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问”
四大文明古国都有一套自己完整的历法和天文知识,这些知识象是与生俱来的。以我国为例,赤道、黄道、星座、分野……等等这些天文知识,从有文字记录以来便有了,甚至还要更早,这从一座新石器墓中用石头摆的白虎、青龙星座便可看出。
从远古的神话和遗留至今的天文仪器,天象台中我们能发现些什么呢?
盘古开天辟地的神话是远古的宇宙大爆炸论。
《列子。汤问》“仙人居五山,五山浮水而无根……”是大陆漂移说的原始版本吗?
《晋天文志》“天在地外,水在天外,水浮天而载地者也。”水载在地上,而又蒸腾浮在天上,化为云和气。
“南辕北辙”中那位仁兄虽笨的可以,但他坚信一定能到的思想,却是地圆说的理论体现。而古代浑天仪、地动仪、天球仪等等测天或地的仪器也是以球形为体。被现代人猜测为用来测天的玉璇玑,看上去更象是一个塑料齿轮。
河图太极图,神秘的阴阳鱼体现的是广泛的世界观,宇宙观和哲学观,如果说阴鱼代表了我们无法测定的暗物质、暗能量、反物质和黑洞以及未知世界,那么阳鱼就代表了我们可测定的星际和已知的世界。鱼眼便是虫洞,时空转换的地点,阴阳界交融的地方,无中生有之处。洛书看去更象星相图或一副原子结构图。 嫦娥奔月的含义是什么呢?月为蟾蜍之宫,嫦娥-长蛾-火箭,奔向满是火山坑,表面像蟾蜍一样凹凸不平的月球。来再看一段资料吧:“商代的人们已经有了‘日中’和‘昃’的概念,事实上这反映的是用表来校准太阳的位置。表的这种计时功能的发展直接导致了日晷的产生……一种是使太阳的影子投射在地平面上,叫地平日晷,…另一种则使太阳的影子投射在平行于赤道的平面上,是赤道日晷。……不知是因为这类仪器太普及还是某些别的原因,中国古代文献很少明确提到日晷。”(冯时《百科知识》97.6) 始皇墓中,青铜器的铬氧化保护技术(直到近代才被广泛使用);西汉墓中,种子的贮藏保护技术,(据今两千多年前的植物种子,依然能发芽成长)。这些都不是我们现在所有的技术可以比得上的。上古的文明中藏着什么样的秘密呢!“钟鸣鼎食”之家,难道数吨重的一个大鼎仅仅是为了做饭吃吗?公元350年,匈奴向北逃去逃到今日的匈牙利,途中带铜鼎最重的达50多公斤,难道也只是为了做饭吗?让我们看看《史记》吧,《孝武本纪》“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鼎既成,有龙垂胡须下迎黄帝,黄帝上骑,群臣后宫从上龙七十余人,……百姓仰望黄帝既上天。”《秦本纪》“周赫王十九年,秦昭王取九鼎,其一飞入泗水,余八入于秦中。”《封禅书》“宋太邱社亡,而鼎没於泗水彭城下。”太史公向以治史严谨而著称,何况秦时历史离西汉并不遥远,那么飞入泗水这个飞字是什么意思呢?《旧约全书》第26卷《以西结书》第1章有这么一段话“三十年四月初五,当我以西结在迦巴鲁河边被掳的人中,天就开了。……我观看,见狂风从北方刮来,随着有一朵火云逬发出火焰,周围有光辉,从其中的火内发出好像光耀的精金,又从其中显示四个活物的形像来。他们的形状是这样:有人的形状,各有四个脸面,四个翅膀,他们的腿是直的,脚掌好像是牛犊之蹄,都灿烂如光亮的铜。”这是一段关于上帝所乘飞行器的描述,而同样的是在湖南宁乡出土的一座鼎上,鼎的四面便刻有四副人脸。古书上常说“问鼎中原”的鼎显然并不是我们目前考古发现的鼎。 《水经注》记载“周显王四十二年,九鼎沦没泗渊,始皇时而鼎见于斯水,始皇自以德合三代,大喜。使数千人没水系而行之,末出,龙齿啮断其系。”《战国策.周策》“昔周之伐殷,得九鼎,凡一鼎而九万人挽之。”《左传.宣公三年》“昔夏之方有德也,远方图物,贡金九枚,铸鼎象物,百物而为之备,使民知神奸。”看来是禹铸了九鼎,而这段话中最有意思的一句话就是“铸鼎象物,百物而为之备。”这倒让我想起美国曾发射过的一颗卫星,在其表面也是画着裸体男女、动植物、分子式等图案,也可称为“铸鼎象物,百物而为之备。” 那么这些能载黄帝上天,能自飞入水的鼎是什么样子呢?战国帛画《人物御龙图》,也许能略尽形态吧。 而三星堆出土的青铜太阳轮,看上去则更像是车子上或船上的方向盘, 不过专家的解释还要神秘一些,三星堆人的青铜太阳轮形器是否也隐含有天文历法方面的信息呢?让我们来仔细研究一下青铜太阳轮形器。假如用线段把轮形器的五道芒的顶端连接起来,便组成一个内接于轮形器外圆的正五边形,每两道芒和正五边形的一条边组成一个等腰三角,其顶角为72度,过顶点作底边的垂线,这条垂线便是顶角的角平分线,也是等腰三角形的高,它把顶角平分成两个36度角(如图一)。36度角 !这太神奇了!三星堆所在地在冬至那一天正午的太阳高度角几乎就等于36度! 冬至这天中午北半球的观测点太阳高度角与纬度之间关系的表达式为: α=90°-23°26′-β 其中 :α为太阳高度角。 β为观查点的纬度。三星堆的纬度约为30°55′, 成都羊子山祭台的纬度约为30°40′。 α=90°-23°26′-30°55′=35°39′(三星堆) α=90°-23°26′-30°40′=35°54′(羊子山) 三星堆的误差是21′,羊子山(为什么提到羊子山下节再解释)是6′,应该说其精度是很高的了。可见,这决不是偶然的巧合,而是三星堆人注入这件神秘器物的天文信息。所以,青铜太阳轮形器不仅仅是饰物,还是类似于日晷一样的观测天文的仪器。 三星堆人是怎样使用这个仪器的呢?让我们先看看周人是怎样测量太阳高度角的。《周礼·大司徒》“以土圭之法测土深,正日影,以求地中。……日至之影,尺有五寸,谓之地中”。可知周人是以表圭测日影,夏至日,八尺之表,影长一尺五寸。用现代数学表达就是: tgα=a/b α为太阳高度角 a 为表长 b 为影长 在青铜太阳轮形器上,我们也可以找到这个数学关系。前面提到的那个神奇的36度角与该等腰三角形的高、二分之一底边所组成的直角三角形就构成了上述数学关系(如图二) tgα=a/b α=36°是三星堆地区(羊子山祭台)冬至日的太阳高度角 a 等腰三角形底边的一半 b 等腰 三角形的高 也就是说,三星堆人也是在用表圭法测太阳高度角,只是他们的表长不是八尺,影长也不是一尺五寸。应该是多长呢?计算如下: 设: R 为青铜太阳轮形器的半径 R=42.5cm α=36° 青铜太阳轮 a 为表长b 为影长 a=R sinα=42.5×0.5878≈24.98cm b=R cosα=42.5×0.8090≈34.38cm 就是说:以 a 长(24.98cm)为表长,则该地区冬至日的影长为 b (34.38cm)。 青铜太阳轮形器也可以用来测夏至日。 要测定夏至日,只需以 4(R+a)为表长,仍以 b 为影长即可。证明如下: 设该地区夏至日的太阳高度角为α a=R×sin36° b=R×con36° 4(R+a)=4R(1+sin36°) tgα=4R(1+sin36°)/R×CON36° =4(1+sin36°)/con36° ≈7.851 α=82°45′ 根据北半球夏至日太阳高度角与观察点纬度之间关系公式: α=90°+23°26′-β β=30°40′(羊子山纬度) ∴α=82°46′ 测量误差为一分 你看,三星堆人已经把测量冬至日和夏至日的太阳高度角、表长、影长都固化在青铜太阳轮形器中了,且精确度非常之高,这该是多么先进的天文测量仪器! 如果我们再问一个为什么——为什么三星堆人要把青铜太阳轮形器作得这么大、这么笨?或许我们会得到另外一个令人惊喜的结论:表长 a 很可能就是三星堆人的基准尺度,因为这个仪器(我们现在可以称其为仪器了)的所有其他尺度都被表长 a 所限定。或许我们可以称表长 a 为三星堆人的“尺”。这三星堆人的尺长等于今市尺长度的0.75倍。[1](内容来自搜狗百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