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万物生灵生活家小说里的故事,生活里的童话
从海龟之殇看治理放生现象的经济学原理

从海龟之殇看治理放生现象的经济学原理

作者: 阿桀咯 | 来源:发表于2017-04-22 22:40 被阅读147次
    《泰国海龟误吞915枚许愿币 “洗胃”后不幸去世》

    上个月,刷微信时,看到了腾讯新闻报道了2期关于海龟误食用游客投掷的许愿币而死亡的新闻。这类悲剧想必不是个案,也是时有发生的现象。

    当时,瞟了一眼底下新闻下方的评论,其中一条引起了自己的注意与反思。

    新闻评论

    “放生”的活动自古有之,如今在国内貌似是蛮流行的一件事。

    一般来说,由某一处举办方(比如寺庙等)以某个主题组织一次放生活动,之前会购买好一些鱼虾之类的动物,然后以一定的价格与某形式卖给放生者。放生者一般为了积善积德、心灵的释放等各种原因,很热衷参与此类活动,并主动掏钱购买鱼虾,在放生当天将其放归于自然。

    一切看上去都很正常,达成双赢的结果。

    但是,经济学原理告诉我们,但凡市场存在套利的空间,就必然会发生套利行为。

    上游刚进行了放生,下游为了赚钱的捕捞者往往就会进行捕捞,把捕捞到的动物再卖给市场(比如活动的举办者),从中赚取利润。

    反复地放与捞,鱼虾之流的动物最后就这样被折磨挂了。

    试问,这是“放生”最初的目的吗?

    “放生”一词的解释

    但是,经济学原理告诉我们,但凡市场存在套利的空间,就必然会发生套利行为。

    上游刚进行了放生,下游为了赚钱的捕捞者往往就会进行捕捞,把捕捞到的动物再卖给市场(比如活动的举办者),从中赚取利润。

    反复地放与捞,鱼虾之流的动物最后就这样被折磨挂了。

    试问,这是“放生”最初的目的吗?

    放生活动

    为了进一步解释清楚这个现象,我们可以假设一个“放生市场生态链”市场,假定这个市场中只存在三个角色——举办者、放生者、捕捞者

    放生市场生态链

    市场的简单运行逻辑如下:举办者将鱼虾卖给放生者,放生者购买后进行放生,然后捕捞者捕捞鱼虾,再卖给举办者。每个角色的行为周而复始,形成一个循环的放生市场生态链。

    最后,倒霉的就是那些被放生的小动物了。

    为了不违背“放生”的初衷,肯定要治理这种市场现象

    当然,大家绝大多数的第一个反应,就是要采取措施,管制捕捞者的捕捞行为

    OK,那我们就做个简单的市场供需情况的线性模型,看看采取管制捕捞者的捕捞行为的政策是否有效。

    采取管制捕捞策略

    在市场模型中,D1为放生者购买放生动物的需求线,S1为捕捞者捕捞动物的供给线。在市场初期,达成需求与供给的平衡,形成市场中供给的放生动物数量为Q1,举办者卖给放生者的放生动物价格为P1的现象。

    采取“管制捕捞策略”后,捕捞者所能提供的捕捞动物供给数量减少了,所以供给线向左上方移动,变为S2。但放生者的购买需求没有变化,故需求线仍为D1。S2与D1达到新的市场平衡后,导致的结果就是市场中被捕捞的放生动物数量由Q1减少为Q2,但是放生者购买放生动物的价格却由P1上升为P2。

    也就是说,当采取管制捕捞者的捕捞行为的政策时,是可以一定程度上抑制市场中放生动物被捕捞的数量,但放生者却要承担从举办方以更高的价格购买放生动物的成本

    为什么呢?

    因为相对于放生活动而言,放生者对放生动物的价格弹性(价格敏感度)要远远低于举办方。当举办方以更高价格从捕捞者处购买来放生动物时,为了弥补成本损失,必然要提升一定的价格再卖给放生者。

    并且,现实中,要采取管制捕捞行为所付出的成本(比如雇人监管捕捞者行为的费用),最终肯定是要以某种形式转嫁给作为消费方的放生者。这就好比是政府对某个商品征税,商家为了盈利,只能提升商品的价格,把所要缴纳的税费转嫁给消费者一样。

    所以,采取管制捕捞者的捕捞行为的政策,从市场模型所反馈的结果,并非是最佳的。

    那么,是否有更好一点的办法呢?

    当然有!

    怎么做呢?

    其实很简单,我们换个角度来试试。

    刚才管制的政策是从供给方入手,通过减少供给来影响市场平衡。那么,如果采取减少需求,即采取“减少放生者的放生行为”的政策,会有怎样的市场反应?

    采取减少放生策略

    在市场模型中,同样,在市场初期,D1与S1达成需求与供给的平衡,形成市场中供给的放生动物数量为Q1,举办者卖给放生者的放生动物价格为P1的现象。

    采取“减少放生策略”后,放生者所需求的放生动物需求数量减少了,所以需求线向左移动,变为D2。但捕捞者的供给没有变化,故供给线仍为S1。D2与S1达到新的市场平衡后,导致的结果就是市场中被捕捞的放生动物数量由Q1减少为Q2,放生者购买放生动物的价格由P2下降为P1。

    也就是说,当采取减少放生者的放生行为的政策时,市场需求减少了,放生的动物也就减少了,捕捞者所捕捞的动物也相应随之减少。当需求少到一定程度时(比如放生者对放生动物的购买价格低于捕捞者的捕捞成本时),市场中存在的套利空间减少了,捕捞者的积极性就大打折扣,捕捞行为也会逐步消失。

    所以,采取减少放生者的放生行为的政策,才是从根源上达到治标治本的效果。

    回想当年在上《经济学原理》课时,书本中有提到的一个有意思的问题:“治理吸毒犯罪行为,是加大惩戒力度,还是加强宣传教育更为有效?”

    其实原理与上述现象也是异曲同工。

    当警察加大对贩毒者的惩戒,虽然能一定程度上减少毒品在市场中的蔓延,但是对吸毒者的需求并不会造成影响,且市面上所能买到的毒品变少了,就会导致因更高的利润而激励贩毒者去铤而走险,危害社会安全。

    对应的,当从小加强对民众吸毒危害的宣传教育,减少吸毒者的产生。市场需求减少了,自然毒品的供给也就减少了,从事贩毒行业的人员也会因为收益的降低而变少。

    综上,放生者若想真正以“放生”形式达成自己积善积德、心灵的释放等目的,建议还是换一种形式吧。

    毕竟,我们需要的是放生,而不是欺生。

    End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从海龟之殇看治理放生现象的经济学原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ztez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