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职场干货
听魏校讲《进入职场,首先改变学生思维》记录

听魏校讲《进入职场,首先改变学生思维》记录

作者: 童心永存 | 来源:发表于2020-05-04 21:33 被阅读0次

    一.大学进入职场核心改变是学生转为职业人,转变的核心是学习者变为问题的解决者。学习者也是问题解决者,比如做数学题。不同在于:老师带学生春游,数学题目和实际带领的区别。老师出一道题利用公式解答,答案对老师评为优秀。但进入职场,问题变复杂。老师带学生去春游,目的地是凤凰山。要不要出游,如何走都没有人替你做出判断。题目中给出的条件是清晰的,从题目中识别出模型用定律模式去解决,任何题目有确定性。职场上没有确定性,没有解决的路径。问题解决者要求在有限条件和环境中用高效的方式圆满地完成任务。对这一点另外越深越好。

    二.职场任务分解为三句话;第一句你在任何环境下单位里条件都是有限不理想的;第二任务必须完成,第三找到最短最佳的方式决绝,用很少资源高效解决问题,这是职场对你的要求。第一个转型。

    三.交给你一件事情,如果是学生思维反应就是:这不公平(确实不公平,你认为不公平)比如分班,公平背后的价值观是不一样的,不理解背后的原因,把自己的感受和看法当成了事实。不公平有两种:并非有意形成的不公平,领导看重不同的人(麻利,态度、结果等)这就要保持心理弹性,极少数情况下的不公正才要提出异议去解决它。问题解决者的态度要接受我不能改变的,改变我能改变的,凡是能改变的改变他,不能改变的接受它。最糟糕的情况是既不接受也不改变,这是使用主义的态度。学生思维是一种非黑即白的思维,很容易以自我感受为中心,因为种种感觉到的不公正而产生消极情绪,影响自己的职业和发展。容易平均主义的公平观是幼稚思维,是学生的思维的极致。成熟的公平思维观是平衡。天平两端应该保持平衡。

    职业人的思维是复杂性的思维,他能理解生活或公正的复杂性和多维度,在不同处境中努力达成各方利益的平衡。同时实现自己利益的最大化。

    第二种反应:你得先教我怎么做,因为我不会。但没人培训没人教。进入职场换取工资是因为希望你要创造价值。比如工程对做工程,不会先教。一个人成为人才之前有一个过程是人力。人才很难期待的,人才不好替换,人力是可以替换的。付工资是对他的未来有期待,相信几年之后能走向成熟,成为人才。因此新老师那的工作是在为未来买单,逻辑上讲学校没有培养人的义务。但单位还会有一些培养人的项目,这些培训项目是学术福利,而非义务更不说负担。支付的补助费用是因为你要生活保障最低生活费用,总之学习是自己的事情,不能期待别人教你。

    要摆脱学生思维,要转变两个观念:不要等准备好了再做,你准备好了再做你永远没有办法准备好,;主动去学习去寻求帮助,而不是等别人来帮你。签约后要接下来你做什么,用一切力量向相关的人去学习了解请教,而且要感谢那些教你的人。

    学校也在观察新老师的反应,正确的路径是努力解决问题,遇到麻烦请教别人,而不是别人先教你怎么解决问题而后你再去解决问题。这个逻辑非常重要,孔子讲: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别人只是帮助者,只有你遇到问题时才能期作用,只有你知道你的问题在哪里,新老师会把问题掩盖起来或者用低级的方式加以处理,因为羞于提问,又抱怨没人培训你,导致不会解决问题。真实的情况是你总希望在安全的环境下去培训,尤其不希望自己的问题被看到。特别不希望自己的问题被所有人看到,这是人性。但这是平庸的表现。

    教研时说话很直接,公开讲,涉及教研时公开问,节约时间,大部分受益。

    你的反应会给信息,是躲闪呈现,都是判断老师的途径和方式,团队不能先讲优点再讲缺点,直接指出问题。不适感自己要消化,格局会大。

    到新环境像一粒种子,向上生长。主动学,打开自己

    第三种:因为什么什么 所以我不能,是怨妇情结。风筝向南,不向北。风可以吹走一片纸片,却吹不走蝴蝶,力量在于不服从。得天下英才而教之,是正常想法,但优秀老师从中努力学习,积累经验。两军交战,会胆怯。如果认为自己赢不了就不会赢。但狭路相逢勇者胜,纵然什么什么我还能,你的指挥才能提升。教学勇气和职业勇气要具备。第三种反应背后是恐惧。

    1.值不值得拼搏,值得就拼一次。

    2.如果输了最坏的情况是什么,我能承受吗?触犯法律不能做

    用尽可能少的钱去生活,物质越多付出的自由越多。心里干净头脑干净,过不了这关,因为认知被困住。

    现在心里弹性不够

    1.在现有条件和自身能力制约下我能达到的上限是什么,然后努力达到它

    丢掉的60分能不能达到,如果能达到就努力去达到。施展能力的空间还很多。

    专业发展在于内在的转型

    很多人带有学生思维的残余,真正的转变来自于内心深处的转变。

    很多人愿意呆在自己的舒适区,抗拒改变,原有模型没有办法让自己舒适,这就带来改变。因此始终没有被逼到绝路上的,始终得不到改变。

    学生型的学习者进入职场需要进行内在模型的调整,大多数人没有完成这个调整,因此在整个职业生涯中还带有许多学生思维的残余。去除残余需要系统有意识的学习,专业发展的根据就是完成内在的转型。但内在转型完成的人很少,很多人都是带有学生思维残余。难的地方在于这种转变来自深层的自我的转变,而人通常停留在舒适区,抗拒改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听魏校讲《进入职场,首先改变学生思维》记录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slug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