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可以从不同角度去看待,比如从我喜欢用“力”的角度看 我的智力、财力、体力都是一般的水平;从“商”的角度看,我的智商一般、情商中等;从“自”的角度看我的自制力中等,自信能力一般。从心理学的角度看,“自我1”和“自我2”,自我1常常占据主导地位,身心合一的情况较少出现。(自我1就是头脑和意识层面的自我,它的语言是文字;自我2就是身体和潜意识层面的自我,它的语言是图像)
来谈谈一下心理学角度中的“我”。其实吴伯凡老师早前就推荐过《心流》这本书,而吴晓波频道也专门解读过《盗火》,这两本书的观点和加尔韦类似只有“自我1”和“自我2”完美的配合工作,人才能达到一种专注的力量。比如我常常有这种感受,自我1要求我尽快完成阅读任务,可自己却迟迟不肯行动,然后一段时间后开始自我批判:我真够糟糕的,拖延症太厉害了。如果很多道理和计划都类似于完成阅读任务一样没有完成,人就会变得非常消极,也就是什么也没有做却已经身心俱疲,因为大脑不停的在管理自己的想法,也在不停的批判自己。
知道那么多道理却执行不下去,那么究竟如何破呢?一方面我认为要反复的提醒,比如我认为一本好书阅读一遍不够,要阅读三遍以上并且提炼书中所有可以执行的观点。意识只有反复研究才能从显意识到潜意识的改变。在工作和投资中这条同样适用,我通常会把自己犯的错误写在投资笔记和工作笔记的首页,提醒自己不要再犯这些错误。另一方面要反复执行。前年我为了养成运动习惯,要求自己每天最少跑30分钟,如果做不到不允许睡觉,因为有时没有完成运动任务,我常常半夜12点去跑步,一年后竟然完全做到了顺其自然的运动,并且享受运动的乐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