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关于生与死的话题有人不提死亡。
有人谈死色变。
有人直到临死之际才敢直视这个沉重话题。
究其原因,无外乎我们对死亡本身的恐惧。
对死亡的害怕,让人们对其避之唯恐不及。
可是,这样的掩耳盗铃会带来什么后果呢?
前两天看过一则视频:画面中的小男孩看上去7、8岁了,可在和家人玩捉迷藏的过程中竟然爬出窗户,双脚站立在高13楼的窗外…
我作为“旁观者”,被吓得一身冷汗。
这么大的孩子安全意识如此薄弱吗?
没有不小心掉下去会死亡的认知吗?
如果知道了,他还能如此淡定自若?
和孩子主动谈生死我们家橙子哥哥和柚子弟弟一个4岁一个2岁半,已经能很好的认识死亡。
他们人生的第一堂课是关于危险的教育。
很小很小时,当弟弟初中牛犊不怕虎用头往床下冲时,我会故作惊吓啊的一声,“嘣…疼…危险”,我大叫。
弟弟不明所以,但他停下了动作。
后面,只见他下床开始小心翼翼。
有次他在往床上爬的时候我故意松手,他跌倒在地,哇哇大哭,我再次情景演绎,“嘣,疼,好危险…”
这次,他似乎有点理解,我哄好他,继续进行关于一些危险行为的教育。
“车车来了,危险…”
“窗户外面,危险…”
只要有机会,我就会不停重复。
彼时,我并没有提及死亡。因为,“死”这个词对现在的他们来说太抽象了。
但是,危险一词他们有自己的认知了,它是和疼,和血,和医院挂钩的。
于是,你会看见一个1岁多和一个3岁的小朋友,看到车车主动告知大人危险,要避让。
随着他俩年龄的增长,我逐渐引入死亡的话题。
前不久刚对他们进行了一场送别三条小鱼的生命教育。
他们知道小鱼已经死了。再也不会游泳了。
我给他们创造了一个童话,我告诉他俩,他们给鱼“造”了一个墓碑,里面有床,小鱼在睡觉,鱼偷偷告诉妈妈下辈子要和两个宝贝当好朋友。
有个这样的场景,我问4岁的哥哥,如果有下辈子,希望三条小鱼变成什么?
橙子哥哥说“当个死人”。
我惊诧的同时,领悟到这时的他已经对生和死有了自己的认知。
因为鱼死了,所以才是“死人”。
我继续引导,“死人会讲话吗?”
“不会。”
那么,“活人会说话吗?”
“会。”
“那希望鱼当活人还是死人?”
“活人。”
不知道队友和公婆对于我的教育方式赞不赞同?
我知道的是,生和死是任何人避不开的话题。
既然没法躲避,我希望他们在有意识时就能有所了解,有正确的认知。
毕竟,明天和意外,没人知道谁会先来。
这不,如今,他俩对于死亡的认知要远超同龄儿童,甚至比他们大的小朋友。
当我们走在二楼的桥上时,橙子哥哥和柚子弟弟会说危险,要我们抱小心点,他们怕。
问他们为什么害怕?
异口同声,掉下去就没有了,变成蝴蝶飞走了。
那天看完视频后,我突然打开窗户,一个个把他俩抱身上问,“宝贝,当妈妈不在身边时,能不能把头伸出窗外?这样危不危险?”
他们意料之中的答案让我放下了心。
如今,哪怕奶奶有所疏忽,他们自身对于危险有自己的“深刻”认知,对于死亡也有了基本的认识和了解,暂时足够了。
对孩子进行的死亡教育,让我安心“放手”。
生亦何欢,死亦何苦有人认为,“好死不如赖活。”
也有人认为,“宁可站着死,不可跪着生。”
生活中有这样那样的人,“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人这一辈子,说短暂也短暂,说漫长也漫长。
如果你是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人,为了目标执着奋斗,一生一晃而过。
如果你没有目标没有方向浑浑噩噩苟活一世,这样的一生,何其漫长?!
痛苦的活,不如痛快的死。
当你身边的亲人,朋友都已离开人世,当你没有任何牵挂,死有何惧?
哪怕正当壮年,为了正义而牺牲,死亦如何?
死,并没有想象中的可怕。
人这一生,最重要的是,思考清楚自己为什么而活着?
愿我们百年之后,都能说出一句,此生无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