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富不仁啥意思?
正常人都厌恶为富不仁。
那么,“为富不仁”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百度百科:出自《孟子·滕文公上》:“阳虎曰:‘为富不仁矣;为仁不富矣。’”
百度汉语:谋求发财致富的人没有好心肠。后用以形容有钱人唯利是图,为发财而不择手段。
基本整明白了,它有两个意思,用我们口头语一个就是“想要发财的人不干人事儿”,另一个是“有两个破钱儿的人不干好事”。
为富者,一无是处?
现实社会里,尤其是很多的网民,提到某个富人的时候,绝大多数不是关注、借鉴他的正面的敬业精神、为社会创造的就业机会、纳税、慈善、创新,而是与之相反的的唯利是图、奸诈、偷漏税、铺张浪费、甚至各种未被证实的负面传说,传的快,传的远,点击量几何级增长,怎么骂得狠怎么骂,骂的性起,听的解恨。
诚然,做了一些不仁的事的富者不少,有的不仁之事也确实令人不齿。但是不是所有的富者都在做不仁的事?或者想富的人都在做、准备做不仁的事?如果这样子,这个社会成了什么了?
正常情况下,多数富人之所以成为富人,最基本的条件是聪明、付出、利用机会等,客观上为社会发展进步、创造财富、科技创新的贡献也是非常大的。
如果有能力创造财富的人不敢去创造财富了,其副作用要比平庸的人不去努力大得多。
从另一个角度看一下,你从一个富人身上学到的东西多还是从一个为基本的衣食住行而奔波的人身上学到的多呢?
当然,钻个牛角尖:教训也是学习的东西,可能更有用。
谁骂得最凶?
那些每天议论、评价“为富不仁”的人,基本可以肯定多数不是富人,他们议论、捕风捉影地抨击不仁的富人,往往不是不仁的事,关注点在人,更重要的富人:他们骨子里往往是嫉妒富人的富,才关注富人仁不仁,或者猜测富人可能不仁,甚至往前推富人在想富的时候、开始富的时候就不仁了,至少有不仁的想法,才愤而占领道德制高点,来讥讽、挖苦、咒骂。
这就能解释清楚了,骂富人不仁最厉害的,就是是那些不富又极力想富,或者怎么也富不起来,骨子里把财富当成唯一追求,没有精神追求的人。如果用“想要富的人都不仁”的说法,天下的人一个都不能幸免,包括正常的人,更包括使劲儿诅骂为富不仁的人。
再回过头看与这个词的出处有关系的人物,阳虎是孔子讨厌的一个“亲富不亲仁”的人,还有人这样解释孟子的“为富不仁”:“想要富裕就不能太仁慈,仁慈的人是不会富起来的”,我觉得比那些带有严重的wenge语调的解释更准确。
但是那些每天盯着富人不仁的人,不会从这个角度去考虑,因为这样他们就失去了一个俨然是几千年文化传统的给别人扣的大帽子的借口和手段。
为什么骂得凶?
为富不仁的观念大行其道,也是一些文艺作品(古今中外都有)的功劳。王朔的《知道分子》就说过:“大款阶层这帮倒霉蛋,把人类所有的缺陷,所有的屎盆子,都扣在他们的脑袋上,也没有人心疼,永远你都不要同情有钱人。这个也是大众文化响当当的主旋律,铁的规律。”
所以,简单评价为富仁与不仁,还真不简单。
好像是木心还是胡适说过(出处找了好久也没有找见)这个意思:批评或者评价他人,特别是公文,不是用事实或者数据说话,而堆砌一些形容词,或作为结论,或作为论据,或作为论证,不论这些形容词多么久远、多么有力、多么生动形象、多么解恨,在辩证的、符合逻辑的、科学的证据与论证面前,都是苍白无力的。
“为富不仁”多数扮演的就是这样一个角色。
孟子若在天有灵,知道了后人的曲解和滥用,可能会后悔引用了这个词儿。
再从一个小小老百姓的角度问一下,把自己的日子过富了对不对呢?
李笑来说过:创造财富与赚钱能力应该是人的最重要的能力。
心里想自己富起来的人而不说出来的人不会太少,这也是非常正常的,但是有些人富不起来了就开始嫉妒恨那些富起来的,这个就不应该了。
再说一个极端一点儿的,如果为富者不仁的比例超过正常的比例,就不是为富者本人的问题了,应该是社会或者法治出现问题了。
如果到了杀富济贫、抢富扶贫或者平富均贫的阶段,至少说明两个问题,一是贫富悬殊,二是肯定不是法治社会和文明社会。
是不是也可能有这样的情形:那些因笨因懒而富不起来的人就会理直气壮地说:因为为富不仁,我穷我有理,我穷我光荣,或者“我只要不仁我就可以富”?
不仁的,有富人,也有不富的人,真正不仁的人,不管是富人还是穷人,都应该被厌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