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有了肉莫莫,已经很久没有出远门旅行。
因为小嘴在宁波出差,我也恰好在杭州出差,
趁着周末,终于能来宁波放放风。
只有1天半时间,
研究很久都不知道去哪里合适,
还好有小嘴这个专业行程规划师,
为我量身找到了“慈城”这座江南老城。
每到一个新的城市,只有老街巷能让我痴迷,
可能是因为只有老街巷,才见证了这座城市的历史,
甚至几十年前的生活味道,
都被这老街巷保留下来了。
清晨的宁波,被阴云中漏出的几缕杨光叫醒。
这是慈城一家开了30几年的豆浆店,
8点之后,卖完就没得吃,
想吃一定要赶早。
慈城的味道,就先从这一碗咸豆浆开始品味。
配上裹了油条的粢饭,浓淡两相宜。
街坊来店里,不一定是来吃豆浆,
和老板一起聊聊家常也很惬意。
虽然是阴天,老人们也愿意在外面坐坐。
边聊天,边看看路过的行人。
慈城的街巷里,有数不清的狗狗们,
就这样端坐在路中间。
年轻人们都愿意住在新房子,
老人们还是习惯老房子里住。
在街边吃早饭的奶奶。
很多墙壁都是这样,用碎砖堆砌起来的。
用老屋子的残骸重新筑墙,
除了不浪费资源,
还让慈城的墙壁有了别样的美感。
七拐八绕,一不留神就走到了慈湖边上。
秋风已冷,慈湖岸边还有不少用长杆垂钓的人。
在钓鱼人的背后,还有望着湖光山色,
打着太极的长者。
打着太极的长者。
几乎每条街都有狗,
竟然也看到了一直猫。
这是刚才那只窝在门口睡觉的狗,
看到我这个生人,也起来满眼惊讶的回望。
黑色,才是老街里门的原色。
北京胡同里的红色大门,
已经是近现代的改造了。
上次在杭州的馒头山社区,
也看到不少在外面的水池。
在外洗菜洗衣,也给家里扩展了不少空间吧。
刚刚买菜归来的大叔,
还骑着不知道多少年岁的二八大梁。
肉铺子门口,这位打扮时髦的大妈,
俏皮的舔着嘴唇插着腰,
在和肉铺老板聊着天。
很羡慕这样的老城里,
可以在路上每个人多认识,
都可以回头寒暄。
家门口地上铺上布,
就是一个菜市场了。
我可能是慈城当天唯一的游客吧,
所以看到的三轮都是空车来去。
本来天气预报取消了小雨,
老天却不服气的还是下了起来,
一路上都在各种小铺的屋檐下小跑,
一转身,拍到了这个修表师傅。
每个小县城,都有自己的制高点。
我想这个就是慈城的摩天大厦了吧。
解放大街是慈城的主干道,
目前正在进行全面的立面改造。
于是整条大街都被钢筋铁骨笼罩。
雨越下越大,准备离开的时候,
看到了这所气派的中城小学。
小雨中,还在进行着一场篮球赛。
本来只想拍这两位认真讨论的同学,
按下快门时,左边这位飞奔而过。
男生们乐于在雨中奔跑,
女生用衣服化作大伞。
下面插入几张并不是慈城,
是在宁波市区的一小片老街,
叫做“孝闻街”。
这个男孩儿,
就这样边吃边从我身边走过。
孝闻街的周边,已经被现代化的城市吞没。
只剩下这几条街的空间,还在不断衰败。
第二天原本要去奉化看雪窦山,
想着再美的景色,也比不过老街的烟火气,
我带着小嘴,再访慈城。
辣椒剪开晒干,是要做什么美味?
慈城很小,但理发铺子不少。
在窗外放上药罐子,
是为了白天在外吃药方便么?
我和小嘴正在研究地上晾晒的稻谷,
路旁一位银发婆婆走来,
努力让我们听懂:
“你们是来看老房子的么?”
我们还有些懵的时候,
婆婆就在招呼我们跟她往里走了。
从一条小巷子进到老屋子院儿内,别有洞天。
和北京的四合院儿不一样,
正门是在北面,南面是一堵高墙。
院儿里靠墙的位置,
摆放着各种老屋里的石头“零件”。
能看得出并不是随意堆放,
一定是精心设计过的。
老房子都是木质结构,
仍然悬挂着那个年代的印记。
一个院儿有三个屋,
一个屋子老人去世就一直空着,
除了婆婆还有另外一户人住。
跟着她进到里屋,
又是另一番天地。
满地的黄酒,都是婆婆做饭用的必备材料,
桌上的老钟表,还准确的走着时间。
这间屋子算是客厅,桌上摆着婆婆早上剥的豆子。
不知道多少年岁的橱柜里,
整齐的摆着锅碗瓢盆。
婆婆说她今年已经80岁了,
孩子们都住新房,她却更习惯老屋。
孩子们平日会经常过来探望,也不算孤单。
这只肥硕的母鸡,是婆婆的爱宠。
听到生人来了,就开始喔喔的叫起来。
婆婆说她已经不生蛋了,也不舍得杀掉,
就养着玩,算是个伴儿吧。
这个梳妆台,也成了她的陈列柜。
快要褪色的老照片,被氧化的银器,
仿佛都有说不完的故事。
对面的梳妆台上,又是另一番风景。
盖着红布套的缝纫机上,
摆着我们小时候才玩的玻璃球。
婆婆觉得我一定会拍这个,
一个有两百多年的烟斗。
柜顶上整齐码放着铁皮饼干盒。
这个罐子婆婆说有人出价1万来买,
她也只用来当做毛衣针的容器。
老屋大门后,还贴着呢1987年的日历,
那一年我和小嘴才1岁。
问起院儿里的石墩子的用途,
婆婆拿来了这个特殊的竹竿,
是本地用来晒衣服的神器。
能进到慈城的老屋里,是我们万万没想到的奇遇。
能认识这位热情好客的婆婆,更是我们的荣幸。
临走时,婆婆也非常认真的用方言给我们送上了祝福。
感谢婆婆,下次来慈城,一定也会来拜访~
今天有了阳光,
人们也更愿意出来晒太阳。
原来竹竿还可以这样用。
昨天看到的那位手扶轮椅的老人,
今天在城隍庙门口安坐下来。
听到城隍庙一侧传出孩子们的嬉戏声,
我们走进了侧面的院子里。
一个欢脱的小女孩儿,刚洗完手,
蹦跳着回去玩耍。
原来是一个幼儿园的亲子活动,
在城隍庙里做扎染。
蜡笔是用来扎染里做隔离用的,
孩子们也有自己的玩法。
一个调皮的女孩儿开始在墙上画起来,
小伙伴们关起了门,害怕被大人说。
在古建筑里画画可是不对的,
可能孩子还不理解吧。
城隍庙的侧院儿,平时都是给亲子活动用的。
去慈湖路上,看到两位打扮相仿的女孩儿,
一定是对儿要好的小姐妹。
慈城的城东,几乎全被翻新重建,
民宿、手作工坊,正给慈城注入新的活力。
古建筑翻新,也完全按照古法,
这样能最大还原慈城的原味。
当然屋子里的人已不在,
只能算是复原了一半吧。
相约在学校门口见面的同学,
还在纠结接下来去哪玩。
在夕阳下,
三个小伙伴一起回家。
来宁波一半的时间,我心甘情愿的交给慈城。
在这个烟火气尚在的老城,
能够让心脏重新安定下来。
当然还有一点,让我对慈城颇有好感。
肉莫莫的大名里,也有一个“慈”字,
这也是我的文章最前面那个“慈”字的来源。
希望下次,有机会带莫莫也来这里看看。
推荐阅读>>
原文中此处为链接,暂不支持采集
<<>>
原文中此处为链接,暂不支持采集
<<>>
原文中此处为链接,暂不支持采集
<<>>
原文中此处为链接,暂不支持采集
<<>>
原文中此处为链接,暂不支持采集
<<
如果你也喜欢拍摄街头,和孩子
也可以加我微信,咱们好好聊聊
点击阅读原文,阅读更多「生活纪录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