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第1163期【文本解读】

第1163期【文本解读】

作者: 三人行语文工作室 | 来源:发表于2022-06-06 06:42 被阅读0次
        《壶口瀑布》中的写作密码

              文/高平三中  张永刚

      时隔三年,又一次站在了《壶口瀑布》旁边,聆听黄河的涛声如雷,俯瞰黄河的气势磅礴,欣赏黄河的姿态万千,感受黄河的博大情怀……忍不住展开想象翅膀,忍不住放开喉咙歌唱。

        三年前被梁衡先生的语言所吸引。那奔放的长句就是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的黄河,那铿锵的短句就是从四十多米宽的深沟跌落的瀑布,那活跃着血气的动词就是黄河刚毅的表达,那裹挟着温情的修辞就是黄河柔美的倾诉。

      而现在,却更注意到了梁衡先生在游记写作中的引领与示范。

      梁衡先生说,好游记结构要清晰。

      记得以前参加简快作文培训的时候,北京的翟暾老师根据大量的优秀文章,概括出了写作的三句要义:开头点题定位,中间承上详写,结尾照应深化。《壶口瀑布》就是这样的一篇范文——

      作者开头两句话,第一句交代了壶口的地理位置,第二句交代自己到过两次。简洁明了,入题很快;既点了“壶口”之题,又定位在“两次到过那里”,使得读者很容易想到接下去作者的行文内容。第二段到第五段,作者承接“两次”,具体写自己游览壶口瀑布的所见所感;其中,略写了第一次雨季的见闻感受,详写了第二次枯水季节的见闻感受。最后一段,作者凸显黄河精神,写出自己独特的感悟,引导读者理解经历磨难铸就自己的伟大个性的道理。可谓是画龙点睛,深化了文章的主旨。

      在我们平时的写作中,学生们经常会犯一种毛病:开头一长段,或者好几段,空话费话说很多,就是迟迟进不了写作的核心内容。等到好不容易开始写核心内容了,写了几行便无话可说了,于是就写好几件事情,每件都是寥寥几笔,或者就开始空洞的抒情议论,直至文章结束。写文章讲究“凤头猪肚豹尾”,可是很多同学合成了“猪头鼠肚孔雀尾”,使得文章读起来索然无味,甚至不知所云。梁衡先生的《壶口瀑布》,值得我们反复阅读,精心研究,认真学习。

      梁衡先生说,好游记角度要丰富。

      游记三要素:所至、所见、所感。

      梁衡先生写了两次到壶口瀑布的情景。第一次是雨季,水势迅猛,雾气弥漫,只闻其声,难见其形。壶口只给了作者一个大致的印象,也正是这最初的印象,让作者有了“专选”枯水季节近观壶口的想法,也就有了第二次到壶口瀑布的情景。这次浓墨重彩,细笔描绘,我们跟随作者的笔触,欣赏到了壶口瀑布最动人的容颜。如果说第一次是大写意,那么第二次就是细工笔,两次游览,两种角度,一样震撼。

      在细写两次到壶口瀑布的经过时,作者的视角更是丰富。第一次略写,主要写“大着胆子”下到河滩的所见,看到瀑布“是由平地向更低的沟里跌去”,主要是俯视。第二次因为是枯水季节,作者所至便更多点,所见更开阔,视角也就更丰富。作者首先是“从从容容地下到沟底”,这时的黄河像一张极大的石床,这是平视;接着作者又“走到河心”,看到凹下去的“龙槽”,这是俯视;然后作者“依在一块大石头上向上游看去”,看宽阔的河道,这是仰视;接下来作者的视线由上而下,直至“脚下的石”。作者从沟底到河心再到大石头,这是移步换景;依着大石头向上游看,这是定点观察;每段的写景之后都有作者的感受。这样的写作角度也是多样的,值得我们学习。

      在具体描绘景物时,文章既有“隐隐如雷”的听觉,也有“排排涌来”的视觉,还有“一曲交响乐”“一幅写意画”的想象。既有直接写壶口瀑布的“奇”“雄”“险”,又有“心还在不住地跳”“不觉打了一个寒噤”的侧面烘托。这样的角度也是很丰富的。

      梁衡先生说,好游记语言要优美。

      梁衡说:“如果是游记,就把山水的美写足”。评论家何西来说,梁衡的散文语言雅洁、凝练、畅达、清丽。《壶口瀑布》是个典型的代表。作者借助各种手法,写足了瀑布之美。

      文章动词精炼,表达富有力量感,很好地写出了壶口瀑布的凶险、刚毅。“跌”“吸”“灌”“冲”写了雨季壶口瀑布的险;“挤”“撞”“推搡”“呼”“拥”写了黄河的壮;“凿”“旋”“切”“剁”写了黄河的刚。

      文章叠词频出,似黄河流态。“推推搡搡”“排排”“堆堆”“汩汩”“潺潺”“哀哀”“晶晶”“窟窟窍窍”“光溜溜”,这里有汹涌澎湃,这里有缓缓流淌,这里有滴滴细流,这里亦有如钢似铁的雄壮……

      文章修辞灵动,给人无限的遐想。“涛声隐隐如雷”,比喻的手法,写出了雨季壶口之气势磅礴,波澜壮阔;“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比喻、拟人,让人联想到场面的宏大壮观,气势雄伟;“如一卷飞毯从空抖落”“如一卷钢板出轧”比喻的修辞,写了水流之大,气势之猛;“或钻石觅缝……或淌过石板……或被夹在石间……”排比的修辞,写出了壶口瀑布的丰富形态。

      文章句式参差,摇曳多姿。长句连着长句,是黄河排排的黄浪;短句接着短句,是黄河奋力的抗争;长句短句交错,是黄河刚柔相济的交响。

      文章多用四字词语,凝练有力。雾气弥漫、浪沫横溢、水浸沟岸、雾罩乱石、前呼后拥……多么凝练的表达;博大宽厚、柔中有刚、挟而不服、压而不弯、不平则呼、遇强则抗、死地必生、勇往直前……多么有力的赞美。

      梁衡的语言,雅洁如黄河线条清晰,凝练如黄河跌入壶口,流畅如黄河一泻千里,清丽如黄河刚柔相济。那么优美,那么有力,那么牵动人的情思。

        梁衡先生说,好游记要情景交融。

        如果说“所至”是游记的骨架,“所见”是游记的血肉,那么,“所感”就是游记的灵魂。《壶口瀑布》每个段落之后都有作者的感受,一方面是自己的情感流露,另一方面也从侧面写出了壶口瀑布的特点。特别是最后一段,作者集中笔力,抒发情感,表现哲理,让读者在领略壶口风姿的同时,理解黄河的精神,感悟人生的哲理。文章立意新颖,主旨深刻;这篇游记至此得到自然而然的升华。

      梁衡的散文追求描写美、意境美、哲理美、语言美。《壶口瀑布》包涵着游记写作的密码,用心研读,必能找到打开写作之门的钥匙。

相关文章

  • 杏坛研修 || 孙永芳老师:文本解读的层次化有效探究

    一、文本解读 文本解读:通过分析来理解文本 文本解读时阅读主体通过文本的感知、理解、评价,进而产生感受、体验和理解...

  • 《崧舟细讲文本——第七讲潜入思维之一主题先行》

    王老师对前面文本解读与案例分析已做过六讲,我们简单回顾与梳理。文本解读实际上是文本解读主体和文本解读对象的对话和理...

  • day1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如何解读文本? 解读文本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文本的特征,文本的主题内容、文本的结构、以及文本的语...

  • 文本解读

    文本解读 明天的free talk 是关于文本解读,我在写的过程当中,反思了一下自己的教学实践。我清楚文本解读的重...

  • 第1065期【文本解读】

    《桃花源记》妙要揣摩 文/高平三中 张永刚 妙在开篇朝代的交代,既写了故事发生...

  • 第1068期【文本解读】

    生命的另一种姿态 高平市北城中学 李平娟 “老师,为什么课文中写到’男女衣着,...

  • 第1098期【文本解读】

    好一个排比 文/高平六中 郭霞 刘成章的《安塞腰鼓》,带来了一群元气淋漓...

  • 第999期【文本解读】

    《苏州园林》文本解读 文/高平六中 郭霞 叶圣陶先生写道:“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

  • 第1118期【文本解读】

    你好,大鹏! 文/野川中学崔丽华 你好,大鹏!这是我与你的第三次相逢...

  • 第1118期【文本解读】

    你好,大鹏! 文/野川中学崔丽华 你好,大鹏!这是我与你的第三次相逢...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第1163期【文本解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owdm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