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孩子们休息,我一个人翻着微博,一条信息蹦入眼帘,瞬间让我屏住了呼吸。没错,就是下面这个新闻。
发到家长群,我加了一句话,“”父母也是个高危职业,什么都不管,放任自流,如果孩子惹了祸,别人骂你,可能孩子长大后也会怨你;管的严格了,青春期的娃可不是好惹的。所以感育还是蛮重要的,用亲情链接起来的母子关系,在青春期到来的时候,关系不会那么紧张。”
这是我在没看原因的时候想到的一句话。晚上有空看了看来龙去脉,原来母亲一直很严格,事发原因是母亲再次用皮带抽了他。
我们常常以爱的名义体罚我们口口声声爱着的孩子,然后还期待他们逆来顺受,很谦逊的接受我们的各种“教诲”。然后,我们期待什么?期待孩子在成年后的某一天对自己的孩子说“你的爷爷(姥爷)/奶奶(姥姥)用皮带抽过我……我曾经走在路上听到两个小孩聊天,一个孩子说“我外婆生病了,她活该。” 另一个问为什么,他回答“她在我妈妈小的时候经常打她,现在生病了也不听话。”
打下这段对话的时候,心里一阵钝痛。是什么让我们天使般的孩子对着生病的老人生不出同情和悲悯?
我也无数次听孩子们谈笑间模仿家长们惩罚时的怒骂,以及绘声绘色的描述父母对他“男女混打”。我很清楚的明白哪些在夸大,哪些在写实。他们用轻松的玩笑的语气。
新闻里的悲剧有那孩子本身性格的原因,也有值得我们家长反思的地方。“棍棒底下出孝子”这句古老的中国谚语,他表述都是被强迫的孝,而不是主动的发自内心的孝,有多少又是表演的成分?
某天,跟铨聊天,谈起网络游戏之类的,他说家长们的恐慌源于对未知的恐惧,不知道用什么方法去面对去解决。我忽然觉得很有道理,刚好那天有朋友谈起这件事情,我们的共识就是,不是一刀切的拒绝,也不是昨晚某事后的奖赏或者换取,而是孩子自认自己可以在某段时间能够有自由支配的权利。
时代在变化,孩子们获取信息的途径越来越多,他们渴望接触外界,却被家长们用爱筑起一道围墙。我们要做的是,引导孩子们去判断哪些是可以碰触的,哪些是可以深入了解的,哪些该是屏蔽的。(再次呼吁抖音快手类的成人休闲的段视频真的不适合孩子们)
而我们,更要在这个知识急剧膨胀的时代,努力学习,跟上他们的脚步,给他们一个爱的港湾。我永远记得自己的求学路上心生疲惫的时候,就回家,哪怕只休息一晚,也可以让我元气满满。
万不可以仗着老子的辈份,欺压作为小子的他们,颐指气使,发号施令。逆来顺受不再属于他们这一代人,他们有更开放的心态,有更宽广的胸怀,有更浩淼的知识海洋。
而我们,只是跟在他们后面,舵手是他们。
承认吧,他们必定会优于我们。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