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薪苔
气温如约回落。
夜里,淅淅沥沥下起了雨,风也很大。狠狠热了三四天,总算可以喘口气。
算起来,该去还书了。吃完午饭,收拾收拾上路了。在路上,一再告诫自己,这一次,一定要按照事先准备好的书单,借满五本书就回家。绝不再傻乎乎把十本书背来又背去。
关键是,四个星期五本书,已经是我的极限,每次借十本每次都看不完。
一定,这次一定只借五本。
一切按照计划,还了书,接着按照事先找好的书号一本本去找。
我永远没有耐心在图书馆看书,朋友总是说那里读书氛围好,比较容易沉浸在书里。可我情愿把书背回家,舒舒服服坐下看,多惬意。对于我这样的读者,事先搜索好要借的书号,效率会高很多。否则偌大一个图书馆,那么多排高高的书架,要想找到一本心仪的书籍比较困难。一开始,我去借书,按照自己的兴趣随便借几本回家,至少有一半看了几页就放弃了。
这次借书,我心无旁骛,务必只借五本书。
慢慢穿过书架,寻找书单上的书,忽然看到蒋勋的书。听过《细说红楼梦》之后,很喜欢。几年前,网上还随处能够找到音频来听,那首熟悉的开场音乐,那种不再年轻却淡定从容的声音,陪伴我过了很多很多做家务的时光。书架上摆着的,一本是《蒋勋破解达芬奇之美》和《蒋勋破解梵高之美》。抽出这两本,一是因为蒋勋,同时,更多的,想了解一下达芬奇和梵高。他们,一个是文艺复兴巅峰时期的杰出代表,另一个是将自己的生命燃烧,留给后人宝贵财富的画家。
就再多借两本吧,也不是很厚。
拿着必借的五本加上蒋勋的两本,准备回家。
眼角又扫到一个名字,唐圭璋。
前两天听郦波解读苏东坡的《江城子 十年生死两茫茫》,提及唐圭璋。说他曾在南京师范大学讲解这首词,在黑板上写下它的名字后,就热泪盈眶哽咽难言,因为他想起自己早逝的妻子。他们夫妻志趣相投,感情深厚,可惜在唐先生36岁时,唐夫人因病逝世。从此,唐先生终生未娶。
很多时候,我先看书,然后想去了解写书的人。而这一次,我先前只在宋词鉴赏辞典上扫到过他的名字,只因为听了他的故事,又偶遇他的书,不禁想读一读。终于没忍住,又把那本小书拿了下来。
我已经抱着八本书,可以了,真的可以了,已经很重了。
真的很奇怪,很多次,我寻寻觅觅,半天也找不到可心的书籍。今天却很巧,又看到想读的,是欧丽娟的书。欧丽娟是台湾大学的教授,开了讲解红楼梦的课程。从听蒋勋细读红楼梦开始,我对红楼梦以及其他小说的阅读有了新的认识。以前读过很多索引派的分析书籍,满足了好奇心,却失去了一部小说最本真的部分。索引派不是一无是处,但是对于不是红学家的我,还是浅尝即止即可。最近,有学者开设红楼梦课程,他们都是回归小说的故事本身。其中欧丽娟的讲述是我最喜欢的。她为阅读红楼梦提供了很多新的思路,同时也开拓了我阅读其他小说的洞察力。
《大观红楼 欧丽娟讲红楼梦》,两本,大红书皮,崭新,虽然重,我依然不舍放下。
十本书,一张借书卡的额度用完了。我把书放进背包,走出图书馆。雨差不多已经停了,想起很多网文中提到的“买书如山倒,读书如抽丝”,不禁自嘲地想,还好我是借书,花些力气而已,没什么大不了。
而且,不得不承认,和一本喜欢的书偶遇,是一件振奋人心的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