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我家的姐姐3岁多开始,我便开始走进父母学习的课堂,而之所以去学习,起始于姐姐的情绪。
说起来,姐姐今年快8岁了,我也在情绪管理上和孩子“软磨硬泡”了4年,更准确地说,也是和自己的情绪“软磨硬泡”了4年。
说起情绪管理,我的体验实在是太多太多了......
有以破涕为笑结局的,当然就有河东狮吼结束的......
关于我和姐姐情绪管理的小故事,也许,将来的某一天,我写文,姐姐画图,都能集结成册。
今天,我想把这软破硬泡中4年的不同感受,写在这里,随着生活的不断推进,我想无论是我,还是姐姐,或者是弟弟,都能在每年的不同体会里,得到新的启示,关于情绪的启示,也关于生活的启示。
情绪管理的第1年
我开始走进父母成长课堂了,我带着一脑袋的问题,我希望我的老师能快速给我一个解决办法,好让我回家就能手到病除。
这一年,我了解到情绪产生的生理因素,也逐步接受到情绪就是个窗口,别给人家背上那么多的“锅”。
我开始学习共情,从学一些简单的表达情绪的词语开始,然后,练习能够在真实的生活场景里去运用。
这个过程的实施并不顺利,因为,我越来越多地发现,在情绪表达上,我是个成人,但也是个孩子。
我并不知道该如何表达自己的情绪,当我看到孩子有情绪的时候,我更多地是想要逃避,或者是压制。
情绪管理的第2年
2017年,我辞职了,觉得因为工作的关系,我已经错过了陪伴姐姐最好的3年,人家不都说了么?孩子1-3岁,是最重要的3年。我不想再错过,我要奋起直追,弥补我的亲子陪伴时光。
于是,带着学习后的后遗症,我义正词严地裸辞了。没有想好后续要做什么,也没有做任何后续的打算,一门心思只想着,终于有了时间,终于可以好好“陪伴”孩子了。
这一年,孩子确实因为我多出来的时间,感受到能经常接送她,能多参加幼儿园的活动了,然而,我也对自己、对孩子,设定了更多的期望,既然我都是参加过学习的妈妈,当然是有更多的想法和办法,来更好地做好孩子的教育。
这些,说到底,毕竟只是我的“期待”而已,实际和期待之间的现实差距,仍然不留一点情面地啪啪打脸。
孩子的情绪事件,并没有因为我多出来的陪伴时光而大幅减少,我仍然会被她气得七窍生烟。
令人欣慰的是,我在她的情绪过程中,越来越多地看到自己曾经的影子。
我开始进入到密集地自我学习的过程里,17年留下了各种各样的眼泪,委屈的、气恼的、感恩的、悲伤的。也在这样一次一次的情绪洗刷里,一点一点卸掉了曾经是别人给到我的各种各样无形的东西。
情绪管理的第3年
生活仍在悄然继续着,我仍然关注着孩子的情绪状态,我会和他们一起看《头脑特工队》的电影,和他们一起讲《我的情绪小怪兽》,也经常在家庭会议上,鼓励姐姐和弟弟表达自己的感受,并开始用我喜欢的文字表达地方式,记录和反思着每一次的情绪小事。
姐姐自己的情绪事件已经越来越少,更多地是因为和弟弟之间的各种矛盾和冲突,战争越来越集中在两个孩子对公平的争执上。
情绪管理,从我对姐姐的一对一模式,升级成经常发生的一对二模式。
这一年,我参加了萨提亚工作坊,也去学习了PET父母沟通工作坊,前者梳理了我们自己的惯性沟通模式,后者从技术层面教授到一些无论是对于孩子还是父母都受用的沟通技巧。
越来越清晰看到,在情绪管理方面,孩子只是父母的一面镜子。
情绪管理的第4年
随着姐姐进入小学,她因为写不好字发脾气,会为做不完作业哭鼻子,我们会为各种教了八百遍都还不会而气恼,也为说了多少次都改不掉的坏习惯发飙,情绪管理的战场从生活层面立马转移到了学习层面。
这场拉锯战,还将持续多年。
只是,在和情绪软磨硬泡的4年里,学习了倾听,也学习了共情;看到了自己,也看到了孩子。
总结
在这些过去4年的平凡日子里,我们每天都在和情绪相处,大多数时候,转瞬即逝,不会体验地特别深刻,而往往是不舒服、不愉快的时候,时间被拉长,情绪感受会更深刻。
对自己情绪爆发点的了解更多,也对孩子情绪爆发点的了解更多,这一路,都是情绪管理的学习之路。
反反复复,兜兜转转,也会注定因为各种外部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着。
学习理论重要么?重要,因为这是认知的开始,没有认知,根本不可能改变。
学习技术重要么?重要,因为这是学习的起始,从学习最基础的情绪词汇开始,学会了这些词,还需要能在适合的场合下能用的出来,各种场景下的运用,不同性格孩子的接受程度等等。
然而,学习诚然重要,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办法。
从情绪管理这4年走过的路,往前走一步,往后退二步,有时候过于重视技术,有时候过于保护孩子,这其中的分寸和尺度,都在一点一点的生活实践里磨合而成。
对情绪管理如此,对养育孩子也是如此,没有百试百灵的灵丹妙药能解决所有问题,也没有哪个专家就能一点就通、一用就灵,最重要的是,实践。
对孩子而言,她能真正体验到的,做到的才算数;对我们自己而言,能真正有效果的,能做到的才算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