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乡在湖南的一个小山村,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家乡有很多好吃的土特产,那是走到哪里都不会忘记的儿时美味。比如:柴火腊肉。
柴火腊肉顾名思义,柴火腊肉就是用柴火熏制的腊肉,在那个没有超市、不用冰箱的年代,熏制腊肉只是为了更长久地保存肉类,所以才选在腊月这个靠近春节的低温时节,以保证肉不变质。一户人家腊月宰一头猪,能吃上好几个月,有些甚至在次年秋收的时候都还有保留。腊肉,取用方便、味道极美。
宰了猪之后,留下几斤新鲜肉用来吃。剩下的按两斤左右一条条地劈开,放在一个大盆中均匀撒盐腌制两天,将新鲜肉中的水分腌制出来后,用棕树叶串起来风干一两天,然后放在灶台上挂好,用柴火不断熏制,直至出油。
也许你会说,这有什么稀奇?市面上的柴火腊肉一大堆卖的,不都是一个味吗?如果你这么问,那就大错特错了。这个腊肉还真的与一般的腊肉不一样。
首先,这样的猪肉不一样。现在的猪都是饲料喂养,三五个月就出栏了,肉质松、香味淡。那时,老家基本上家家户户都养猪。年初在集市上抓回小猪崽,每天用剩饭或米糠拌着野草喂养,年初喂到年尾毛重才一百多斤,遇到160斤的就算大猪了。猪圈门是一块块板子拦起来的,喂猪时,为了能将食盆放进猪圈,主人不得不取掉上部的板子,若忘记再上上猪圈的栏板,它们就会跨栏并出来越野跑,这样养的猪,猪肉更紧实、更香甜。
猪圈其次,熏制方式不一样。集市上的腊肉大多是集中熏制,已经远远失去了老家腊肉的制作传统了。老家煮饭做菜都是烧柴火,腊肉腌制并简单晾干之后,挂在灶台上集中熏制三五天,剩下的就是一日三餐煮饭炒菜后,将锅端开,在土灶里留下一些柴火来熏制腊肉。所谓慢工出细活,日复一日,慢慢熏透,日子越久、腊肉越香。从头年的腊月到第二年的春耕甚至秋收时节,腊肉已经被熏成黑乎乎一片片的,要洗上五六遍才能看见肉的本色,这时候的腊肉最为上乘。
切一截下来,切成小片,或炒至出油,加上姜葱蒜出锅;或爆炒出油后加入清水做成火锅;或直接切成更薄的片清蒸。在春季,还有两道极好的腊肉配菜,其中一道是枞树菌腊肉火锅,将采回的新鲜枞树菌放进腊肉火锅中,腊肉的香甜与枞树菌的鲜美完美融合。另一道就是干蕨菜煮腊肉,将干蕨菜放入腊肉汤中熬煮,也可以价将汤熬干制成干锅。两者都中和了腊肉的油腻,吸收了腊肉的香味,变得松软可口,腊肉经过长时间熬煮后,肥肉嫩如豆腐,肥而不腻,瘦肉也更易嚼烂。
小炒腊肉 清蒸腊肉 枞树菌腊肉汤锅 干蕨菜腊肉这样的腊肉,不管怎么做,都能让人食欲大开,再添上两碗米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