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课上大家共同聊了很多,关于体和用的主题,这里做一个简单的整理。
其实,在我们的文化中,比较注重对“本体”的培育,象我们现在能见到的,读经、书画、琴、茶、太极、内家拳等等都蕴含着对身体和心性的培养。在古人看来“修之于身”是原点,而后才用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经世致用。
一个人本体成长和发育,是一个需要空间、时间和能量的过程。需要将来自外界的刺激和反馈,转化为自体的成长、神经细胞的联接、自主思维的建立。
这个本体的培养过程,往往是比较“低调”的,不着急外显,在《易经》中以“潜龙勿用”来形容。
体和用原本是相互促进的。现在孩子们“用”得偏多,文体也不均衡,容易造成本体的失衡,体质普遍偏弱。疲乏的状态下,学习也难于深入的,容易流于表象、简单的记忆、模仿。深度学习,需要时间、专注和充足的能量。
另一方面,过多地“用”、以满足外界诸多的评价标准,也会让孩子内心的成长受到抑制。北京大学的心理总督导徐凯文老师发现了“空心病”的现象,这种内在缺失症在大学生中发病率并不低,而且是药物难以疗愈的。
空心病的根源是可以追溯到高中、初中时期。说到这里,漫漫来说她认识的几位某学校二四班的孩子,学习竞争压力特别大,状态都不好。菜菜说,上周该学校二四班有个孩子跳楼了……宣传和现实还是不一样啊。想想这些离我们的生活也不算远,可以说这是整体氛围的一部分。这也提醒我们保有内心的滋养和深度的情感沟通,为自己和孩子掌好舵。
本体的成长是在“过程”中实现的,有时候我们太注重效率和结果,反而错失了真正的成长。
记得孩子小时候翻到一本折纸书,自己照着书去摸索如何折大雁,折的不对时再返回去看问题出在哪里……他在这个过程中,用掉不少时间,反复琢磨……姥姥看他一直没折出来,“浪费”了不少时间,说我来教你,怎样怎样。大雁很快折出来了,孩子的状态却从积极尝试转成了索然无味。
关于课业、爱好、奥数的学习,大家也作了讨论。菜菜提到机器人爱好和课业重,难以兼顾,如何选择并无前车之鉴。guohong分享了孩子小学时,家长给报了奥数班,进入中学后,孩子的物理、化学等科目都很好,就是不喜欢数学,也许是不适当的增加,让孩子学“伤”了。漫漫来分享了孩子三年级时报过奥数班,她陪着上课,一坐三个小时的体验……
共同的讨论和分享帮助我们看到更多,有提醒、有启发、有帮助……也防焦虑……
我们面对的是生命的过程,这个过程的主题是本体的“成长”。过程不是结果,它意味着一直都有变化的可能性,遇到问题和挑战,我们主动地去作调整、改变(有时需要跳出惯性的、从众的思维),慢慢的让正的力量、本的力量越来越大,这是一个历炼和长养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生命的强韧、智慧在增长……
我们自己的状态也会影响周围的人、家里的气氛,调养自己是我们的入手点……当时谁补了一篇文章的标题:妈妈情绪平和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
身体的练习,对强健本体很有助益。今天春天因为天气的原因,课上一直没能一起去户外练习,颇感遗憾。下周对这部分,要加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