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意外怀了二胎,和老公商量着要去医院建卡,方便将来产检和分娩。婆婆却在一旁说:“那么早建卡?春节回老家了先托人去做个性别鉴定,再决定要不要生吧。省得二胎又是个女娃,还得生第三胎。”
老公两代单传,听了婆婆这话,不再吭声,佯装看电视。只剩下我和婆婆你来我往的唇舌之战,在究竟要不要为生男娃做性别鉴定的问题上争论不休。
我:现在时代不同了,男女都一样,无论二胎是男是女,我都没打算再生第三胎。
婆婆:没男娃怎么行?老了都没个依靠。
我:孩子两个就够了,我也不想流产,现在养孩子比以前更累,能生男孩没什么了不起,养得起,教得好才是真本事。
婆婆:我们那时候吃肉都难,不也照样生养了四五个孩子?苦日子熬一熬就过去了,总之没男娃怎么行。要是担心经济困难,让大女娃读到初中毕业就出打工,帮弟弟赚学费……
我:那怎么行!我家女娃至少得读到大学毕业……
婆婆:现在大学毕业生也没赚几个钱,你姑婆的大儿子本科毕业,不照样给人打工,还不如他初中毕业的弟弟卖牛肉丸,一年好歹能赚个三四十万。女孩子读那么多书有啥用blahblahblah
我:……
虽然在二胎性别鉴定这个问题上我还没有妥协,但不得不承认,大字不识几个的婆婆,只用一句话就把我这个大学毕业生噎了回去,让我从理直气壮到节节败退,最后彻底认怂。相信大家都已经get到这个痛点——“现在大学毕业生也没赚几个钱”。
婆婆毕竟只是个没有文化的农妇,我不怨她重男轻女、鄙视学历的思想局限性,只恨已经三十多岁的自己至今一事无成,一个月领着几千块不稳定收入,仍然挣扎在奢谈理想的生存期。
02
大学时的一位好友,2009年毕业后便早早返乡结婚,在父母的安排下进了老家的单位,每月领着1500块的薪水,工作事少离家近。她本是个无欲无求的女生,此生愿望不过是与青梅竹马的老公长相厮守,一家人自得其乐而已,直到某天听到母亲叹气:“哎,你是咱家供出的第一个大学生,每个月也才领这么点钱……”她终于醒悟,原来自己的能力并不能匹配父母的期望,可即使她真有什么远大抱负,在这种就业有瓶颈的十八线小城里也根本无处安放只适合在大城市搏击的鸿鹄之志。
此时她的长女已经出生,丈夫还有年迈的寡母需要照扶,她已无法脱身,到海阔天空的大世界里放手一搏,唯一的出路不过是换一份薪水略高但自己并不喜欢的工作。之后次女也出生了,当年的青葱少女转眼就成了自带饭票的保姆,在苟且不断的家事和枯燥循环的工作中,坐实了父辈毫无指望的预言:这辈子也就这样过了。
03
放眼四周,许多已到而立之年甚至步入中年的80后“巨婴”,结婚、买房、生孩子甚至子女教育,仍需年迈的父母参谋决策——有些人已经习惯于父母的庇护,有些人是被动啃老,因为在父母眼里,我们并不具备自立的资本:每月扣除生活费、房租后所剩无几的工资,处个对象就得发愁聘金,一套房的首付就要掏空两家三代人的积蓄……
在这个单一价值标准的社会,你该如何说服上一辈放弃“读书无用论”的想法?很遗憾,除了用世俗意义上的成功去碾压旧观念,别无他法。很不幸,我们大多数人在现世安稳,岁月静好的自我催眠中,活成了父辈眼中“loser”的样子。
自己都已经生儿育女的我们,却依旧难以摆脱“别人家孩子”的对比和尴尬——两个中专学历的堂哥,已经成了家乡屈指可数的富豪;早早出去闯荡社会的表哥已经携家带口移民欧洲;就连比我小3岁的表妹,也已经年薪25万……
04
可是,并非读书无用,真正无能的是我们本身。时间是最公平的资源,每个人一天都有24小时,有些人利用这些时间中将自己经营成了一个传说,比如我的堂哥、表哥、表妹;而有些人却把自己蹉跎成了一个行走的笑话:大学生不值钱啊。我们之所以年年贬值,究其原因就是疏于对自己的打理,沦为时间的奴仆,在日复一日的苦役中自怨自艾或愤世嫉俗,忘了提升自己才是唯一的救赎之道。
网上流行的一句话:不要让将来的你,讨厌现在的自己。没有经历被打脸的人生,就不会知道这是多么痛的领悟,真的很讨厌过去不甘堕落,却又不思进取的自己。2016年6月,不甘于处处掣肘的工作,我毅然辞职回家,一边兼职一边备考翻译研究生,考试虽已结束,但前程依旧未明,我仍然要铆足劲,每天记单词和背课文,因为已经别无退路,20+时犯懒懈怠,30+了还不知亡羊补牢,只怕不但愧对双亲,更将沦为孩子眼中的Loser。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