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孔子的三大弟子

孔子的三大弟子

作者: 柠哥说书 | 来源:发表于2018-08-22 10:52 被阅读0次

    孔子有弟子3000人,其中贤人72人,也有说法是77人。而孔子最欣赏的是其中的十个弟子,«论语先进第十一»记载,“子曰:‘从我于陈蔡者,皆不及门也。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子路;文学:子游、子夏。’”,这十个人就是所谓四科十哲。其中弟子中德行最好的是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表达能力强的是宰我、子贡,有领导能力的是冉有、季路,擅长文学的是子游、子夏。

    孔子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民办教育家。在他之前,教育都是为贵族服务的。据说只有贵族子弟才能够享受教育。孔子30岁的时候创立私学。他的教育是面对所有的人,不仅仅是贵族。他的教育特点是因材施教和有教无类。

    在«论语»中有这么一个故事,有一天子路问老师,听到了道理,就要马上行动起来呢,孔子说,有父兄在,为何不能请示一下父兄再去行动呢?又过了几天,冉求问老师,听到了道理,马上行动起来吗?孔子说,当然听到了,就应该马上行动起来,为什么要犹豫呢?恰好这两次公西华都在场,他就问孔子,子路一听到了马上就行动,你说有父兄在,真要去,听一听父兄的意见,而冉求问听到了马上就行动吗?你说听到了就马上行动,两个人的问题一样,你的回答不一样,我很迷惑,为什么这样。孔子说,子路,他非常的勇猛莽撞,所以呢,要让他稍微抑制一下,冉求人做事,过分犹豫,比较退让,比较胆小,所以要鼓励他。 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 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 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论语·先进》)

    «论语述而»中有这样的描述,子曰:“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悔焉。”也就是说,你只要带着束脩,束脩是肉干,也就是古时候的拜师礼,我就来教你。可以看到孔子当时是收费的,但这个收费不是太贵。他的弟子有比较贫穷的颜回。出生农民家庭的曾参。还有比较粗鲁的子路。当然还有大款子贡,以及贵族子弟,仲叔何忌和南宫敬叔。

    在«论语»中描绘最多的弟子是子路、颜回、子贡。

    子路相当地勇敢,性格相当地急躁,他只比孔子小9岁,他一直担任孔子的保镖,孔子周游列国之路,都是紧紧跟随。有任何人要欺负孔子,子路肯定是冲上前去跟人家对打一番。在«论语»中有这样的记载,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子路闻之喜。子曰: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孔子的意思是子路是勇敢的,能打架的,我出去,还是要带着他。 “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 “孔子对颜渊说:‘被任用,就施展抱负;不被任用,就能躲藏起来,只有我和你才能这样吧!’一旁的子路上前问道:‘那么,您统率三军的话,又会找谁共事呢?’孔子说:‘那种空手搏虎,赤足过河,即使死了都不会悔悟的人,我是不会找他共事的。我一定要找那种遇事谨慎,善于通过巧妙的谋划来取得成功的人共事。’”

    子路其实不叫子路,叫仲由,子路是他的字。子路是鲁国卞(今山东泗水)人,有人说他是一个“野人”。这个野人当然不像神农架传说中的野人,而是说他没有正经职业,待业青年,喜欢无拘无束到处游荡。在«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中有记载,子路性鄙、好勇力、志伉直、冠雄鸡、佩豭豚、陵暴孔子,当时,子路戴着雄鸡鸡冠似的帽子,以野猪獠牙为佩带饰物以示勇武,穿戴打扮比较粗鲁。而且还要扰乱课堂。孔子并没有和他针锋相对,而是继续教学,最终感化了他,他于是拜孔子为师。

    当然子路也不是完全的有勇无谋,在«孔子世家»中有这样的记载,子路治理蒲地三年,孔子经过其境内,说:"子路做得好啊,以恭敬来取得信用。"进入城内,说,"子路做得好啊,忠信而宽大。"进入官衙,说"子路做得好啊,经过明察来作出判断。"子贡不服气,问好在哪里?孔子说"进入蒲境 田地都整治过了,杂草都清除了,沟渠都挖深了,说明他恭敬取得了信用,进入城内,看见墙壁房屋都很坚固,树木生长茂盛,说明他忠信而且宽大,所以老百姓不会磨工偷懒。进入官衙,厅堂中清净闲适,下面办事的人都听他的,这说明他明察作出判断,所以政事有条不紊。以此看来,我虽然三次称赞他做得好,难道能说尽他的优点吗?"

    子路非常勇猛,所以死的也很壮烈。他和子高,一起去卫国做官,卫国国内发生了叛乱。孔子听到了这件事,就说子羔会回来的,但是子路会死在那里呀。不久,卫国的使者来了,说子路死了,孔子就在房间里哭了起来,有人来安慰她。孔子拜谢,不过让使者说一下,子路是怎么死的?使者说他被砍成了肉酱。孔子就让身边的人把肉酱都倒掉,说我怎么忍心吃这种东西呢?子路,死之前被打倒在地,子路说停,不要打,君子死而冠不免,遂结缨而死。他把那个帽子扶正,君子不能没有冠,也不能掉了冠,于是用手结缨,然后再被砍死。

    子贡是商业奇才,《论语先进》中孔子说到,"赐不受命,而货殖焉,亿则屡中。",意思是说子贡不够听话,跑去买进卖出,不知为什么,他预测市场行情非常准确。

    孔子形容他是个器,但孔子又说过君子不器,也就是说君子是斜杠青年,不局限于一种器形,说子贡是器,孔子又不好意思了,所以又说子贡是瑚琏,是祭祀时候盛放供品的礼器。

    子贡同时他又是一个纵横家。你想他又有钱,又是孔子的弟子,又有学问。各个国家的诸侯大夫,都认为他讲的有道理。有一次,齐国要攻打鲁国,孔子问谁能去阻止,子路,子张,子石报名,孔子否定了,子贡报名,孔子点点头,子贡展开穿梭外交,接连拜访齐、越、吴、晋等国,纵横捭阖,存鲁,乱齐,破吴,强晋而霸越。但是孔子最后还是批评了他,我只是让你阻止齐国攻打鲁国 别的都是不应该干的 。

    孔子死了以后,其他弟子在孔子的墓前守墓三年,子贡守墓六年。

    颜回是孔子最喜欢的弟子,孔子说过"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意思是我整天和颜回讲学,他总是很恭顺地听,从不违逆我,好像很愚笨,可是,回去以后,他私下里认真思考,也足以有所发挥。颜回啊,他并不愚笨啊。

    孔子还说过"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余则日月至焉而已矣。"意思是颜回的心灵长期不违背仁德,其余的学生么,只能在某些时间偶然想到仁德罢了。

    颜回家里很穷。孔子说过,一箪食,一瓢饮,人不堪其忧,回不改其志,贤哉回也,贤哉回也。颜回比孔子小30岁,不幸的是在40岁的时候就死了。孔子说,老天爷啊,老天爷,你为什么这样对我?颜回的爸爸找孔子说能不能把你的马车拆掉,给我的儿子打一份棺椁。孔子没有答应他。后来孔子的其他弟子众筹,把颜回厚葬了。孔子听说了以后,说这个不是我的意思啊。

    孔子对颜回是非常信任的。孔子有次和各位弟子受困于陈蔡之地。跟随的人七天都没吃上饭。子贡拿着携带的货物偷偷跑出去,请聪明的给换鞋,你换了一袋米。颜回和子路在一间土屋上做饭,有一块熏黑的灰土掉到了饭中,颜回把弄脏的饭取出来吃掉,子贡在旁边看到了,很不高兴,以为颜回在偷吃。他就去问孔子说,仁人廉士在贫困的时候会改变节操吗?孔子说,改变节操还称得上是仁人廉士吗?子贡问,像颜回这样的人,他不会改变节操吧?孔子说是的。子贡把颜回吃饭的事告诉了孔子,孔子说我相信颜回是仁德之人已经很久了,既然你这样说,我还是不怀疑他。一定是有其他的原因,我来问一问他吧。孔子就把颜回传了进来,说,前几天我梦见的祖先,这难道是祖先在启发我们保佑我们吗?你做好饭赶快端上来,我要进献给祖先。颜回说刚才有灰尘掉入饭中,如果留在饭里则不干净,假如扔掉又很可惜,我就把他吃掉,这饭不能用来供祖宗了,孔子说这样的话我也会吃掉。孔子等颜回出去后,对众弟子说"我相信颜回,不是等到今天。"弟子们由此就叹服颜回。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孔子的三大弟子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wuei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