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人物读书
陶渊明小档案

陶渊明小档案

作者: 明朗说 | 来源:发表于2019-01-29 08:12 被阅读12次

    陶渊明小档案
    陶渊明是中国古代田园诗人的鼻祖,也是第一个大量写饮酒诗的诗人,今天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陶渊明。

    称谓: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谥号“靖节先生”。 由于陶渊明曾在彭泽县任县令,因此彭泽宰、彭泽令、陶彭泽也都成了陶渊明的代称。

    唐朝诗人崔曙有诗句“且欲近寻彭泽宰,陶然共醉菊花杯”, 南宋诗人陆游有诗句“始知彭泽令,真足傲羲皇”,唐代诗人韦应物有一首五言律诗《效陶彭泽》。

    陶渊明在《与子俨等疏》写道:“常言五六月中,北窗下卧,遇凉风暂至,自谓是羲皇上人。”因此,羲皇上人也成了陶渊明的称为。辛弃疾有词句:都无晋宋人间事,自是羲皇以上人。

    大家以后读古诗文的时候,如果遇到陶潜、陶元亮、陶靖节、靖节先生、彭泽宰、彭泽令、陶彭泽、羲皇上人这些称谓的时候就知道了,这都是指陶渊明。

    家庭:陶渊明出身世家,曾祖父是东晋时期名将陶侃,外祖父是东晋时期名士孟嘉,可以说是家传风流。

    有个妹妹比他小三岁,妹夫姓程,因此陶渊明在诗文中提到妹妹的时候称为程氏妹。妹妹先他而亡,陶渊明写了一篇《祭程氏妹文》。

    陶渊明结过两次婚,有一任妻子姓翟,前后共生有有五个儿子。向所有的慈父一样,对儿子虽然有很高的要求,但又不是太舍得严加管教。有四言诗《命子》、五言诗《责子》,都是写给儿子们的诗,饱含着对孩子们的殷切希望和一腔慈爱。

    仕途:陶渊明做过多任官员: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最后一任是彭泽县令,做了八十多天,上级领导派了一名督邮来彭泽县检查工作。

    这位督邮很不入陶渊明的眼,陶渊明不愿在他面前低声下气,于是抛下了一句“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我不能为了五斗米而折腰,尽心尽力地去侍奉乡里的小人。)于是“不为五斗米折腰”成了一句名言,形容人正直耿介不畏权势。

    归隐生活:陶渊明为人正直耿介,四十岁左右的时候由于受不了官场的黑暗而辞官归隐,是历史上著名的隐士。归隐之后有的时候生活过得很苦,常常吃不饱饭饿肚子而不得不去找朋友乞食。有一首五言诗《乞食》写得就是这个内容,十分的辛酸让人落泪。

    陶渊明归隐以后靠务农为生,他亲自下地干活,有诗句“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陶渊明隐居的时候和邻居们相处的很好,这些邻居都是真正的农民,他们认为陶渊明如此有才学却在家务农,觉得很可惜,有人劝他出仕做官。他很感动,却坚持自己的选择,有诗句“且共欢此饮,吾驾不可回”。

    爱好一:喝酒。陶渊明非常爱喝酒,有一次他到某地做官,照例分得了一百亩官田。按照陶渊明的意思,这一百亩官田都要种秫,秫的果实有黏性,可以酿酒。一百亩都种秫,就是都要用来产酒了。还是妻子一再坚持下,才匀出一般五十亩地用来种粳米,要不然陶家恐怕只有酒喝而没有粮食吃了。

    有一次有客来访,正好赶上陶渊明家里酿的酒熟了需要过滤,手边有没有合适的滤布,陶渊明便摘下来头巾把酒虑了一遍,又重新戴上头巾去接待客人。

    他甚至在《拟挽歌辞》里写到“千秋万岁后?谁知荣与辱;但恨在世时,饮酒不得足”,他不在胡身前利与身后名,就是遗憾在世的时候酒喝得不够不过瘾。

    爱好二:琴。陶渊明又喜欢琴,但是不会弹,他有一张琴只有琴体而没有琴弦,称之为“素琴”。一旦兴趣来了,陶渊明就在这张琴上抚弄一番已尽其意,这是陶渊明独有的美学思维和体验。

    爱好三:读书。陶渊明喜欢读书,但自称是“好读书,不求甚解”。陶渊明的意思是他喜欢读书,但是不过分拘泥于字词句章,不去做逐字逐句苛细地理解,不求甚解的本意就是这样子,就算不是褒义词,起码不含有贬义。

    然而经过慢慢演化,不求甚解的含义有了变化,现在主要是指人读书做学问不认真不深入,是个贬义词了。

    风骨:陶渊明是很有风骨的,他年轻的时候深受儒家入世思想的影响,也是有雄心壮志的,有诗句“少年壮且厉,抚剑独行游”、“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

    然而,入了官场以后他发现,官场那一套非常不适合自己的本性,他不愿受拘束渴望着自由,这在他的诗里面有很多体现:“误入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遥遥从羁役,一心处两端”、“ 荏苒经十载,暂为人所羁”。他认为官场是他的尘网,自己被牢牢的束缚住了。

    于是,他毅然决然的辞官归隐。他可不是广积钱粮、大把银票归隐的,有时候他的生活过得很艰苦得去要饭!“饥来驱我去,不知竟何之”、“ 敝庐交悲风,荒草没前庭”,饭没的吃,房子还漏风,这日子够苦了吧。

    即便是这样,陶渊明对别人的馈赠也是有选择的,他认为不该收的就绝对不收。时任江州刺史的檀道济亲自拜访他,并赠以米肉等物,刺史的陶渊明贫困交加,但他认为这是嗟来之食,所以“麾而去之”。

    陶渊明并不是没做过官,也不是没有飞黄腾达的机会,他不是没有想过富贵,也不是不知道富贵的好,然而“贫富长交战,道胜无戚颜”,他最终坚持了自己的理想和操守。这是非常可贵的,这不是酸葡萄心理,而是对内心真正的了解和对自由执着的向往,是高贵独立的人格体现。

    诗:陶渊明留存下来的诗并不是很多,一百多篇。大概可以分为饮酒、田园、咏怀等几类。

    咏怀诗:咏怀诗无非就是抒发内心感受的诗。咏怀诗在陶渊明的诗里占有很大的比例,《杂诗十二首》、《读山海经十三首》、《咏贫士七首》等都属于咏怀诗。

    饮酒诗:陶渊明之前的诗人写诗也常写酒,但都是浅尝辄止,酒在诗里的分量不大,就好比一盘菜里的辅料甚至调料。而陶渊明不一样,在他的诗里面酒是主料。

    陶渊明最著名的饮酒诗就是《饮酒二十首》,陶渊明在这组诗的序言里说了,这些事都是喝醉了以后写得,时间久了就慢慢的积累出了这么多饮酒诗。

    这组诗主要是表达陶渊明对生活的感想和看法,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的向往。实际上,就表达的思想内容来说,基本上还是属于咏怀诗的,之所以把这一类是单列出来,因为这确实是陶渊明在诗的题材上进行的一次细化。

    田园诗:陶渊明是田园诗的鼻祖,在他之前几乎没有诗人把目光聚焦到田园。《诗经》里面倒是有不少关于农事的篇章,但主要是对农耕劳作的描写和记录。陶渊明不然,他在田园生活中体会到了自由和快乐,并通过他的诗句表达了出来。

    在陶渊明之后,才开始有了田园诗这一种专门的题材,后来的诗人也有很多人写田园诗。虽然有很多诗人也都写得很不错,但是没有人超越陶渊明。

    这其中最根本的原因就是,陶渊明是亲身参加田园劳动的。而其他很多诗人是不会去务农的,他们要么有不低的官位,要么也不缺钱,写田园诗主要作为生活的调剂,图一乐儿而已。

    而陶渊明不一样,他除了是诗人和隐士之外,本身就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他种田不是锻炼身体也不是修身养性,是为了吃饭是为了活着。有着这种深入的生活体验,他的诗必然是对生活最真实最完美的表现,与其他田园诗人相比,谁更真、谁更深自然是不言而喻的。

    文:陶渊明的散文流传下来的也不多,十几篇而已,但影响也都很大,《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五柳先生传》是其中的名篇,千古传诵。

    尤其是《桃花源记》,陶渊明在这篇文章里虚构了一个世界——桃花源,那里的人快乐自足无忧无虑。从此,桃花源变成了人们理想中的快乐世界。“世外桃源”已经成了一个最基本的词汇,它不需要解释,人人都能明白那是什么。

    其实陶渊明是有一首《桃花源诗》的,只是《桃花源记》太有名了,完全掩盖了《桃花源诗》,一般的人只知有《记》而不知有《诗》。

    历史评价:陶渊明在中国诗坛上的地位是无以伦比的,不在任何一位诗人之下。比他略晚的南潮人钟嵘在《诗品》里把陶渊明列到了中品,但他也认为陶渊明是“古今隐逸诗人之宗”。

    到了唐宋,陶渊明的地位可就不得了啦。李白、杜甫、王维、白居易、韩愈等大诗人都有诗或文章写陶渊明,评价都非常的高。

    苏轼、黄庭坚、王安石、欧阳修、辛弃疾、姜夔等宋朝诗坛的大V对陶渊明的推崇也是不遗余力。尤其是苏轼,竟作了一百多首诗来和陶渊明。

    鲁迅先生、梁启超先生、朱光潜先生对陶渊明也都有很高的评价。实际上,古今诗坛文坛对陶渊明有高度评价的名人至少有近百人,数量太多不一一列举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陶渊明小档案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wwnj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