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在多数人心中都是集大义与睿智于一生的形象。从古至今,他都被人们深受喜爱。白居易与陆游曾对他的作品《出师表》分别做过评价,“前后出师遗表在,令人一览泪沾襟”,“出师一表千载无,远比管乐盖有余”;而到今天,我们还能读到前后《出师表》、《诫子书》,还能看到木牛流马、孔明灯,还能玩到孔明锁、华容道、诸葛连弩。。。。。。后人对其的喜爱已不再停留在对人物形象的称赞和抒情,也将这种喜爱融进了一点一滴的小物件,作为载体流传至今。
话说《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究竟是何等人物?
诸葛亮的才华必竟是无可否认的。刘备为请他出谋划策,三顾茅庐,不嫌多余。在刘备眼中,“吾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此后,诸葛亮先后火烧博望和新野,打败曹兵。有诗评火烧博望一事:“博望相持用火攻,指挥如意笑谈中。直须惊破曹公胆,初出茅庐第一功!”在著名的赤壁之战中,他不但将其舌战群儒的论辩之才发挥得淋漓尽致,亦有草船借箭的神机妙算。此外,他用于布置困敌的八阵图与使人心生疑窦的空城计等,也体现了其过人的胆识和超人的才智。
在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的统治需求下,诸葛亮也因其忠臣的形象被世代所推崇。在白帝城刘备遗诏托孤时,刘备对他说:“若嗣子可辅,则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为成都之主。”孔明听毕,汗流遍身,手足失措,泣拜于地曰;“臣安敢不竭股肱之力,进忠贞之节,继之以死乎!”言讫,叩头流血。果然,刘备死后诸葛亮一心为国,致使他后期身心憔悴,纵使见刘禅无能,他也不愿夺权自理国家。真可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死后,刘禅追封其为忠武侯,故后世也敬称之为武侯。这样一心为国为君、忠贞大义、淡泊明志的丞相,不正是历代皇帝渴望得到的吗?
但尽管如此,兴复汉室的大业最终还是未实现。诸葛亮虽机智过人,却没算到自己会死于为国过度操劳、身心过于疲惫,只惜他缺乏毅然果断、敢做敢为的治国决策!如果从治理国家大局的层面看,诸葛亮终不及刘备善用人才、掌控大势的能力。若说诸葛亮善于策划精密的战术,那他便是少了刘备的宏观治国战略。
诸葛亮,令我甚为之钦佩,并超世的才华与盖世的忠贞与一生,一代神人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