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悟梦·3:打开红楼世界的总钥匙
打开红楼世界的总钥匙
——此书开卷第一回也
一
《红楼梦》一部大书,最精彩的当然是故事、人物。
但是,这开卷第一回作者絮絮叨叨的讲的那么多看似废话的感慨、道理,我却以为正是全部《红楼梦》故事与人物的灵魂所在。绝不是可有可无的。
没有这开卷第一回,没有这些自序身世的絮叨,没有女娲炼石补天、太虚幻境、一僧一道的神话预设,后面的故事也是故事,人物还是人物,但绝不是这番面貌,也不是这样的意蕴。
我们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文化都在这第一回里凝聚着呢!
二
“空空道人从头一看,原来就是无材补天,幻形入世,蒙茫茫大士、渺渺真人携入红尘,历尽一番离合悲欢、炎凉世态的一段故事。”
——这句话讲的岂只是石头?难道不是你、我、他?
无材可与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
此系身前身后事,倩谁寄去作神传?
——我们中华民族三千年儒道佛文化之主旨,不就是这四句么?
从孔子“知其不可而为之”,到庄子“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察古人之全”,再到释迦牟尼“割肉饲鹰”“普度众生”、观世音菩萨“愿力无边,惟现千手千眼,意犹未尽”、地藏王菩萨“地狱未空,誓不成佛;众生度尽,方证菩提”……
从屈原“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到李白“天生我材必有用”,再到朱熹《不自弃文》(第五十六回宝钗曾言及)、辛弃疾“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黄景仁“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看多时”……
哪个不是红楼梦中人?
哪个不是女娲所炼之石僧道所化之玉?
哪个不是无材补天、幻形入世、历尽一番离合悲欢、炎凉世态的一段故事?
三
女娲补天、一僧一道是我们的神话,也是我们的生命寓言。
我们都是女娲的子孙,是一僧一道的传人。
作为中国人,僧、道、儒都是我们的宿命。
我们也都是太虚幻境中人!
四
年少时读《好了歌》以及“陋室空堂”的解注只觉言辞好,兴冲冲读,翻来覆去记,却哪里真知其中味道!
十三年前,姥爷去世,姥姥独守那个曾经养育了母亲、舅舅五兄妹的院子,虽然冷落,毕竟还有生活。去年冬天,姥姥也走了。
前几天姥姥周年祭,给姥姥上过坟,我和母亲时隔一年,再去姥爷姥姥曾经的家,只见荒草没径、墙颓屋倾、一片狼藉。
回想二三十年前,姥爷姥姥尚不甚老,舅舅们正当年,姥爷姥姥儿孙满堂,小院从早到晚人来客去,欢声笑语盈室,何其热闹,何其有生气——
此时再读“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与年少之时的滋味岂可相提并论?
再读“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蛛丝儿结满雕梁,绿纱今又糊在蓬窗上。说什么脂正浓、粉正香,如何两鬓又成霜……”心中所感又该当如何表述?
醉过方知酒浓,爱过才知情重。所谓“知”,必得亲历过,用生命验证过。知,与行,原本一回事。
滋味,只有舌头知。
五
读《红楼梦》,有两副对联最需留心。
一副是第1回,甄士隐在太虚幻境大门外所见(后来贾宝玉在第五回梦游太虚幻境也曾见):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真、假、有、无,不可看死了。很多人被真假有无给迷糊住了,坐进去出不来,这就把整部书弄死了。真假有无都不可坐死,都无非是语言的运作。
还有一副是第5回,贾宝玉在宁国府一个房间所见,燃藜图两侧所配: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整部书一篇大文章写的什么?无非“世事”“人情”。啥是真正的学问?还是“世事”“人情”。
书上写贾宝玉看见这副联,断断不肯在这屋子里午睡,意甚嫌恶。《红楼梦》的读者,切不可被作者的障眼法、烟雾弹给哄骗了。
——这两个对联可谓是红楼一部大书的点睛,也是解读该书的两把钥匙。
六
有人说,《红楼梦》第五回最重要,读懂第五回才能读懂整本书。
第五回的重要性自不待言。然而它的重要主要在人物命运和故事情节的设定上。
第一回却奠定了整部书的文化精神境界,昭示了该书的主旨,并暗示了人物的命运走向——它的重要性是根本性的。
第一回是打开红楼世界的一把总钥匙。
2022年1月10日至3月16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