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拿什么教育你,我的孩子们

拿什么教育你,我的孩子们

作者: 在南疆的路上 | 来源:发表于2017-03-28 01:15 被阅读0次

    我们到底要教什么给我们的孩子

                                  …………我的课堂反思

          从上周二到现在,我连续上了2篇课文,一篇叫做《高尚的施舍》,另一篇叫做《把人往好处想》。这个单元的文章都很温暖,人文情怀很浓,都是很有教育意义的文章。

           

    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说实话,我自认为我很擅长驾驭此类题材的文章,因为我一直对这类强调情感熏陶的文章颇有心得。我认为我可以很好通过文章达到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教育,而这几篇文章,我甚至特别注重文章的情感教育。

           然而,今天发生的一件事,让我反思了很久。于是我在想:教育效果体现在哪里?是不是我现在的起点拔的太高了?难道我的教学业务能力出了问题?我要教给他们什么?到底该怎么教?

           事情是这样的:我刚上课,学生刚坐下不久,八年级12班一个学生就敲开我的教室门,那学生在门口小声的说了两次,我在讲台上才大概听明白,他是来借粉笔的(老师等着用),这时,我马上叫班级管理员给他们几支粉笔,结果出乎我的意料,12班一大批学生都说“没有,不借”。那学生站了几秒,最后无奈退出去,门重新被关上了。

        我很纳闷,怎么会这样?我刚才一上课,管理员从他抽屉里拿出一个盒子里,抽了两支粉笔给我,我明显看到盒子里还剩有粉笔呀?他们为何不给对面班级救急呢?我决定停下课,仔细过问一下,通过学生七嘴八舌的介绍,我才大体明白,原来就在前几天12班向13班借粉笔,13班没有借给他们,于是他们怀恨在心,这次以牙还牙,坚决不借。

           看着一大批人很开心很满意的样子,似乎在幸灾乐祸,我突然觉得我在讲台上是多余了。但是,我总觉得此事不该这样结束。我马上问大家几个问题

    “你们忍心不借给他们吗?”

    “你们怎么就确定对方不借给你们,万一人家手里也没有剩余的呢?”

    “我们刚刚才学习一篇文章叫做《把人往好处想》,怎么你们就忘记了呢?”

       于是,我马上叫学生送了两支粉笔到对面。学生回来后,有些学生似乎还没有平静下来,接着我继续分析,我不由他们回答,我说:他们是我们的对面邻居,邻居有困难,我们不能“见死不救”,不能因为上次他们不借粉笔,这次你们也不借给他们,这样的冤冤相报何时了?他们没有粉笔,耽误大家上课,我们却在这里窃喜在这里幸灾乐祸,这是不对的。我们应该帮助他们,把人往好处想。万一那天对面班级确实也没有多余的粉笔了呢?我们是不是误会他们了?哪怕对方真的曾经伤害过我们,我们也要宽容理解他们,“别人虐我千百遍,我待对方如初恋”。我想,我们这次原谅他们了,如果有下一次,他们一定不会不借了。

         学生若有所思,开始安静下来,那几个起哄的男人,也把他们原来高昂的头低下了许多。

         第二节课,我刚好在对面班上课,我非常认真表扬了对面12班的学生送粉笔救急这件事,同时,我也假装很严肃的批评他们,我说:听说前几天,他们来借粉笔,你们竟然不借给他们,你看,他们都并没有记仇,今天还“送货上门”了。什么叫做“高尚”,这就是高尚。

        突然,下面几个学生不好意思的说“老师,那天我们也没有多余的了,真的,不是我们不借”。

          我震住了,这不就是刚才我推测的吗?果然是他们自己“揭不开锅了”,并不是不借。而是“爱莫能助”。什么叫做“把人往好处想”,我想这是最好的答案。此时,我心里暗暗的想,还好,刚才我叫学生送了粉笔过来。否则,我这课就没法上了。

         故事结局就是这样,但是,课后,我深深的在反思,对我的课堂教学进行反思:我们教育的目的是什么?难道我就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教会八年级学生读准拼音、解释词语、组词造句、解释段落、完成练习等等任务吗?我们甚至可以被文章本身感动的一塌糊涂,可以讲的激情飞扬,但是,最后的效果呢?学生真的懂了吗?一下课,他们记住了什么?

       刚刚学习完了《高尚的施舍》,学完了《把人往好处想》,怎么借一支粉笔就那么难呢?脱离了现实生活,单纯的文本教育也就失去了土壤和根基,甚至我可以说失去了教育本身的价值。

          我不禁在问:我们到底要教什么给我们的孩子?

          目前,素质教育,德育渗透,创课课堂等教育内涵空前的丰富和强大,学生和老师们忙得不亦乐乎,昏昏沉沉,但是,最后我们总是发现,我们容易“丢了”些东西。

         如何做才能再把这些“丢的东西”捡回来?我认为教学生知识文化本身是必须的,但是叫他们做人做事的道理,似乎比认字造句本身的价值和意义更加深远。德育在我的理解范畴是这样的:一个老师要用心教育学生,管理自己的课堂,利用教材,利用身边鲜活的案例,学以致用,用文章中渗透的道德思想和高尚的价值观来指引生活,那么就一定会做到与无痕处育人。换句话说,只要你想“收拾”你的学生,整个过程中就一定会渗透现在所提的德育渗透。而不是简单完成任务而已,否则,就又会再次出现这边刚刚学完课本《把人往好处想》,那边在生活中却忘记了这个道理。

         作为语文老师,能否不仅仅是对教材内容的思考,而是对学生的思维情况的关心。所以,我觉得我们教育工作者要有强大的教育情怀来统筹自己的教育生涯和思想理念。语文老师更加要结合学生生理、心理发展成长特点,在文章教学中进行个人教学智慧的渗透,育人必有思想,实施必有谋虑,落实才有效果。对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和教育工作起到于无声处听惊雷的效果,看似在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实际上是在和学生交流、解决学生状况,从而将自己的教育印迹摸清,化为学生自发自觉的道德行为。

          我知道,我很难改变世俗的观念,但我还是会在育人和思考的道路上继续前行。我相信假如能一直坚持下去,我一定可以见到更多孩子行为习惯的改观和随之而来的终身幸福。

        有人说:师不明,如何解生惑?师不达,如何致未来?师不才,如何育骄子?

      而我,却突然想到了美国著名诗人的一首诗:

    我们有一份黑夜要忍受——,

    我们有一份黎明——

    我们有一份欢乐的空白要填充——

    我们有一份憎恨——

    这里一颗星那里一颗星,

    有些,迷了方向!

    这里一团雾那里一团雾,

    然后,阳光!

        ——艾米莉·狄金森

      对,穿过迷雾,拥抱阳光!我心中的路和脚下的路似乎开始明晰起来……

      于是,我又想到苏霍姆林斯基的一句话:一生来备一堂课!思未停,路未止!

        我希望:教师幸福,学生快乐!

    拿什么教育你,我的孩子们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拿什么教育你,我的孩子们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vudo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