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电影聚焦精彩影评、剧评、书评、诗评连连看
高墙体制内的自由芬芳——《肖申克的救赎》

高墙体制内的自由芬芳——《肖申克的救赎》

作者: 沉水心篆 | 来源:发表于2019-07-11 06:55 被阅读1次

    安迪的逃脱看似偶然实则必然。

    他第一次走入肖申克时,第一个俯视视角出现。他即将开始近二十年失去自由的荆棘之途,大广角鸟瞰视野的画面象征着自由的沦陷,而配乐的低沉伤感更代表着此处是自由的绝缘体。

    他是自由的化身,初次见面时,瑞德这样描述安迪:“他的步伐和谈吐简直是异类,他像是在公园散步,无忧无虑,仿佛身披隐形衣。”他总用讳莫如深的眼睛打量着肖申克的一切,他貌似不属于那里,尽管事实如此。

    瑞德他们打赌哪个犯人最先受不了折磨而痛哭。因为安迪的细皮嫩肉、高挑的个子、游离的眼神,他们打赌他会最先哭。

    结果出乎瑞德的意料。

    影片给主人公塑造了种种困境,但他不屈服于外界纷扰,不论高墙内体制的力量多么巨大,始终坚守内心的芬芳。

    希望是他最重的筹码。和其他入狱的囚徒不同,安迪是监狱中那个真正被冤枉的人,也是内心渴望着自由芬芳的代表。他知道自己是清白的,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那个不曾犯法、确被人害的自己。于是有了用鹤嘴锄一点一点凿开牢房的墙体、违背良知担当典狱长的御用“洗钱手”。如此,因为那颗向往自由的心仍然炽热的跳动着,不愿苟活、不愿沉沦。“我是世界之光,跟从我的,就不在黑暗里走,必要时得跟着生命之光”——《约翰福音-8章12节》。同样的,之前生活的富足,见识过世界之大,构成了他对自由的渴望,对丰沛精神家园的向往的因素。

    隐韧是他成功的法宝。不在沉默中消亡,必在沉默中爆发。面对妻子的不忠、莫格斯姐妹们凌辱、监狱长的压迫,他一一忍受。终于,在能证明自己清白的汤米被杀后,他认为自己不该再继续赎罪,越过那500英尺的粪水管道后,通往了自由之路。就像主人公穿过时间的夹缝,观影过程中的心理震颤也渐渐停驻,随那出逃的管风琴声一道,遁于低垂的夜幕中。

    智慧是他制胜的关键。入狱前银行副总裁的背景、丰富的地理知识、对朋友的肝胆相照,超高的智商和不错的情商让他拥有了其他犯人难以匹及的逃狱优势。强者自救,圣者渡人。安迪把自己锁在房间里播放唱片的时候,送给肖申克的所有犯人一段自由时光。就像瑞德的那段话:“我未搞懂她们唱什么,其实我也不想弄懂,此时无言胜有言,她们唱出了难以言传的美,美的令你心碎,歌声直窜云端,超越失意囚徒的梦想,宛如小鸟飞入牢房,使岩墙消失无踪,就在这一瞬间,肖申克众囚徒仿佛重获自由。”

    瑞德奔向自由的海洋则是一种偶然。

    自由对于瑞德来说是一种可望而不可即的彼岸,他渴望过,但是他也快被“体制化”了。因为自由并非与生俱来的,它的含义和实际状态是人赋予的。

    就像一个奴隶,如果他一出生就被人奴役,没有过自由,那么他就不曾知道“自由”的感觉。同样,对一个虽享受过自由,但是却跌入失去自由的深渊近30年的人来说,他也渐渐地忘却自由为何物了。

    对体制化和现实的深刻认识,使瑞德在三次有机会出监狱的情况下,故意表现出一副自己根本没有悔过的姿态。他希望被驳回。他害怕重获自由,如果不是安迪的出现,他就要被体制驯服了。

    瑞德介于自由与体制化中间。他对于真相看的异常明晰。就如他自己所说“监狱里的高墙实在是很有趣。刚入狱的时候,你痛恨周围的高墙;慢慢地,你习惯了生活在其中;最终你会发现自己不得不依靠它而生存。这就是体制化。”

    牢狱之外的生活,他可能适应不了。肖申克中有熟悉的同伴、规律的生活空间、不错的买卖,甚至有打赌哪个新犯人先哭的非常态式消遣。

    “眨眼间过去的生活,便离你而去,什么都没留下,却留给你大把的时间去想念过去。”一生熄灯令下,天花板上吊着的圆形日光灯从远到近一盏一盏熄灭,直到整个监狱漆黑成一片。太多个这样漆黑一片的夜晚。

    和安迪的重获自由的必然同样的,老布鲁克斯出狱后的自杀是他的必然。

    五十年进去前,还只有很少很少的汽车。出狱后,街上川流不息的车辆不给他丝毫喘歇的机会。在狱里,他是大家都熟知的图书管理员老布。他有安迪的陪伴,瑞德的尊重。瑞德曾经这样说过:“老布没有疯,他只是体制化了,他坐了五十年牢,成了井底之蛙,他念过书,在狱中有地位,出狱就成了废人,双手犯关节炎的囚徒,想向图书馆借书都会被拒绝。”

    “围墙是一个奇怪的东西,刚来会憎恶它,不久就习惯它,再过十几年就愈发离不开它。”动物的习惯是本能,习惯难以改变,观念同样难转变。高墙之中的人们出狱之后,笼罩着一层世俗的眼镜,虽没有肉体的摧残,精神的折磨反而更加难以忍受。

    一个老囚犯死了,没人在乎。他死不足惜吗?

    因果轮回,年轻时做恶,老来落得个自己了结。本应是会让观众拍手叫好的,但为何大部分观影者会同情、会感伤他生命的逝去?他狱中敦厚的表面?爱喂食鸽子?发亮的眼光?锃亮的皮鞋?

    更多的应该还是人性中对生命自由的渴望在暗中作祟。

    全片透过“监狱”这一强制剥夺自由、高度强调纪律的特殊背景来展现作为个体的人对“时间流逝、环境改造”的恐惧。斯蒂芬•金不再躲在鬼怪后面迂回地暗示隐喻,而是直接表白出更深的内心孤绝。这个看起来没那么恐怖的故事,让个人与世界的对立显得更孤独无助。

    影片背景广阔、人物纷繁,原著小说在形式上汲取了美国当代文学的许多特征和传统,并将其杂糅在金式恐怖之中。美国著名文学评论家哈桑在论美国当代文学时谈及美国文学中沉默的两种声音,“一种是负面的、自我毁灭的、魔鬼式的、虚无主义的”,另一种是正面的、“自我超越的、神圣的和绝对的”。《肖申克的救赎》或许便是后者的最好诠释。

    20世纪初期工业文明进程发展到高潮,在很多方面留下了难以抹去的印记。自由女神像的底座上铭刻着这样的话:“把你们疲惫的人,你们贫穷的人,你们渴望呼吸自由空气的人,都给我;那些无家可归的人,饱经风浪的人,都送来。在这金色的大门旁,我要为他们把灯举起。”

    安迪的扮演者蒂姆•罗宾斯,凭借其精湛的演技,塑造了一个感人、沉静、不朽的银幕形象。作为好莱坞真正电影艺术家,平时生活中他没有任何排场,独来独往,没有媒体簇拥,不接受任何采访,时常扎进国家大剧院小剧场,和同仁们打磨作品,甚至有评论说,没有比他更低调的好莱坞大明星了。选择蒂姆扮演安迪也是这部影片的成功、独到之处。

    肖申克监狱内长久的等待,是对人性自由的放逐。高墙之内等待久了,不仅对外面世界的五彩缤纷会感到恐惧,甚至对于自由、自我也感到恐惧。安迪丝毫没有湮灭对自由的渴望,在对权力、真相的探寻中逐渐得到自我救赎。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高墙体制内的自由芬芳——《肖申克的救赎》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onfk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