华佗弄虚作假就把他抓起来。结果,华佗被抓,审问后说出实情。荀彧曾为华佗求情,说他医术高明能救人性命,其医术世间少有,应当给予宽恕。但曹操不以为然,说世间这样的鼠辈之流多的是。结果,华佗被曹操所杀。
华佗曾在狱中曾写过一部医书,他想把医书交给狱吏,说可以传后世为人治病。但狱吏怕自己受牵连,不敢接受,华佗便将医书付之一炬。最后,华佗与他的医书一道命丧黄泉,令人悲叹惋惜。
根据鲁迅对曹操的看法,曹操也可算作一代英杰。但因其名声不佳,华佗不愿为他服务。华佗的人生观是要让自己有涯之生付有意义的事情,而不愿为自己恶心的人服务。
历史上这样的例子其实是很多的。《三国演义》中曾有“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的”典故,因为人们对曹操个人人品有成见,既使有才有功名有前途,也不愿违背自己心愿去其麾下做事。
在这些人看来,人生涯有限,不愿意将自己有限的生命交付给那些违背自己心愿的事情,而 要把自己有限的生命付诸于有意义的事情。这些人的节操可敬,其所行也是可以理解的。
【365无戒日更训练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