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想几个场景:
早上,外婆教育孩子,让小朋友吃面条,小朋友说不要吃,不想吃,外婆生气地说:你这样浪费粮食,明天不给你做早饭了。
上午,到公司开会,你提了一个方案,你说这个活动在上海做,运营部门的同事说,你这个活动要在北京做,其实评估下来效果和投入是差不多的,但是同事就是不肯让步,第一次会议不欢而散。
中午,大家群里一起商量要点个外卖,小姑娘们嚷嚷着还要点个奶茶,你开玩笑说“戒糖是健康的第一步”,小姑娘说开心就好,你还非得在群里发“奶茶的真相”“戒糖就是抗衰老”的科普文,引得女同事纷纷半开玩笑吐槽。
晚上,回家发现老妈在对照小区发的宣传指引研究“垃圾分类”,你跟老妈说买个厨房垃圾处理器,老妈说干嘛浪费那钱,按分类分毫定时扔就好了。你又跟老妈说要买个专业分类的家用垃圾桶,老妈说不用,家里好几个垃圾桶,用不同垃圾袋区分就好了。为此谁也说服不了谁,老妈说你败家,你说老妈老顽固,互相赌气一晚上。
其实仔细回想一下,这里面的任何一个提建议,题想法的人,对方照着做和不照着做,后果会很严重吗?
其实并不是。其实很多时候不在于自己说了什么,对方怎么做,只不过是对方没听自己的没按自己的做自己不爽而已。沟通中的很多不开心,其实源于一种掌控感的失控,恼怒对方没有任何没有听自己的。
这其实是源于内心一种叫做“掌控感”的心理安全需求。适度的掌控感是好事,说明对周边的事情有种规划性,但这个限于对自己的生活的掌控,如果不知不觉陷入对别人的掌控感需求,很容易就造成对方下意识的抗拒和自己内心的不满足感。
从心理学上来说,人们对于掌控不了的东西,会感到深深的恐惧,所以人们喜欢去做别人的上帝,希望掌控别人的行为,以此来增加自己的安全感,减低自己的恐惧!
这种时候,不妨问问自己:对方为什么一定要按自己的想法和建议去做,不做又会怎么样?
也不防问问对方:对于你的提议,他/她的顾虑是什么?
回到上面的几个例子,小朋友不肯吃面条,可能仅仅是因为昨天刚吃过面条了,今天想吃点别的,他就算不吃面条,世界会坍塌吗?你和同事可能都是想发挥自己的价值,希望自己的建议被采纳,如果两个地点都是同一个人选,可能北京也可以,上海也无不可,差别真有那么大吗?中午点外卖,就算你说的是真的,但是你也阻挡不了一颗想喝奶茶的心,再说爱美的小姑娘们不知道喝奶茶会胖吗?关于垃圾分类,不管处理器也好,垃圾桶也好,影响分类的实质吗?
所以,多数时候,A和B,并没有绝对的好坏,只是因为人们多少都有点好为人师,都希望事情在自己的掌控里罢了,或者其实觉得自己没有提出观点或观点没被采纳就少了存在感一样,其实这是病,得治。
说了那么多,其实小鹿也是在好为人师,想让大家接受我这个关于“掌控感“的理论而已。
接受自己对很多事情的无能为力,接受世界即使不按自己的意志转移一样美好,接受自己能改变的只有自己,无论喝茶还是喝咖啡,天下一样太平。
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放过别人,也放过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