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笛卡尔
笛卡尔生于1596年,从年轻时就有了强烈的欲望要洞悉人与宇宙的本质。他与苏格拉底、柏拉图、圣奥古斯丁一样,确信知识只能经由理性获得,是典型的理想主义者,相信理性是通往知识的唯一途径。为此,他开始创立自己的哲学。
现代的哲学之父
笛卡尔就像苏格拉底一样,到欧洲各地游历,专心致力于寻找前所未有的智慧。他从军打仗,并客居中欧,后住巴黎,后到荷兰住了二十年,撰写哲学书籍,1649年前往瑞典,因患肺病于1650年冬天与世长辞,年仅54岁。他死后因他的哲学思想影响力,被誉为现代哲学之父,因为是他第一个在文艺复兴之后将现代的思想加一整理创立了一套重要的哲学体系。在他之后,有斯宾诺莎、莱布尼茨、洛克、柏克莱、休姆和康德等予以完善与发展。
肉体与意识之间的神秘关系是笛卡尔所努力思考的问题,他像柏拉图一样,相信“精神”与“物质”有明显的不同。但究竟身体如何影响灵魂或灵魂如何影响身体,柏拉图没有答案。
我思故我在
在笛卡尔的《方法论》中提出哲学家必须使用特定的方法来解决哲学问题。他的思路是:
首先是怀疑。除非能够清楚分明地知道某件事情是真实的,否则就不能够认为它是真的。
为此第二步就是分解。将一个复杂的问题尽可能细分为许多不同因素。
然后从其中最简单的概念出发,对每一种思想都必须加以“斟酌与衡量”(就像伽利略主张每一件事物都必须加以测量)。笛卡尔就是用“数学方法”来进行哲学性的思考,并主张哲学应该从最简单的到最复杂的,唯有此才能建立起一个新观点。
笛卡尔的思考其目标是希望在生命的本质这个问题上获取某种确定的答案。他的第一步是主张在一开始就应该对每一件事都加以怀疑,不希望其思想建立在一个不确实的基础上。说白了就是在开始建构自己的哲学体系前,必须先挣脱前人理论的影响。同时,也不能完全相信自己的感观,因为感官可能会误导我们。就像对做梦与清醒时的区别一样。
怀疑一切就是笛卡尔的出发点。即他怀疑每一件事,而这正是他唯一能确定的事情。此时他悟出一个道理:有一件事情必定是真实的,那就是他怀疑。当他怀疑时,他必然思考,而由于他在思考,那么他必定是个会思考的存在者。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我思故我在。”
对笛卡尔来说,他不仅察觉到自己是一个会思考的“我”,也发现这个“我”比我们的感官所观察到的物质世界更加真实。他的哲学探索在继续,开始问自己是否可以用同样直观的确定性来察知其他事物呢,他的结论是:在他的心灵中很清楚地知道何为完美的实体这一概念。但他认为完美实体的概念只能来自上帝。所以他宣称:“上帝可以保证我们用理智所认知到的一切事物必然会与现实世界相符。”
二元论
笛卡尔已发现三件事:一是人是会思考的生物;二是存在上帝;三是宇宙有一个外在的真实世界。他宣称宇宙间有两种不同形式的真实世界,一种实体称为思想(或灵魂),另一种则称为“扩延”(或物质)。这两种本体都来自上帝,即上帝造物一分为二。所以说笛卡尔是二元论者,意思就是他将思想的真实世界与扩延的真实世界区分得一清二楚。其结论是:人是一种二元的存在物,既会思考,也会占空间,即人既有灵魂,还有扩延的身体。在笛卡尔的想法中,人的身体就是一部机器,但人也有灵魂可独立运作,不受身体影响。人们用理智所思考的事物并不发生于身体内,而是发生于灵魂中,完全不受物质的真实世界的左右。笛卡尔不否认灵魂与身体之间时常相互作用。他认为只要灵魂存在于身体内,它就与会透过一个他称之为松果腺的脑部器官与人脑连结。“灵魂”与“物质”就在松果腺内时时相互作用。困此,灵魂可能会时常受到与身体需要有关的种种感觉与冲动的影响。不过,灵魂也能够挣脱这种“原始”冲动的控制,而独立于身体之运作,其目的是使理性获得掌控权。
我联想:这点很重要,就像人潜意识对外界的任何事都有第一反映,并作出决断!但往往是不好的,必须靠理性即意识也分析,作出正确的决断。一个好的习惯养成即靠此来克服本体的懒散习性。我们说思想有能力超脱身体的需求或惯性,做出“合乎理性”的行为。
从这个角度看,灵魂比身体高尚。事实的确如此,我们的身体会衰老,腿会无力背会驼,牙齿会掉,但只要理性存在,一加一永远等于二。理性不会变驼变弱,老化的是我们的身体。对笛卡尔而言,理性就是灵魂,诸如欲望、憎恨等原始的冲动与感情与我们的身体功能关系较为密切,所以与扩延的真实世界的关系也较为密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