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敦商学院的经济学教授安德鲁·斯科特和同事琳达·格拉顿写了一本书《百岁人生:长寿时代的生活和工作》,来探讨长寿真的是一种诅咒吗?如果我们都将活到100岁,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会有怎样的改变?
书中提到,过去的三段式人生,20年学习,20年工作再加上20年养老,已经过时,取而代之的是流动性强,节奏性快的多段人生。
没有了铁饭碗,许多行业也会消亡,职业的喜新厌旧会成为一种美德,人工智能会抢走大多数人饭碗,大城市跟小城市差距会越来越大。
不愿接受新事物,不愿改变,不愿学习的人,会被时代彻底抛弃。
选择会越来越慎重,婚恋会继续推迟,基于年龄的刻板印象,是对未来自己的成见,所以跨年龄阶段交往越来越多。
对人生最积极,最深刻的影响,来自深厚、浓郁、持久的友谊。
当我们与他人关系带来有归属,受欣赏的感觉,我们会感到开心,感到被珍视,关怀和理解,爱人和被爱的时候会感到开心。
既然我们都可以生活在100岁的长寿时代,我们如何生活工作?
固步自封行不通
“风物长宜放眼量”,要意识到紧跟新的社会趋势,自我更新,自我革命会是未来我们每个人的第一生存技能。
生活方式的根本问题是财务和工作问题,但你挣的钱可能不够养老,还需要再勤奋一点,你可能80岁才会退休,所以60岁创业,50岁继续工作,在未来都会司空见惯。
50岁可能仅仅才度过生命1/2,也正是打拼学习的时候,所以转变行业开始创业,把自己清理一遍。
终身学习成必须
敢于放弃已拥有的东西,包括经验,学历,知识甚至三观,重建,颠覆是正常不过的事情,当然更重要一点就是终身学习。
学习为贯穿我们一生的任务,碎片化学习会成为趋势,各种产业会把知识充分整合,让你一边玩一边学,这也是未来重要趋势。
顺应时代的改行
人工智能会使得未来社会分工出现严重两极分化,中间的行业会被掏空,顶层需要原创性工作的行业,比如科研,设计,文化创意产业,娱乐教育产业会保留下来,会发展更好。
低层的无科技含量的化妆餐饮,理发服务行业也会被保留,而中间大量,科技含量一般具有重复,标准,易被指令描述性行业,比如中介,金融,物流,医疗,会计,银行会被人工智能完全取代。
中间产业被掏空,伤害最大的是二三线城市,两头的产业比如说科研,教育,服务,文化创意是一线城市的固有优势。
二三线城市与一线差距越来越大,这种心态下要积极往一线城市追赶,尝试在一线城市工作,生活学习,人生才会更精彩成功。
婚恋选择的慎重
多段人生当中,年龄不再是区分人群的标签,代表不了能力和性格,要学会跟不同年龄阶段的人打交道,跨年龄交往,忘年交只会越来越多。
当年龄不敏感了,相差个10岁20岁甚至30岁的人之间擦出爱情火花,也不是奇怪的事情,那种跨越了几个年龄段的爱情故事,在未来可能满大街都是。
在多段式选择中,当个人流动和机会越来越多,选择反倒会越来越慎重,因为选择背后都是有成本的。
在百岁人生当中,我们活得更较真,比如说人类的婚恋延迟,选择伴侣时不想凑合,宁缺毋滥。
正确选择很重要
经常放空自己,适当停下来,轻松结伴旅行,给生命留出空白,看清纷繁复杂的世界后,再做出适合自己的选择。
要重视个人无形资产的积累,就是口碑人脉圈,信息渠道畅通,在良好信誉中消除信息的不对称,才给你带来更多选择,个人的诚信及口碑非常重要。
读后感觉《百岁人生》离我们已经不太遥远,时代马上要到来,本书可贵的地方是从全新视角描述了未来社会的全景图,引发我们的思考。
人生及资产规划只是其中一面,如果政府及社会多方参与配合,提供好的配套及福利政策,可以确保每个人公平享受多段人生,将会带给我们真正的精彩生活。
实现财务安全是为长寿准备的重要目标,但其他活动参与健康,人际关系的互动也是相当重要的。
金钱固然很重要,但对满足幸福的人生来说,并不是最重要的,温暖人心的人际关系才更重要。
我们不能只靠财务规划来推动自己的人生叙事,而要用自己的人生叙事来推动财务规划。
不断学习新技能,建立新关系,加大对未来的投资,为健康投入,合理分配时间,活好当下。
前进的道路会由我们现在每天做出的选择铺就而成,这个没有尽头的决策序列往往需要个更多平衡。
做个真正独立自主的人,学会释放调整压力,业随着准备接受改变,并不断发展,生命不息,进步不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