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韩雪刚 首发于公众号:多元思想
监守自盗这个成语的出处是::《汉书·刑法志》:“守县官财物而即盗之。已论命复有笞罪者,皆弃市。”颜师古注:“即今律所谓主守自盗者也。”
百度的释意为:监守自盗: 监守:监管;盗:偷窃。窃取公务上自己看管的财物。
注意“公务看管的财物”这几个字,它才是实质的定义,那意思肯定不是自己的财物,也不是其他私人的财物;如是自己的财物自不必说,肯定是用心看管,断无自盗自的道理;如若是私人委托看管的财物,也不敢掉以轻心,那是要对别人负责的,清代的镖局和镖师便是保护别人财产和人身安全的机构和职业,工作细心周到、认真负责、侠客仗义那是闻名遐迩,监守自盗从未听说,因为若没保护好,砸了招牌丢了饭碗事小,客人还要你赔的。而且,从此以后,你也再甭想在江湖上混了!
然而,如果守护的是“官家的”财物,这个就不好说了,官家旧时即为皇家,皇家任命某些人为官,帮其管理天下守护家产,官们则个个认为我的职责只是防范百姓不偷不盗,至于自己,权力不用过期作废,有权不用岂不傻帽?
你说靠官员的品德和自律,靠为官的道德说教?嘿嘿嘿,那我就要笑了,一笑粉就掉:纵观古今中外历史,基本就这四个字:“监守自盗”!
官家对其任命的监守者知法犯法难道不管吗?当然会管,这管与被管之间的猫捉老鼠游戏之结果如何?且看历史的记载和诉说:
明朝时,各州府及战略要地均设有官仓,至今很多地方还有“官仓”地名便是,农业国嘛,向黎民百姓征的税就是粮食,官仓实为官家的粮库是也。
(明朝的官仓)
官家储粮当然也是为了“备战,备荒”,这官仓的“仓长”虽不及知府,县令威武吃香,但却是肥缺,是最适宜“监守自盗”的岗位,亲朋好友吃粮不用买那是官仓低级小吏的“待遇”,“仓长们”是看不上眼滴!
明朝官仓最有名的贪腐有两点:一是“火耗贪污”,二是“空印虚报”;前者可以称为“两头通吃”,当向老百姓征粮时,以仓储运输有虫咬鼠吃,天干减重,天潮霉变为由,向老百姓多收,比如你家摊一千斤公粮,你最少要交一千一百斤,最多的地方要交到近一千五百斤,态度好的官也会同你讲点歪理:“大河不满小河干,朝廷利益大于天!”,态度不好的只会说“官爷就是这么定的!敢反了你?!”不论怎么说,黎民百姓也都只有孙子一样忍气吞声的份!
对上嘛,那就翻过来,多报“火耗”,这一反一正的巨大差额换成白银就进了“仓长们”的腰包。。。。。
至于实际库存,那肯定与账面严重不符,库存的粮食也都是以次充好。
(明朝的官员,差役,百姓)
何谓“空印虚报”?那时庙堂之上的也不全是傻帽,这每年各地的财政收支和官仓粮食库存盘点报表,“中央”也要检查滴,每到岁尾年终,各地都要千里迢迢派精明计吏(相当于机要秘书吧),携带账薄官文进京向“中央”相关部门“汇报工作”,这京官们虽在天子身边工作,荣耀无比,但“黑色收入”和“灰色收入”与镇守一方的外派官吏自然无法相比,现在我要审核你们,机会岂能放过?于是各州府的“报告”几乎没有一次通过的,想通过?你们知道该怎么做滴!做到最后不是心知肚明了,而是公开地相互勾结,损公肥己,比如“吃官家”这一头,各州府不敢像对老百姓一样无底线,虚报的不会太离谱,但有的审核官会暗示你们那里今年有没有天灾人祸啊,“火耗”报少了吧,可以再多报多少多少,这多报的嘛,呵呵呵,你们懂滴!于是,各州府计吏进京前,都带有盖好官印的空白公文账薄,看审核时审核官员的狮子口的具体情况随时更改数据,即为“空印虚报”之来历。时间久了,这天子也是有“耳目”滴,朱皇帝重八同志听闻此事,龙颜大怒,这天下是吾嘀!尔等如此贪污岂不是偷我家产?这不杀尽天下贪官不足以平朕之恨啊!于是,杀的贪官们人仰马翻的“空印案”便名垂青史,仅此案官员就杀了十几万,要知道当时的明朝有“编制”的官员才十几万(当然,各地衙门聘请的“临时工”就不止此数),相当于把“编制”内的官杀了个遍,砍头那是轻的,杖毙,腰斩,五马分尸,千刀万剐,全家同死,诛灭九族。。。。。。最厉害的发明是把贪官剥皮,风干后塞满稻草,谓之“剥皮实草”,摆放于衙门内,以警示后继官员。
(剥皮实草!)
元璋殿下对付贪官的严厉残酷那是前无古人后也绝无来者。但结果呢?越杀越贪,到明末,官仓账目上储粮仍显示多多,实则十仓九空,实权官员们的家产却个个富可敌国,根源何在?封建帝王们至死也弄不明白。。。。。。
(明朝末代皇帝崇祯在景山上面向故宫上吊而死。)
满清吸取前朝的经验,除了“年终报表”要送京审核外,“中央”相关部门还不定期地派员前往各州府巡视,实地检查官仓,但这看似更严的管理,却让京官和各地官员十分开心,这远离天子的眼皮,相互勾结作弊岂不更加容易,但既然实地开仓检查,这面子还是要滴!于是,“双层粮仓”便被“发明”了,粮仓中间搭建木板,上面堆上粮食,下面却是空的,形成“满仓”的假象,钦差大臣们吃喝玩乐够了,得到的贿银送回家中,便回京向圣上复命:“奴才亲眼所见,各地粮仓满满!”哈哈哈,君臣均满意高兴。。。。。。
如此简单的骗局,就不怕万一遇到个不怎么贪的皇亲国戚被任命为钦差,或遇到个刚入“体制”不懂潜规则的“愣头青”被派下来?这种情况十分罕见,在一个逆淘汰的为官体制内,人人都知道当“傻帽”是不会有好下场滴!既便真有此类人被安排下来检查,京师内也马上有人快马加鞭将此信息传递出去,于是,钦差还在路上时,这边厢大火燃起。。。。。。
(火龙烧仓!图片与文字无关,仅为视觉参考)
嘿嘿嘿,“火龙烧仓”那是天灾天意,你来了还能查个屁?!!
民国初年震惊中外的故宫大火,实则也是监守自盗者为掩盖罪证犯下的滔天大罪。太监偷窃宫中金银珠宝,自古都有,但都属小偷小摸,不成气候,皇家财大气粗,也不在乎;再说,如不让他们利用权力的近水楼台得点好处,又怎能换得他们的忠心呢?这或许也是庙堂之上权术之应用吧。
到了清末,尤其末代皇帝宣统退位之后,虽然按清帝逊位优待条件,皇上仍暂居紫禁城,皇家私有财物受保护,但这宫中财物宝物多的皇家世世代代也吃用不尽,大家心知肚明的早迟是“国家公产”了,于是,以太监为首,宫女,侍卫,皇亲国戚,王公贵族,遗老遗少,相互勾结,大肆盗卖宫中宝物,人人参与,唯独瞒住已退位的小皇帝,直到傅仪遵照其老师庄士敦的建议,把宫中名贵的各朝皇帝的画像以及名画孤本拍照存档,才发现很多有记录的名画不见了!
(溥仪,婉容和庄士敦(右一)及加拿大总督威灵顿夫妇)
再看到太监们个个闪烁躲避心虚的眼神,也明白了一二,便准备对紫禁城内的宝物进行清点盘存,可这几百年下来积攒的宝物太多,各大库房堆积如山,大部分也无记录,如何分类,造册,盘点,也是个不小的系统工程,这边厢退位的小皇帝在做准备之时,那边厢除了加快偷盗速度外,应对“政策”的“对策”也已成熟,那就是古人的“老套路”。。。。。。
1923年(民国十二年)6月26日夜晚,故宫西北角燃起了冲天大火,映红了半个北京城,以存放宝物的库房所在地神武门内的建福宫为中心,附近宝物存放也较多的静怡轩、慧耀楼、吉云楼、碧琳馆、妙莲花池等宫殿建筑以及诸多库房、后宫全部陷入火海,无数千年古松古柏变成冲天火树,金碧辉煌的雕梁画柱,玲珑剔透的楼台亭阁,堆积如山的稀世珍宝。。。。。。阉人一炬,可怜焦土!!
虽有西方驻华使馆专业消防队参与奋力扑救,大火仍烧了一夜一天。。。。。。
烧毁建福宫等宫殿,堆放宝物的库房等宫内建筑三百多间,吉云楼、凝辉楼、延寿阁等处存放的有记录的三千多尊承载着大量古代文化和艺术信息,造型精美,价值连城的金佛像化成了奇形怪状的金锭,摆放在广生楼的旷世精品,全套金字藏文《大藏经》化作灰烬,另有数十万册各个朝代的古书孤本和无数的古代名人名画真迹也化为乌有!历朝历代各藩属国上贡的,无数封疆大吏敬献的堆积如山的稀世珍宝也全都付之一炬。。。。。。
大火过后,仅一个通过贿赂内务府用50万银元“竞标”买下劫后灰烬的大金店,从燃烧后的灰烬里洗淘出的碎金碎银就有几万两;这场大火堪称人类文明史上文化瑰宝的一次大浩劫,也是贪婪者对全人类犯下的滔天大罪!浩劫过后,怕惹公愤,退位的小朝廷对外宣称是电线起火,是西方奇技淫巧引发的天灾,但又自打脸的集体炒了近千名太监的“鱿鱼”。。。。。。
火,本是温暖、光明的象征,人类会使用火便是人与动物的区别之一,火给人类带来的好处难以尽数;但火被邪恶者所用便只会制造更大的邪恶,为掩盖罪恶者所用便会造成滔天的罪恶!
行善者方式各有不同,作恶者古今却都是老套路!一把火,毁罪证,烧他个烈焰腾空热热闹闹,烧他个灰烬入地干干净净!
监守自盗,也就是一个“贪”,亘古未变!古人严刑峻法反贪,不可谓不力不严,为何却越反越贪?封建帝王们至死也不会明白,死也不会闭眼!
现代人却无需费力分析,道理十分简单!简单的道理都心知肚明,不便也无需言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