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欢记

作者: 小透明霍小霍 | 来源:发表于2016-10-05 22:39 被阅读0次

       假期读完亦舒的《承欢记》,写得真好,基本不谈爱情,只谈职业女性家庭与自我之间的夹缝挣扎。前半部分看的十分窝心,承欢在眼窄心高的母亲面前一味退让,“不让母亲伤心”成了紧箍咒,尽了十二万分努力还是做不到两面讨好,索性最后甩开一边,乖孩子承欢止于此日。
       亦舒写女主角是很有自己一套逻辑的:职业女性永远白衣黑裤,靠自己双手挣得尊严,感情亲情拎得清;不然就是尤物,要美的天地奈何,万物为她避让,世间情与爱信手拈来。但大概齐前面许多经典逃离不出爱情的主题,女子再美再强,也要权衡与男性的关系亲疏。看久了难免心疼,毕竟都是师太笔下的潇洒女性,何苦为爱熬煞。所以读《承欢记》,很喜欢这一个与爱无关的故事。
       不与男性纠缠,却与家母苦斗,主题并未轻松,但更真实。承欢母亲做足贫家主妇二十年,为这辛劳她是有资格做一家君王的。自承欢想旅行结婚代替办喜宴开始,其母便开始将一生抱憾尽情发作,简直佛挡杀佛。承欢对于母亲的跋扈态度已经是现在小儿女的楷模,她理解母亲的遗憾,心疼母亲的操劳,所以夹在未婚夫与母亲间做受气包。
       母亲的怨艾,无非来自双方家庭的不匹配,这也是师太很现实的一笔。开始我一直觉得母亲的抱怨很难理解,承欢和一个敬她爱她的男子结合为何惹她如此抵触?师太后来闲闲几笔交代得很明白,门不当户不对带来的压力并非只压在新人身上,父母承受几多,到了时间点全爆发给你看。家长见面为了母亲没有新衣服的描写最通透,母亲嫌临时买的名贵衣服有新衣服气息穿着寒伧,承欢打趣说妈妈可穿新衣去买菜,几日就久了。承欢是这样一次次缓解母亲的自卑,但始终治不了本,无药可解的是母亲二十几年压抑的心情。
       后来承欢获得丰厚遗产赠予,立刻为全家置大宅,使母亲脱离屋村抖一抖。可为着弟弟恋爱问题,母亲又抱怨起新屋风水不好自己无福消受,又听及承欢恋爱信息暴跳如雷,将女儿大吼一顿。至此,书尽结尾,承欢最后放弃了孝女,选择尽欢愉悦,为自己活。
       亲情,尤其是父母与子女的情谊,在中国来讲,讲不通,但道理大过天。我们最常听的一句话是:和家人哪有道理可言?记得《奇葩说》有一期做【该不该让父母看我们的朋友圈】主题,支持的一方恨不得说得全场观众涕泪纵横,但一点没打动我。我想的问题是:作为一个独立的、成年的个体,我是否应无条件的享受我的隐私权?难道是因为面对父母,我的隐私权就应被消除?这种议题本身拿来辩论实在是因着它是社会现象,但并无道理可言。
       喜欢《承欢记》,是因为亦舒写出了中国子女尽孝的另一种可能性,就是开始讲道理。在我看来,承欢已是尽孝到90分,那10分是她再也无法满足的沟壑。承欢的成长,我看主要得益于在与母亲的沟通中渐渐恢复自我意识。她本来就很清楚自己的底限在哪,她退了又退,最后选择加固城池。
       最近复习亦舒,乐此不疲,又看出许多新花样:1、女性要独立要有钱,不受人制约,基本已可称王称霸;2、现代人谈恋爱冲昏头脑的少,冷静思考的也少,滞留于中间的绝大多数到底是什么状况;3、亦舒的书拍电影就无聊,必定像张艾嘉《最爱》的感觉,一种说不出来的夹生;4、香港房价几十年前就已经辣么逆天…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承欢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qqsy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