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出淤泥而不染 ——再读《资治通鉴》读书笔记47

出淤泥而不染 ——再读《资治通鉴》读书笔记47

作者: 93bd497780ed | 来源:发表于2021-02-21 12:15 被阅读0次

出淤泥而不染

——再读《资治通鉴》读书笔记47

汉桓灵二帝时的宦官干政是导致天下大乱的一个主要原因。当时宦官权利大到无法想象,可以任人唯亲,可以大肆敛财,甚至可以矫诏,可以把大臣的奏疏隐瞒不报。汉灵帝曾经说过:“张常侍是我公,赵常侍是我母。”试想,有了这样的说法,以张让、赵忠为首的宦官们该有多嚣张。宦官就给我们留下了这样的坏印象,包括在看《三国演义》时,当看到诛杀十常侍的时候,心里那叫一个痛快。

但并非所有的宦官都是如此的嚣张,如此的为非作歹。在汉灵帝时就有一个宦官能做到出淤泥而不染,他就是当时的中常侍吕强。

当其他宦官都在为自己敛权、敛财时,吕强却能做到“清忠奉公”。汉灵帝按照分封其他中常侍的“众例”封他为都乡侯,他坚决不受,而且上疏陈事。他在奏疏里主要说明了两点,其一是高祖有约,非功臣不侯,目的就是为了“重天爵,明劝诫”。但是现在曹节等人“品卑人贱,谗谄媚主,佞邪徼宠”,所以根本就是祸患,哪里还能封爵;其二就是说汉灵帝“后宫采女数千人,衣食之费日数百金”,“宫女无用,填积后庭,天下虽复尽力耕桑,犹不能供”。作为一个中常侍,光是提出这两条就足见其“清忠奉公”的操守了。汉灵帝虽然很生气,但是念在吕强的忠心,没有处罚他。

有其一,必有其二。汉灵帝为侯时穷怕了,所以当上皇帝后就大肆聚敛私财,郡国的贡品都先自己留下,还把这叫做“导行费”。针对此事吕强再次上疏劝谏。他认为“天下之财,莫不生之阴阳,归之陛下,岂有公私?”这次的劝谏对于汉灵帝来说没有任何意义,“书奏,不省”。

吕强最后一次上谏终于给自己招来了杀身之祸。这次是因为党锢之事。当时皇甫嵩建议解除党禁,吕强也认为应该解除党禁。迫于当时张角作乱的压力,汉灵帝暂时答应了,大赦天下党人。但是这件事肯定触及了张让、赵忠等人的利益,于是他们就在汉灵帝面前诋毁吕强,说他和党人一起议论朝廷,数读《霍光传》。这正好击中了汉灵帝的痛处,于是下令逮捕吕强。吕强听说后,就自杀以证清白。他临死前说:“吾死,乱起矣!丈夫欲尽忠国家,岂能对狱吏乎!”宁死也不受侮辱,这是何等的气节。

吕强,作为宦官中的一员,在那样一个污浊的环境里,能够洁身自好,坚守自己的做人操守,坚守一个臣子的本分,真正做到了“出淤泥而不染”,也为“中常侍”这个身份添上了美好的一笔。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出淤泥而不染 ——再读《资治通鉴》读书笔记47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btwx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