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阅读智慧
我被《可爱的诅咒》撞了一下腰

我被《可爱的诅咒》撞了一下腰

作者: 姚瑾读书 | 来源:发表于2017-03-16 12:52 被阅读48次

           

    摄于云南大理

           昨天听阿帆老师领读了《可爱的诅咒》。听着阿帆老师低沉温柔略带磁性的声音,内心也觉得非常平静,那些有内涵的语句慢慢浸润心田。

           在可爱的诅咒一书中有一个对比事例。一个小女孩上车后对自己的鞋带非常感兴趣,就试图解开,妈妈就在旁边鼓励她,微笑的俯视着她,下车的时候呢又又重新给孩子穿好鞋,并夸奖孩子非常的聪明。那么这个小女孩儿呢我们推测长大之后呢,就会特别的自我肯定。也更可能有探索的精神。而另一个孩子的母亲是面无表情的,不会察觉孩子的真正需求是什么,以强制性的方式要求孩子接受,如果孩子不接受就骂孩子是笨蛋。其实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很少能做到像第一位孩子母亲那样,对于孩子的接纳和爱,因为我们自己本身因为工作和生活的负累,自己都过得很累,自己都不够爱自己,我们又拿什么来爱他人呢?包括自己的孩子。

          我们很多为人子女的会埋怨父母,说父母对自己不够了解,不够爱,在年幼的时候,父母已经尽力做到了他们能做的最好。因为父母也有情绪,也会有缺点。比如说他会争吵啊!他们也会有自己的不如意。或者他不知道最合理的养育孩子的方式,他也有他的原生家庭给他性格的烙印。他其实有时候愤怒或者指责你也是他在当时的环境下的自己,这种处事方式没有办法改变,或者他只能用这种方式来解决他的情绪问题。但是我们要相信父母他已经尽力做到了他们认为最好。

          我们不能生活在过去,孩子时候的我们没有办法处理很多的冲突困难的。而现在我已经长大成人了,我们现在的能力和方式是可以面对当时情景和困难的,我们不能刻舟求剑,每个人经过成长都会历炼和蜕变,所以我们也不要用过去的老眼光看自己,给自己背上沉重包袱与负累。

           在这里我想阐述下心理学中的三种模式:即平行化的成人自我、审视化的父母自我和弱势化的儿童自我模式。这三种模式都可以在我们平常生活中所见,是一不是三,是可以相互演变的。平行化的成人自我模式,是让我们用一种成人的眼光和视角看问题,和自己的内在小孩和解,不沉迷与过去,更好的享受当下。而审视化父母模式多为我们在教育孩子,引导孩子时的一种导向,当然随着孩子的长大,我们更多的是去做平行化的父母,伴随着孩子一同成长。当然每个人都有童贞的一面,在父母面前我们会呈现弱势化儿童状态。

           在听阿帆老师讲课前,因为自己的原生家庭中家教严,我在性格上表面顺从的同时,内心其实也是蛮抗拒的,所以对待自己的儿子,我通常是放养,给予他足够的空间和自由,不过于去干涉他的生活和学习。而这样的方式和方法其实也不是最佳的方式。阿帆老师在课上说,我们作父母的首先要成长自己,让自己身心有一种愉悦感和幸福感,而这中愉悦和幸福是发自内心的,而不是靠取悦别人来的,只有自己有能力让自己的内心幸福快乐,自己成为一个幸福快乐的母亲,才能真正引领好孩子。所以我想到了定位,我作为一个妈妈,自己给自己一个合适的定位是很重要的。

           在可爱的诅咒读书会中,阿帆老师讲到了可爱诅咒之树:先画一个代表你的人形,最好是穿着长袍,适合写字;多数可爱人脸上有大大的微笑,然后把你给外人的印象,或者你的行为表现,画在头顶每条光芒里,快速靠直觉尽量的多写;(如:随时倾听别人、气氛沉默时主动活动气氛……),下面的袍子上写,不轻易对人表达的东西。把感受写下来。最后,看一下这个图,可以什么都不用做。让你有个视觉的意识,知道这些表现可能带来的后果。写下这些,才能让自己自觉自察,自己处在一个什么样的状态,如何调试自己这种状态,让自己能身心合一。

           因为我们知道我们所有的人看到过去。只是为了不再继续的复制我们的过去。而是为了创造我们的未来,我们需要有勇气和行动来面对。所以我们要用积极的心理原则来看待父母和原生家庭带给我们的影响,而不是沉迷于过去,而不知道迈步。

           其实我觉得,我们其实也可以自己做自己的父母,有为一切负起责任的心态。因为同样的时间同样的环境有可能是不同的结果,这个是有能量决定的,一个人的成长经历和他的内在誓言脱不了干系。阿帆读书会举了一个事例。有两个孩子,在小的时候因为自己爸爸妈妈忙工作,没有多少时间管他们,他们跟着爷爷奶奶长大。但是其中一个人呢,他后来变得非常的优秀坚忍,而另外一个呢生活非常的不如意,其实环境是一样的。那在不同的人身上,同样的事件,对一个人从此学会了如何面对危机和生存。另外一个呢?可能就觉得自己是被抛弃了,自哀自怨,在严重的打击下,心态决定他的境遇。所以我们不能抱怨外在的时间环境,而是要有一种我要为一切负起责任的精神。

           终上所述,自我成长才是最重要的。在我们身边,很多人与人之间的相处就是一种利益和交换。在需要你时,会和你保持关系的亲密,也是因为你身上有她所需要的,有利用价值,可是当你所需要她帮忙的时候,真的是不会有一点回应的,我有时候会想,这样的同事是真的自私啊!时间一长我自然会和她保持距离,生活工作中的互动,人和人之间是相互取暖的,你给我明月,我给你阳光,这样的互动才能情谊的长久,如果只是为了一种单纯的目的去靠近,而不知道感恩,我想,这样的人,我是不会与之为伍的。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帮你是情谊,不帮你是本分,我们生活中,就有这种人,觉得你应该帮她,帮她是你的本分,对于这样的人我只能呵呵了。另外,秉着人单纯的本性来说,我也不想让复杂和计较占据我的头脑,只是内心有底线和界限就好。

           阿帆老师读书会阐述了一个比较重要的观点:是有条件的爱和无条件的爱,比如说你学习好你听话我才爱你,那无条件的爱是因为他就是一个人,他是一个特别纯粹的值得你爱的人你爱他,但是需要强调的一点,无条件是对人的尊重,在给安全感和情感上要无条件的。但是对于行为偏差还是要有原则和纠正的。我们不能把无条件的爱等同于溺爱,这个是要注意和有区分的。书里面还提到了一个就是关于习性和本性。而这里讲的习性是可以习得忘记和改变的,而本性的是很难改变的。比如说我们有时候知道孩子的气质类型是很难改变的。比如说这个孩子是比较激进型的,可能那个孩子相对是比较思考型的。而这个本性它其实比较难改变,会伴随孩子一生,那我们就要看到不同的孩子身上不同的特质。还有一些习性的我们是要通过训练和改变,来实现我们认为对孩子更好的一个未来的这个训练。

           我们很多父母总是以爱的名义为绑架,希望从儿女身上实现自己没实现的愿望,儿女达到了某个要求,我们就会去爱他,如果达不到,就不爱,如果父母自己都不懂得爱自己,又如何来谈及爱孩子呢?这确实是值得我们思索的话题。

          读书会谈及了身体的感受与情绪的觉察。作者的观点是要把亲近身体当成一种习惯,要及时检视自己的身体。现在近几年呢,大家就身体健康和心理学的关系有了更多的了解和学习,但是还是有很多的人会用理性来控制自己的身体和行为。这方面我也有许多感受,因为随着年龄增长,体力也精力也呈下降趋势,常常为了工作已经觉得很疲倦,但是还是硬撑,明明知道身体已经在提醒自己休息,但是就是习惯用头脑控制身体。生命的重建一书,几年前读过,可以说是一本比较好的心理学读物,虽然作者是外国人,这本书是作者的成长经历,很多观点其实也是蛮好的,身体的病心理的症。还有就是情绪方面的控制和期待,我们通常会对意外之喜,很开心,但是在我们的期许落空,预期没达到我们情绪会失落,会不开心或是烦躁,这在我们生活中比比皆是。

          因此,觉察永远是改变的第一步,每当察觉到自己情绪时,就要看到自己,下一次当情绪再次出现时,我们就可以调整和改变我们的情绪模式。非常喜欢读书会阿帆老师分享的:当你只注意一个人的行为,你没有看到他。当你关注一个人的行为背后的意图,你开始看他。当你关心一个人意图后面的需要和感受,你就看见她了。透过你的心看见另一颗心。这是一个生命看见另一个生命也是生命和生命的相遇,爱就发生了。对,透过现象看本质,看到了本质,你的内在就通透了,你的生命也就焕发了生命的光彩。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一念书写:写的很好,经过自我感受分析写出自己的文字更加深了印象,学习了。
        姚瑾读书: @回味2017 谢谢
      • 繁花坞:感谢如果全面的聆听,有很多升华转化,棒棒哒!照片地点好像是 海云栖吗?😘我在此位置拍过照片哈
        姚瑾读书: @繁花坞 对滴,是海云栖,嗯,还要多聆听几遍,写得有些急😘

      本文标题:我被《可爱的诅咒》撞了一下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zzdn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