楢山节考,看着电影的年代非常古老。现在看看简直觉得不可思议,人可以在那样的环境下生存下来。但是其实一反省就知道,这种事情,在自己身上,不过是三代以前真实的生活吧。
如果概括电影的主要情节和思想,那么豆瓣这位网友的总结,是非常可以瞥见其精气神的。
水田弃婴、悬崖推父、楢山送母,贫贱导致命如蝼蚁。
孀妻人尽可夫、母狗遭人后入、活埋偷窃家族。
最原始的性爱崇拜,最残酷的人性兽欲,最哀怒的生死陋俗。
愚昧倒逼人如蛆虫。
刺痛人心。
电影里表现的核心是,人在极端的痛苦和生存之下做选择的时候,总是后者胜出。
生存似乎是冥冥中最势不可挡的一种驱动力。
联系前段时间活埋母亲的案件。其实那件事情,不是一个道德败坏这么简单。
一个从小没有承欢多少母爱,而长大了几乎被困苦压垮的中年人,面对已经成了“累赘”的老母亲,出此下策。实在骇人,但能责备吗?……此处有问号。
意大利电影《偷自行车的人》,一个善良老实的人,被生活逼迫无奈之下,从一个被偷的人,变成了行窃的人。
这种思想到行为的转变,其根源,到底导演在表现什么呢?
是困苦,是无知,和愚昧。
但这种深刻的蒙昧,是比悲惨更隐晦而黑暗的事实。
我想,如果说悲悯有层次,那么,对于蒙昧的悲悯,丝毫不亚于对于苦难的哀怜。因为,他们甚至对苦难无法觉知、麻木不仁、不以为意。
归根结底,对人的道德夸夸而谈的人,大部分都是在事实上和思想上置身事外的人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