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生命的壮歌》一课。文中有一句是这样的:当年轻羚羊在空中向下坠时,奇迹出现了:老羚羊的身子刚好出现在年轻羚羊的蹄下,而年轻羚羊在老羚羊的背上猛蹬一下,下坠的身体又突然升高……
请一位同学朗读时,她把“突然”读成了“忽然”……
我说:“xx同学朗读时在考我们有没有仔细听她读。因此,她给我们提供了一个病句:‘……而年轻羚羊在老羚羊的背上猛蹬一下,下坠的身体又忽然升高’这一句怎么改呀?”
顿时,同学们纷纷举手:“忽然”用词不当,应该用“突然”。那个读错的同学立刻进行了“自纠”:下坠的身体又突然升高……
可就在一刹那,我觉得自己“纠错不当”,因为我猛然发觉这两个词是那么相近……
课后,我查了汉语词典。词典上对这两个词语是这样解释的:
忽然:副词,表示来得迅速而又出乎意料;突然。
突然:在短促的时间里发生,出乎意外。
也就是说,这两个词语意思极近,可以互用。
那么,课堂上当学生把“突然”读成“忽然”时,我不能说她给我们提供了一个病句……我可以这样引导:谁来说说她刚才读得怎样?(有同学会指出她把“突然”读成了“忽然”。)这时,我可以这样说:“给朗读的同学一次机会,让她再读一次,我们相信她这一次能把这句话读正确。”等她读完,我可以这样说:“其实,我们还应该谢谢这位同学,她把文中的‘突然’读成‘忽然’是想告诉我们,它们是一对意思相近的词(板:突然——忽然)。不过朗读时,我们还是要尊重作者的选择:突然。”这样既避免朗读同学的尴尬,又巧妙地利用了这一生成的“错误”资源。而我却自以为是,“错”上加“错”,误人子弟啊!
第二课时,一上课,我就把“突然”和“忽然”写上了黑板,开始了我的纠“错”之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