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如何更好地学习?读《认知天性》部分感想

如何更好地学习?读《认知天性》部分感想

作者: 艾玛生活笔记 | 来源:发表于2019-12-18 23:36 被阅读0次

    序言说“这本书也献给那些接近中年仍不断学习的人,以及那些更为年长,但愿意巩固自己的技能,不想被社会淘汰的人。”

    不知不觉接近中年,断断续续、不成体系的自我学习。对于学习这件事,总有很多不同的观点,我的认知也跟着不断变动,直到和小九开始共读这本《认知天性》,才对大脑如何有效学习有了更多的理解和理论支撑框架。

    说实话,这本书一开始我不太读的下去,理论非常多,且不停的在强调同样的理论,非常枯燥。待读到后来才意识到,这本身就是在边说边演练,真正把一些精髓的东西学进去本就不容易。“耗费心血的学习才是深层次的,效果也更持久。不花力气的学习就像在沙子上写字,今天写上,明天字就消失了。

    我们往往以为自己感兴趣的,读的下去的书才会有收获,于是总将注意力集中到容易的,易读的书上去,孰不知,最简单,你最能理解的可能本身就是你已知的或是与你的现有知识最易链接的,这样的反而是在重复已有的认知,而不是在拓展新的知识。

    书中也强调“我们往往无法准确判断自己什么时候学得好,什么时候学得不好。如果感觉学起来又慢又难,似乎毫无进展,我们就会转而关注那些看似更有成效的办法,但没意识到这些方法往往并不会带来持久的效果。”

    这段话放佛说的就是我自己这一年的状态,比起之前可以毫不费力静心读下一本《百年孤独》,今年读一本《枪炮、病菌与钢铁》,也是断断续续,至今未读完,常常被工具类,职场类文章吸引,其实我自己也明白,那些所谓十万加的文章也基本是把稍微高深的前人总结过的干货,用简单易懂的话解释出来而已,最好的方式当然是读懂原著,自己理解了才是最深刻,还隐约记得自己读过的每一部大部头,然而那些公众号的文章读了无数,你问我记得哪一个?哪一个都不记得。

    当然,“我们每个人都有许多资源,表现为天赋、先验知识、智力、兴趣,以及主观能动性。这些资源塑造了我们的学习风格,以及我们弥补自己短处的办法。”也就是打造适合自己的心智模型。对自身思维的审视被心理学家称作元认知(元在希腊语中是“关于”的意思)。学着认清自身,认识学习方法,可以让我们不至于陷入死胡同,让我们做出正确的决定。所以要想真正了解认知的本质,更好地学习,本书给了许多理论,很多对于我们来说,并不陌生,比如:

    一、检索—考试—反思

    无数案列研究发现,通过考试来检索学生或者其他学习者对于知识的理解和认知,可以说是最为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

    【从记忆中检索知识有两大显著的好处:一是这能告诉你什么是你知道的,什么是你不知道的,然后你就可以判断以后要把精力放在哪个薄弱的环节上,加以改进;二是回想已经学过的东西会让大脑重新巩固记忆,强化新知与已知之间的联系,方便你在今后进行回忆。检索,也就是考试,可以有效地中止遗忘。】

    而考试完的“反思会涉及多种认知活动,这些活动可以带来更好的学习效果:从记忆中检索知识或是早期的训练内容,把这些和新体验联系起来,借助观察和思考,预先演练你下次可能采取的不同做法。”

    很多人反思做的不好的地方,在于只反思错误的地方,其实也可以反思整个步骤或者生活,好的地方也可以反思检索,看看有没有别的方式。比如医生在做手术时,也可以思考今天采取的及时得当的做法,同时反思是否有其他方式,如果有条件,提前进行演练,这样下次再遇到类似情况,立马就可以采取很多种方式。其他情况一样,通过平常的积累,反思复盘,遇到紧急情况就不至于手忙脚乱。

    【埃伯索尔德指出,要想确保新知识在需要时派上用场,“你要记住在特定情况下需要担心的事情,把它们排成表:步骤1~4”,然后花心思钻研。这样在情况紧急、没有时间思考步骤的时候,你才能靠条件反射做出正确的举动。“你必须不断回忆这种操作,它才会变成条件反射。就像赛车手处理紧急情况,或是橄榄球四分卫进行避让一样,你必须能不假思索,在条件反射的驱动下采取行动。一遍遍地回忆,一遍遍地练习,这是非常重要的。”】这是书中的例子,结合实际生活,比如开车,就是要反复演练操作实际使用过程以及一些突发状况怎么处理,最后练成老司机,得心应手对付各种意外状况。

    二、掌握好概念性知识,更利于任何其他的学习

    我们经常学习与记忆的都是“事实性知识”,即不需要我们自己思考别人总结好的已经存在的知识,但是我们需要培养的是“概念性知识”,即通过大量的事实性知识让我们学会总结,提炼,分类,让彼此之间产生联系,所以按思维导图记忆是比单纯顺序记忆要好的,因为脑中有结构框架,能够理解每一个大知识点下小知识的之间的关系。

    理解差异,构建共识,区别种类,了解大类!由细微差别入手,由微显巨,再提纲挈领,就可以一览无余!

    同时,一个人对已知掌握得越好,他就越能用有创造力的方法解决新问题。不练习独创性与想象力,就没法积累知识。同样地,没有扎实的知识基础,创新也只是空中楼阁。也就是说,我们都还没到拼天赋的时刻,基础知识掌握的牢固,才能链接产生思维火花。

    三、多样化练习、穿插练习

    多样化练习,比如背单词,通过语音、语义、前缀后缀,同类联想等多延伸,最后肯定比只背一种的效果更好。而且越难掌握的知识,反复练习,大脑分支就越多,皮层会增厚。

    与集中练习相比,穿插练习与多样化练习的一个显著优点是,它们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学习如何评估背景,以及辨识问题间的差异,从一系列可选的答案中选择并应用正确的解决方案。例如书中这个例子:

    “对于辨别画作来说,集中练习寻找一位画家作品中的共性,不如穿插练习找多名画家作品中的差异性。穿插练习的辨识效果更好,而且在后来的画家与画作匹配测验中,使用这种方法的学生得分更高。另外,穿插练习组的学生还能更好地把此前学习中从未见过的作品与画家的名字对应起来。虽然有了这些研究成果,但参与实验的学生还是坚持使用集中练习,因为他们相信集中练习的方式更好。即便测验分数已经表明穿插练习是更好的学习方法,学生们还是坚持自己的想法,认为集中精力辨认一位画家的作品效果更好。集中练习的错误观念很难被拆穿,即便有亲身经历也不容易做到这一点。”

    集中学习好比书呆子缺乏综合运用能力,而分散化穿刺化综合运用能力更强。更容易应对现实生活中复杂的情况。”

    本书还有一些喜欢的字句和段落,摘抄如下:

    *  就像体育界的一句老话那样,“把训练当成比赛,才能把比赛当成训练”

    只要在不同的环境中训练的次数够多,那么到真正的赛场上,无论发生什么,你都能做好。

    *  失败绝不是人们想要的,但有时只有经历过失败,人们在面临风险时才能不屈不挠地做出努力,发现什么合适,什么不合适。尝试解决一个难题比坐等解决方案对我们更有帮助,哪怕最初的尝试并没有找到答案。

    *  “迷茫不是一件坏事。在迷茫中能把事情完成就是好事。很多人会细细考量任务的艰巨程度,把一切都看得很复杂,导致他们在半路上停下来。”

    当然,在某些环境下——例如学习跳伞以及在关乎性命的活动中——迷茫绝不是最佳的学习方法。

    *  真相是,每个人都不可避免地会做出误判。优秀的判断是一项需要学习才能获得的技能,需要敏锐地洞察自己的想法与表现。有几个因素导致我们在刚开始这样做的时候就面临劣势。其一是在不胜任某项工作的时候,我们倾向于过高估计自己的能力,并认为没有理由调整自己的判断。其二是,盲从于身为人类,我们很容易被错觉和认知偏见所误导,盲从于我们为了解释周围环境而自行编织的故事,自以为是。想要更好地胜任一项工作,或者是成为专业人士,我们必须学着看出他人身上的能力,能够更准确地判断自己知道什么和不知道什么,采用那些能取得成果的学习方法,并通过客观的途径记录自己的进步。

    按照邓宁本人的说法,“人们有极强的天分说服自己接受自己想看到的结论,同时否认那些不合自己心意的真相”。

    记忆是重构出来的。我们没法记住一件事情的方方面面,所以我们只记住其中对自己的情感影响最大的元素,剩余的空白部分则由自己用细节来填补。虽然这些细节与我们的叙事内容一致,但有可能是错误的。

    *  不能胜任某项工作的人是无法从自己不擅长的事情中学到东西的

    未完,待续……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如何更好地学习?读《认知天性》部分感想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vppn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