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璞归真说“合唱”
——2020中考作文热议之思
岐山三中 侯会芳
当今年的中考作文新鲜出炉的时候,各大网络媒体与自媒体也争相发声,各类解析点评与教师下水文纷纷于第一时间在各种平台亮相。
审题解读中,发声者的共识是仅写“合唱”显得肤浅,一定要挖掘出“合唱”所蕴藏的内涵,赋予其深刻的意义,大家几乎不约而同都把高分作文定格在以抗疫为主题的民族大“合唱”上。不错,今年的大事件就是全国人民上下一心众志成城抗击新冠疫情,这是值得入文大写特写的。但是,当下水文都这样千人一面、千篇一律的时候,我突然想,如果成千上万的学生都真的如这些下水文一样,千人一面、千篇一律,那会是怎样一番景象?我们是该欣喜,还是该悲哀?
一时间,五味杂陈,无以言表。
“写作要有真情实感,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面对“合唱”这个题目,如果某个学生把目光停留在一次合唱训练上,细细叙写如何争分夺秒刻苦练声、如何调整自己的声线和好高低声部、如何此起彼伏音韵无穷的时候,你难道会说他来自生活的真实的感受与体验——勤奋努力、融为一体、关注细节都是“肤浅”的吗?如果你认为“肤浅”,那么我要问一问,什么是“深刻”?学生够不着边的高大上的人物(尤其是学生认知仅限于新闻报道的“平面”人物)故事吗?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能抓住事物的特征,写出自己的感受和认识。如果数以万计的学生作文都是同一个主题,甚至同一类写法,“多角度”如何体现?“自己的感受”在哪里?世界因绚丽多姿而美妙,生活因丰富多彩而亮丽。作为教师的我们,能不能不要先入为主,给“合唱”贴上人为的标签,限定写作的空间,限制人们的思维?甚至给即将参加阅卷的老师们,打上某种指向的烙印?先停一停,等一等,让学生自己去从不同角度观察生活抒写生活吧!或许,夏夜蛙声是某个学生童年记忆里的美妙乐音;或许,锅碗瓢盆是某个学生印象最深的家庭合唱;或许,蜂飞蝶舞是某个学生最为喜爱的自然乐章;或许,袅袅炊烟是某个学生怀念家乡的心灵合唱;或许,争吵打闹是某个学生最为留恋的友谊之歌;或许,柳枝婀娜是某个学生关于春天的和鸣……孩子的世界和我们不同,当我们用成人思维去写下水文的时候,难免掺杂了许多说不清道不明的内外因素。那么,我们为什么不能简单一点、安静一点、耐心一点,等待花开那一刻?
吾师曹公常说:语文课不是思品课,教学要回归语言文字本身。同样的,写作文不是写政论,虽然我们常说要把握时代脉搏,但语文的本真不能丢。只要思想内容积极健康,语言文字的功夫应该是写作的核心竞争力。无论你喜欢微雨还是彩虹,一切都无可厚非;无论你的笔端流淌的是小溪潺潺还是大河奔流,都有它各自的韵味;无论你的心灵沉醉于乡间小路还是繁华都市,美都无处不在。怎样运用语言文字写出独特的感受与体验、抒发来自生活的真情实感,才是写作的关键。
但愿我们能够摒弃浮躁,慢一点,再慢一点,就像牵着一只蜗牛去散步。但愿正在参加中考的孩子们没有被网络的喧嚣吵到,能够安安稳稳继续下一场考试。
2020.7.18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