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0-17

作者: 听雨江南久 | 来源:发表于2018-10-17 21:00 被阅读56次

                                                                               梦里芦花滩

              罗水发源于岳阳县芭蕉乡坳背里,在汨罗市大丘湾和汨水汇合,始称汨罗江。罗水全长88公里,过三江口,流经狮形山时,由于受山势的束缚,河流沿着青山的山脚,极不情愿地往西北大约折了十五度,并在我老家的门坎前抛下了一大片洲地,人称芦花滩。

                                                                                  

           芦花滩是以十分神圣和高大的形象进入我幼年的记忆里的。

            有一位老人同我说过:自古以来,芦花滩土地肥沃,水田成片。不知什么时候,来了一个游方和尚,每日到滩上练武。据说这个和尚轻功了得,棍法超群。练武时,跑过新翻的水田,能不留痕迹。舞起棍来,水泼不进,激起的水雾,状如芦絮纷飞。因此,此滩名为芦花滩。其实,现在想来,芦花滩名字的由来,应远没有如此玄妙。罗水地处江南,气候湿热,有利于芦苇的生长,滩涂上曾长满芦苇应是十分正常的事,滩名芦花也就顺理成章了。

            芦花滩上方曾有一座石板桥,桥头有一丘水田叫落塅丘。一日,父亲对我说,抗日时,曾有三个日本兵被打死在这丘田里。我眼睛一亮:小小的一丘田里就能死三个日军,河对岸广阔的芦花滩该是多少日军的坟场啊。联想到滩上不难发现的人骨,心里就十分解气。后来,读长沙会战的相关书籍发现下面两段内容:

        第二次长沙会战    1941年9月18日,日军统帅阿南惟畿令日军强渡新墙河。19 日晚,日军第四第三第六师团到达汨罗江北岸的石头铺、长乐街。中方统帅薛岳命27集团军向汨罗江以北的长乐街、磨刀石、归义、新市等地进击,迟滞日军进攻。21日,20军向得胜寨、长乐街、渡头桥、大荆街日军发动进攻。

            第三次长沙会战      1941年12月25日,日军第六、四十师团以主力向大荆街、关王桥进攻。20军奉命坚守新墙河以南阵地,主力向大荊街、三江口、陈家桥、关王桥之线转移。

            石头铺、长乐街、渡头桥、大荆街、三江口、陈家桥、关王桥都是芦花滩附近的地名,近的和芦花滩相距不到一千米。从这些文字中我可以清楚的知道,长沙会战时,著名抗日爱国将领方先觉曾率国民革命军笫二十军在芦花滩附近和日军血战。芦花滩以北的官冲、铜坡、大坡里曾到处是战壕遗迹,这应该是20军为抗击日寇而修筑的防御工事。我因此而更相信父亲的话了。可惜的是这些战壕遗迹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一次造林运动中被彻底破坏了。

            前几日,读剑滩杨氏宗谱,发现自明朝至民国,有名有姓,有详细生卒年月,去世后葬芦花滩的杨氏祖先有几十人。原来芦花滩曾是一片坟场。小时候,滩上偶然可见的人骨,有一部分可能是无人认领的先人骸骨,是日本人尸骨的可能性较小。但是,我还是愿意相信,芦花滩是一片英雄的滩。

                                                                              二

        等到年岁渐长,我摆脱了蹒跚步履的束缚,芦花滩成了我童年的乐园。

        那时的芦花滩,仿佛一条绿色的大毡子,到处绿堆翠叠,看不到半点泥土。在这里牛是很容易吃饱的。可在白日特长的夏季,我们从不听父母的劝告,总是早早地把牛赶到滩上放牧,为的是争取更多的时间,光着身子,浸泡在长河清流里。

          河里到处是颜色形态各异的卵石。浅滩上不时会有一两只呆头傻脑的石斑鱼,扭起一层一层的浪花。石头下面有横行的螃蟹,一不小心被它们夹住手,是要被小伙伴们长时间哄笑的。滩的上方,有一座石板桥,这是我们的跳水平台。桥下的石洞里,是小型鱼虾的天下。透明的河虾,小巧的鳑鲏,游刁子、有刺的刀鳅、沙鳅,鲫鱼仔、鲤鱼仔……过桥是一个黄泥陡坡,一条小路翻过它的顶部,一直向远方伸去。落了小雨,来来往往的行人不知道有多少人在上面滑倒过。

          滩的下游靠北岸有两块巨石,一块在岸上,一块在水中,相对而立,中间不过几米,石间有江水流过。这两块石头很神奇,它们相对的那一面很光滑整齐,象是被刀剑从中劈开似的。事实上好像也如此,老人们说,很久以前,有一条巨龙作恶,罗水两岸洪水滔天,一个道士路见不平,拔出江边的菖蒲化为宝剑,追杀恶龙。他在三江口、芦花滩、剑滩各砍了一剑,恶龙逃跑了,于是在芦花滩留下了被剑砍破的石头。我对这两块石头很敬畏,一次也没有爬上去过。但我却无数次拔出过江边的菖蒲,仔细研究这种能化为宝剑的水草。这是屈原在《离骚》中无数次歌颂过的香草,它确实有股很强烈的气味,但一点也不香,很难闻!

            到了秋天,不能浸在水里了,白天就显得比夏季更长。而这时节,草丛里的野花基本已经枯谢,青草们的种子还没成熟,它们恣意地生长着,连叶带茎在洲地上结成了厚厚的一层毯。躺在被太阳烤得热乎乎的绿毯上,背贴大地面向长空。几缕白云挂在蓝莹莹的天上,一队大雁排成人字飞过去了,几只叫天子兴奋地叫着钻向天空,不久,许是累了,越过头顶滑落在不远处的草丛里。耳际有细碎的流水声,牛们吃草的脆响声,小伙伴们隐隐约约的呼吸声。而秋日的暖风挟了草香、泥土的气息直往鼻孔里钻。久了,就总有抵挡不住的梦境袭来。

       小伙伴们相继醒过来时,日子还是太长,无法排遣。于是打起了队里红薯的主意。当时滩上种满了各种农作物。有趣的是几个生产队似乎对农作物的爱好不同。河对岸的那个生产队喜欢种棉花,然后,在棉花地边上套种高粱玉米。这样的庄稼组合,长起来后又威风又飘亮是捉迷藏的好地方。我们队喜欢种棉花,红薯,地边上套种绿豆。我们从邻队的高粱玉米地里穿过,沿着与河岸平行的一条土埂葡伏前进,全然不顾青草搔得鼻子、脸痒痒的,一直爬到队里的红薯地里,摸几个硕大的红薯解馋儿,每次得手后,我们都要为我们的机智兴奋好久。其实,当时我们大不必如此谨慎的,大人们事多,只要我们不过分,是没有人来管我们这些孩子们的小把戏的。

           当然,与武力有关的活动一直是男孩子们的最爱。看牛斗架是每天必不可少的节目。隔壁的小军家有一条黄牛,长着一对一尺多长的牛角,它的脾气很坏,无论你对它多好,它都不允许别人骑上它的牛背。这是一个要命的问题,每次我们骑着牛背回家时,小军都是可怜兮兮地牵着牛走在后面。但这条牛斗架很厉害,附件几个屋场的牛没有一条是它的对手。小伙伴在一起玩久了,也会有矛盾,打架也是不可避免的,但同屋场的小伙伴内斗的情况不多。芦花滩既然是一个大河滩,来放牛的小孩自然就多。于是经常发生比较大规模的打架。但是,方式倒是比较平和公正。几个屋场的小伙伴面对面站成两排,按高矮胖瘦决定差不多的对手,然后以一对一。我历次的对手都是河对岸屋场的一个黑胖黑胖的小子。两个人单挑了无数次,胜负可能是各半吧。可惜的是一直不知道他的名字。现在也是人到中年了,不知道他过得好不好!

                                                                              三

           多年来,芦花滩经历了几次重大的变化:先是五十年代的开荒,芦花滩从一个荒芜的滩涂湿地变成粮米之仓,六十年代它曾是芦花大队开展重大活动的地方,经常出现彩旗招展,人流涌动的场景。八十年代为治理罗水的一条支流,裁弯取直,在芦花滩上方开了一条人工河,结果造成了严重的水土流失。九十年代为防洪水,在芦花滩外侧修了一条土堤,几年后,被洪水冲毁。新世纪以来,在滩上栽了很多意大利杨树,芦花滩又换了一个风景。

          有一年秋天,我有事回了一次老家,发现在这片意大利杨树下面有一个鸭棚。一问是一位在外打拼的老家人,因家庭不顺,就回来了,在他日夜思念的芦花滩上养起了鸭子,以图东山再起。听说,后来,他果然渡过了难关。

           可惜的是在芦花滩的每次变化之中我都看不到滩名的主角芦花。我所知道的仅仅是芦花滩几十年的历史,在这几十年之前呢!我的曾祖父在1929年因为打了乡公所的收税人员去参加红军,是从芦花滩出发的吗,不知道那时滩上有没有芦花。我出生成长的屋场叫滩头屋,屋因滩名。但我知道我的祖先是清朝中后期才搬到滩头屋来住的,至今不到两百年。两百年之前呢,这里当然不是荒山,我家门口有两丘田,斛丘、芋头丘,田下就发现过古老的房屋基地,这是什么时候的呢!父亲说过,这应该是太平天国运动之前的滩头屋,不知道是什么原因被一把火烧毁了……那时候滩上有芦花吗?还往前走,明朝、元朝、唐朝、甚至屈原投身汨罗江的时候,那时芦花滩肯定是在的,不知道那时的滩上有没有芦花?只是,那时候滩名是叫芦花滩吗?

            唐朝著名诗人崔颢《黄鹤楼》有名句:“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因思念家乡产生了一种孤独的被抛弃了的感觉,这种感觉虽然不是凄苦的,但它有一个十分凄苦的名字——乡愁。我从没有远离过生我养我的故乡,但我也有一种孤独的被抛弃了的感觉,不是被关山万里的空间,而是被亘古通今的时间!是被另一种乡愁!

                                                                          四

              罗水悠悠,四季更替,芦花滩上依旧是草长莺飞。一辈又一辈的老家人来了,一辈又一辈的老家人又走了!芦花滩上的容颜,其实是老家每一代人的脚步。

    classN��s��L�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018-10-17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nfdz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