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45年五月,南京城破的时候,东林领袖钱谦益投降了,东林是个正派团体,以忠君爱国为己任,把气节看的比生命还重,但就是这个团体的领袖,在清军来的时候,毫无抵抗的投降了,之前说的什么跳河都是糊弄人的。
而历史上弘光祸首,大奸臣马士英在干嘛?他可没投降,他也不呆在南京,跟着文武大臣一块儿被俘虏,被俘虏那就完蛋了,什么都做不了。他跑出南京,打着太后的旗号,继续号召浙江、太湖的义军抗清,跟清军打了好几仗。最后被清军凌迟处死,轰轰烈烈。
相比于东林党人的集体投降,这位大奸臣却毅然而然地走向了殉国的道路,着实让很多爱国人士为此扼腕叹息。然而可恶的是:那些投降了的东林党人,为了取悦自己的满清主子,竟编了一部《明史》,将马士英给写成了一个大奸臣,这种恶劣影响一直流传至今,成为了今天耳熟能详的版本。
也许有人会对此产生怀疑,但已殉国的晚明志士黄伯端却为马士英正了名:
1645年5月,清军破城,黄伯端自树一面大旗,上书“大明礼部仪制司主事黄伯端不降”。清军将他拿下,多铎准备戏弄他,亲自审问。
多铎:你认为弘光帝何种人物,想为他一死?
黄伯端郎言:皇帝圣明!
多铎问:马士英,又怎样呢?
黄伯端:马士英,忠臣也!
多铎又可气又可笑,问:马士英乃大奸臣,何得为忠?
黄伯端:马士英不降,拥送太后入浙江,当然是忠臣。他指着已经剃发易服的兵部尚书赵之龙等人说:这些人才是不忠不孝之人!
东林党人所标榜的“爱国精神”,由此被黄伯端给撕得粉碎。
也许马士英品行不端,虽然其有贪污受贿的记录,然而在民族大义面前却是那样忠贞不二:即便孙可望投降了,南明其他政权都没有接纳他的情况下,他却没有走向投降清朝的道路,这着实让那些东林党人为此感到汗颜,为了保住自己的脸面,因此操纵舆论的他们对马士英大黑特黑,以维持他们光鲜的一面。
历史都是读书人书写的,因此就广为流传,然而其背后的真相往往让人不寒而栗。又有多少这样的历史背后有多少这样心酸的故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