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要读的诗是唐代诗人元稹的一首诗,名为“《刘阮妻二首》(其二)”
全诗如下:
刘阮妻二首(其二)
芙蓉脂肉绿云鬟,罨画楼台青黛山。
千树桃花万年药,不知何事忆人间。
要理解这首诗,需要了解这首诗的背景。
诗题所写的刘阮之事见于《太平广记》卷六十一,全文为
刘晨、阮肇,入天台采药,远不得返,经十三日饥。遥望山上有桃树子熟,遂跻险援葛至其下,啖数枚,饥止体充。欲下山,以杯取水,见芜菁叶流下,甚鲜妍。复有一杯流下,有胡麻饭焉。乃相谓曰:“此近人矣。”遂渡山。出一大溪,溪边有二女子,色甚美。见二人持杯,便笑曰:“刘阮二郞捉向杯来。”刘、阮惊。二女遂忻然如旧相识。曰:“来何晚耶?”因邀还家。南东二壁各有绦罗帐,帐角悬铃,上有金银交错。各有数侍婢使令。其馔有胡麻饭、山羊脯、牛肉。甚美。食毕行酒。俄有群女持桃子,笑曰:“贺汝壻来。”酒酣作乐。夜后各就一帐宿,婉态殊绝。至十日求还,苦留半年。气候草木,常是春时,百鸟啼鸣,更怀乡。归思甚苦。女遂相送,指示还路。乡邑零落,已十世矣。
大体意思是东汉汉明帝时有刘晨、阮肇二人入天台山采药,遇见两位绝色女子,各自结成夫妇后,生活美满,但因二人对家乡极其思念家乡,等半年后回家,才知道人间已经过了十代了。后人多用此典写仙境及奇遇等等,如元代马致远的“采药童,乘鸾客,怨感刘郎下天台”,借刘晨离开神仙世界,来表达自己想求仙的愿望。
对于这首诗的结构,著名学者施蛰存先生认为这首诗是三句起,一句合。即前三句形容事物的美好:仙女的美,仙山阁楼的美,及山中花草的美;第四句则是合,诗人不理解,在此发出疑问,既然天台山这么美好,为什么刘阮二人又要回到人间去呢?
元好问的《无题》诗也表达类似的思想,全诗如下
无题
春风也解惜多才,嫁与桃花不用媒。
死恨天台老刘阮,人间何恋却归来。
对于本诗,因元稹本人的一些情感经历,也可作另一番解释。沈祖棻先生在《唐人七绝诗浅释》中认为,元稹是借刘阮二人来写自己,表面上写仙凡恋爱,实际上是写元稹与其旧情人崔莺莺。元稹写过一本叫做《会真记》的小说,讲述的是贫寒书生张生对没落贵族女子崔莺莺始乱终弃的悲剧故事。真,即仙;会真记,也就是遇到仙女的故事,这部小说也可看作是元稹的自传小说。所以本诗中,元稹对刘阮二人离开美好的仙界生活的疑惑及惋惜来表达自己的懊悔之情。
后来,这个典故慢慢演变成一个词牌,即《阮郎归》,又名《醉桃源》、《碧桃春》等。晏几道、苏轼和秦观等都有词作,主题也不仅仅局限于写悲伤,有写闺情、春游等等。
其中,比较著名一首词作的是司马光的《阮郎归》,其描写的主题也暗合刘阮二人的典故。
阮郎归
渔舟容易入春山,仙家日月闲。绮窗纱幌映朱颜,相逢醉梦间。
松露冷,海霜殷。匆匆整棹还。落花寂寂水潺潺,重寻此路难。
“渔舟容易入春山,仙家日月闲。”此句与《桃花源记》相似,写渔人打渔误如春山,春山在此处指花事繁闹、春景宜人的地方。“仙家日月闲”在此处指所进的地方是虚幻的,也为后面的“重寻此路难”埋下伏笔。
“绮窗纱幌映朱颜,相逢醉梦间”面对天仙般的女子,疑心是梦。
“松露冷,海霜殷。”写松林夜露渐冷,远处海上升起殷红的海霞,表示已到傍晚,渔人只能匆匆离去。“落花寂寂水潺潺”落花流水,写渔人归途的见闻。后面的“重寻此路难”则是发出感慨,想要重游故地,是难上加难了。
这首词风格婉丽,与司马光的另外一首词作《西江月》(“相见争如不见,有情何似无情。”)风格类似,从中可以看出史学家司马光的别样情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