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舒适圈?当然是指一个人所表现的心理状态和习惯性的行为模式。人们为什么喜欢呆在舒适圈,自然是人在这种状态或模式中会感到舒服、放松、稳定且很有安全感。人一旦习惯了舒适圈,便很难有成长,学生们也不例外。怎样才能让孩子们克服懒惰,走出舒适圈呢?试试下面的微创意,或许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一、懒运动,一起快乐健身操
现在的孩子,只要一有时间,大都喜欢和电子产品“宅”在一起。平常上学期间,还可以靠集体活动像晨跑、课间操、体育课来保证每天的锻炼时间,但疫情静态管理的网课期间,孩子们的运动量却大打折扣。
怎样才能让孩子们走出懒运动的舒适圈,加强锻炼呢?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与其让孩子们做他们不喜欢的课间操、跳绳、跳远、跑步之类的运动,不如灵活利用网络资源,让孩子们自行组队选择自己喜欢的健身操,自己每天在家练习,开学后来个个性化的小组健身操比赛,这样既激发了孩子们锻炼的兴趣,愉悦了每天的心情,又达到了强身健体的目的,岂不是一举三得?
二、懒读书,故事大王周周评
对于懒读书的孩子,我们可以以班级为单位,整体推动阅读。如果没有评价,孩子们自然就没了读书的动力,所以我们开展了“天天故事会”“故事大王周周评”“每月故事汇”系列活动。以小组为单位,每组每天推选两人利用午自习前十分钟在班级分享故事,即时投票,周末统计,得票最高者为每周的“故事大王”。“每月故事汇”则是每周故事大王们的pk赛。
这样依托于阅读而开展的系列故事会活动不仅调动了孩子们的阅读积极性,而且锻炼了孩子们的表达能力!
三、懒思考,活动创意共商讨
相信孩子并给他们适当的引导,他们脑洞大开后的创意会让你有意想不到的惊喜。在“我是学校小主人”的环保活动中,同学们发现了在早晚就餐时各个班级用电器仍在工作的浪费电的现象,我就适时引导他们开展“节约用电”的班会活动,孩子们自己深入各个班级调研浪费电的原因并共同商讨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最终形成方案上报学校解决了问题。
学会引导孩子以观察之心发现问题、共同商讨并解决问题,在活动中育人,便可于无形之中调动孩子们的思考力,轻松解决懒思考的问题。
四、 懒劳动,责任花圃齐育苗
在深化义务教育改革,倡导“五育”并举的背景下,劳动是孩子们的必修课之一。对于懒劳动问题,我们则有了把学校的一些空地改建成花圃的想法,再把花圃责任到班,从设计、选种、育苗、栽种到后期维护等工作全部交给孩子们,三年下来,孩子们在建设和管理花圃的过程中,不仅提高了劳动技能,而且培养了责任意识。
学生们虽然喜欢呆在舒适圈,但如果我们善于发现问题,适时引导,积极改变,让孩子们看到舒适圈外的美丽“风景”,相信他们会让自己体验另一种精彩的人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