逝世后的痕迹
清明,天朗气清,花絮飘飘。每年的今天,我们捧着鲜花,端着水果,放着鞭炮,三跪九叩,祭拜祖宗,缅怀先人。当你站在他们的墓碑前时,是否曾有过这样的冥想——百年之后的我们,会在哪里?是尘归尘,土归土,回到生命最原始的地方?是去往另一个平行世界,继续经历另一种不同的人生?还是成为一块后人面前的石碑,孤独等待着问候,接受世人的瞻仰?
清明时节缅怀先人的意义往往在于追忆他们的过去,表达自己的思念,牢记其生平事迹,从中获得人生感悟,敦促自己的前行。但是随着年代更替,我们好像渐渐地失去了获知祖先生平的途径了,最后只能从墓碑上得知他们的少许相关信息。我在某天刷网易云评论时,看到一个很有趣的脑洞。
“希望每个人死后尸体都能自动变成一本书,书的内容是死者的生平。这样一来,有人成了名著,有的人成了禁书,有人变成中国式菜谱,有人变成地图,有人是美图秀秀使用手册,有人是小旅馆登记簿。整个世界就是一个巨大的图书馆,我们读着别人,做着自己,等着被读。”
我们中大多数人都是普通人,无法被载进史册,更多的是渐渐被遗忘在历史长河中。但我们一直是牢记初心,用心绘画梦想的痕迹,很努力地活出自己的人生,希望自己独特的一生可以被看见,被记住。如果我们逝世后,能变成一本书,记载着自己的生平事迹和生活感言、涂鸦,你觉得自己是一本什么书呢?
@KuKu:“希望自己能成为一本《诺贝尔文学大师养成记》,因为我的梦想就是用笔书写诗和远方,我会成为享誉世界的诺贝尔文学大师,让世界更多人看到中文的美妙,哈哈。”
@山峰剑侠:“我肯定是一本《佛系太极拳修练手册》,我喜欢从容随心的生活,像太极拳一样,温和却有力。”
@明明哥哥:“必须是《狂人日记》啊,想世人所不敢想之事,做所有挑战自我的事。”
@修机达人:“《电脑说明书》,穷毕生之力在熟悉、修理调试电脑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花姑:“我想我会是《世界旅行记录地图》,我热衷旅游,认识陌生人,聆听他们的故事,我的一生由很多人的人生所组成。”
如果是这样,那我们不就可以在这个庞大丰富的图书馆里,真切地触摸到祖宗、先烈,更容易理解他们身处的时代环境,学会尊重他们的理念,会深刻铭记他们吗?那我们不也可以在这个时代留下自己的痕迹,证明我们都来过,并曾很认真地活过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