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6.20,坚持写文章502篇,为以后开一家有温度的育儿主题书店做准备,影响1万妈妈加入快乐育儿!
每个人都有两次童年,小时候,是妈妈陪你过童年;现在,是孩子陪你过童年。妈妈助力孩子拥有可以幸福一生的心童年,孩子陪伴妈妈疗愈童年的心。
齐千老师解释上节课问题:孩子出生前和过程,影响孩子的一生历程。
实际上我们可以从生物影响的角度来理解,就说包括这个遗传,或者婚姻上出现了一些状况,还有就是如果说一个母亲在孕期压力是比较大,或是有一些不太恰当的压力事情,那么肚子里的孩子都会产生一些影响。
比方说孕期的妈妈可能会特别的焦虑,特别的不安,情绪波动特别大,这个孩子出生之后可能就比其他孩子多一些担心多一丝害怕。
我们要清晰的一点就是儿童是发展体,儿童的各个阶段都在发展,发展就意味着适应,孩子未来要适应这个社会。我们知道社会是动态的,孩子也是动态的不断发生变化的,不是说一成不变的。
发展心理学就说,发展是一种平衡,儿童在成长的过程当中是遗传和环境交互的这样的一个一个作用,我们要做的就是把我们所学的关键期关键帮助,我们所学的每一个阶段的发展,我们如何去运用到我们的孩子身上就可以了。
相似的早期经验的孩子,未来也可能发展不同的结果,可能还有一部分的孩子早期不同,由于家里面是教育不同,而结果相同的。我们在这到时候我们就能更加清晰的看到,就是孩子的发展,真的它是多因素多方面因素交互的一个结果,各个各个方面都要去考虑的。
所以我们在这里要清晰的是,出生的过程影响着一生的生命历程,而不是确定的决定着,否则我们现在也就不用学习了,因为一出生就确定,然后我们学了也没用。所以说是影响,不是决定。
第三单元第一课上,我们通过看爱迪生的生活去了解孩子是如何建立信任感和安全感?0-7岁的孩子通过什么方式建立安全感和信任感?同时又如何帮助了孩子大脑的发展?
我们看到视频中爱迪生父母对爱迪生安全和信任的建构是透露在生活中的各个细节,而且父母的帮助非常的到位,只有这样安全感和信任才能够成长起来。
安全和信任感建构的同时,首先让这个人觉得自己在这个社会上是被接纳的,首先是父母要跟孩子分享他自己的生活,每天的每个时间中排着恰好孩子愿意做的事情,在做这些事情的过程中,孩子的感官受到丰富的自由,并且孩子感觉到他们是跟成人一样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因为成人跟他分享了成人的生活,这一点非常重要。
今天继续看《爱迪生的一天》,看看成人是如何与孩子分享自己的一天。
孩子一定要承担家庭的任务,他要独立的去吃饭,独立穿衣,独立做一些小任务,孩子才能信任自己,有对自己的信任,从而对这个世界信任。
因为我们人类能够信任自己,信任世界,首先让自己发现自己是有能力很好生活的,让孩子发现自己有能力的很好生活,孩子在一天的时间里,能够知道每个阶段该做什么不做什么,自己能做什么,这也是安全感建立的必要条件。
要点一:
视频中到了中午,艾迪生在用有一个小水桶,然后用抹布在洗自己的小车子,他干的跟成人一样,这一天艾迪生要干很多的家务,他做的家务中要自己把自己用的东西按照我们人类的生活所需要的都做到。
但是毕竟孩子还小,洗小车子的时候需要一些工具,比方说盛装水的桶和抹布,这些是家长要帮助孩子提前准备好的,而不是要洗了才急急忙忙的准备。
孩子会想参与,但是有做不到,家长让他看着等着,但是孩子不会理解,如果经常有这样对垒的过程,使得孩子既不信任自己,也不信任他人。
所以我们在让孩子工作前,一定要提前给孩子预备好合适的工作材料,不要让他觉得自己不行不会,避免和孩子产生对垒的过程。
孩子工作时家长要注意,不要一会儿喂水,一会儿喂吃的,一会儿给他工具,而是提前准备好,当孩子正式进入工作,就不要打扰孩子专注的工作。
要点二:
午餐的时间,爱迪生在跟爸爸妈妈一起做饭。孩子天生对厨房的东西感兴趣,让孩子自己做饭,家长也要给他预备好恰当的食材量,而不是是随意的给孩子,让他自由发挥,孩子小不会控制量肯定会倒多,这就需要家长提前给孩子安排。
糖、奶油、鸡蛋、油爱迪生的妈妈都测量好放在小盘子里,爱迪生做饭时直接用就可以,不会因为食材在大容器里或大罐子里不好控制放多,遇到问题父母再帮忙或是现场教学解释提醒孩子,甚至指责孩子都会影响孩子发展,心里就不能流畅,不能舒服,完全把注意力集中给破坏。
这样的打扰和提醒的时候,我们是不是也会也带有一定的情感因素和情绪因素呢?着急、焦虑、厌烦都可能会出现影响孩子。
我们看到孩子加多了会不会说:“可以了可以了”,这里就传导着某种情绪在里边,这些情绪可能会使得孩子不确定自己能够做好,或是一些环节,使得孩子不确定,觉得爸爸妈妈对他不满意,这些个元素会不会都是对安全和信任的一种影响?
当像爱迪生妈妈一样给孩子准备好了,他就能自己做到,工作的过程中不用家长帮助也可以自己做饭,工作比较流畅,他会有很大的成就感,相信自己的能力,信任自己,信任父母,信任世界,获得足够的安全感。
教育在细节,爱迪生把妈妈准备的材料做成好吃的饼的样子,爱迪生即发展了自己做饭的能力,因果关系思维能力的发展,在做饭要接触材料感知力的发展了,做饼的过程时间很长有培养孩子的意志力和专注力。
每一个细节应该如何去做,爱迪生妈妈做的都特别好,就像专业的老师,做饼的过程其实也是孩子安全和信任一直在建构。
要点三:
从视频中爱迪生做饼的全过程,从不会到会,从一片狼藉到做整洁,所有的食材会对他的感觉器官视觉、嗅觉、听觉都有刺激,手抓着各种不同的杯子手受到了各种刺激,这些刺激会促成大脑发展。
从干面变成了湿面又变成了面团这个过程对他的思维能力的发展。从开始和面到现在面形状变化到最后做成饼,是完全严密的一个逻辑过程,在这个逻辑过程中各种材料不断的加入纳入到一条线中,使得这一条线越来越丰富,最后合二为一成为一个比较可以吃的食物,这个认知过程对它大脑系统的发展、个人知识都有很大的帮助。每样东西都可以用来学习语言,也是一个学习语言的机会。
丰富的材料变成饼的过程也是孩子综合创造性发展的机会,孩子自己有生存也没有问题,做饭能力也提高了。
饼做好吃完,接下来工作还需有洗器具的过程,这也是孩子所喜欢的过程,加入洗涤剂之类的清洁剂让孩子把脏盘子洗干净。即生活习惯的培养,又加入很多元素,孩子的大脑又在飞速的发展,做披萨后的爱迪生和做披萨前的爱迪生已经不一样的,他的精神内涵已发生了改变。
只要作对了,孩子的发展都存在于生活的细节中,父母的教育也在生活的细节中,其实根本不用报班特意去培养思维能力,专注力等等。
要点四:
所以早期建构很重要,像视频中爱迪生妈妈一样,我们需要这样一步一步的引领的,实际上孩子到了学习的年龄也是这样一步一步的引领孩子。
现在家长最头疼的是孩子的作业,我们很多时候看家长辅导孩子写作业,网上会有各种的段子,实际上在这里就是一个知识的诅咒,如果孩子是想不到不会做,那么就是像我们学习做饼一样,有人和你说现在把面揉一下然后摁一下变成圆形,上面放个什么什么,再烤一下然后就做好了,你实际操作会出现特别多问题,根本还是不会做。
就像在疫情期间,抖音软件中全民做饭,看到很多人都在学习做饭,看着容易,自己做却经常失败,要不断的练习才能做好,这还是视频操作,如果辅导孩子作业时我们只是嘴说,孩子其实根本没听懂。
当我们说了很多的时候,实际上孩子是记不住的,所以说这个引领是一步一步的来,那我们给孩子讲题也是一样的,就是当我们懂我们觉得很简单,但是对于孩子来说这些知识都是全新的,我们在作业上要从孩子的角度出发。
所以在教育孩子时,我们自身能不能从孩子的角度去来引领是非常关键的。
孩子有要求,同时父母帮助孩子达到这种要求,孩子对自己的信任,对权威者的信任,也会对自己的满意。
大李老师放的第二段视频,展示的是日本蒙特梭利3~6岁的大班孩子在一个集体中,儿童如何培养起安全感和信任,有安全和信任的孩子,他们的发展以及探索的状态是什么样?具有安全感信任的生命状态是如何被培养起来的?
孩子的发展阶段所要达到的目标实现的同时,可以利用所有的工作和所有的机会来保护孩子的安全感不受到损伤,使他们的信任不会受到损伤。
要点一:
孩子们选择了自己的工作材料,逐渐的进入了工作,有独自工作,有集体的,如果孩子没有邀请你,你是不能够打扰他的工作,孩子们会专注做自己的事情,如果在教室中需要说话,你说话的声音也不能打扰到其他人。这是良好的素养培养,比如说不能在汽车上打了一个电话,弄得满车人都听到在说话,人家愿意听不愿意听,都得听你说的你自己的那些事情。
要点二:
蒙特梭利幼儿园有集体工作的区域,有个体,看到蒙特梭利很多是某个生活技能的培养,都是单纯的技术型的问题,不在情景之中,对已经收集到的生活信息的加工的这个范畴之内,他只是某一项技术的学习,这也是很多教育者和发展心理学者对蒙特梭利不完善的地方,进行质疑的地方。
芭学园就加入了人文环境和情感。工作材料包含了人类文化和知识的所有方面以及生活的所有方面,生活的内涵主要是生活情景和生活感受,那么生活的工作材料像照顾娃娃,综合的搭建,这些的材料都是用来帮助孩子一边加工它大脑所吸收到的信息,另一边再去拿到这些工作材料,创造性的工作的同时受到感官的刺激,以及把大脑的信息工作上的设计是为了孩子去加工信息,内在的精神也获得了非常好的建构,而都一样的是开放的。
要点三:
我们看到视频中的老师是一个非常到位的老师,非常有素养的研究者和工作者,老师不会轻易打扰孩子工作,而是观察哪个孩子需要帮助而去个体帮助的,因为每个孩子选到的工作材料是不一样的,每种规制工作材料只有一个,如果没有被老师教过怎样使用这个工作材料,老师就会在他的身边一直盯着他,或是慢慢的演示的这种工作,让孩子学习。
幼儿园提供的材料特别讲究高贵和审美,我们看这些成功材料的非常的精细和非常的好看,这个过程中孩子的审美和那种生命的品质,生活的品质。
要点四:
视频中我们看到如果在工作的过程中是这样的一心一意,全人格的投入工作中,孩子他们这样的人格状态已经被建立起来了,将来在大学里,在任何一个学习中,如果是自己喜欢的,他都会投入其中,再不断的完善自己,让自己获得成功。
在这个时间里,孩子重复工作的过程,所建构的安全和信任,不是由老师给予的,是由他们自己自动去发生的。
要点五:
《爱迪生的一天》我们看到的是一个两岁之内的孩子,他在整个建构过程中成人为他预备的材料,成人在对他的帮助,以及对他的行为的训练,和父母为他设计的有节律的生活,都是在建构孩子的安全感和信任。
第二段幼儿园视频一天的生活的安排,我们看到也有同样的生活的节律,准确的安排以及工作材料的预备,但是不同的是给到孩子个人的自由更多,我们看到他们拿到任何一个工作材料基本是自己选择的,他们都是那样认真的换工作。
老师把一些材料都写得非常的明确,按照老师给他们演示的这个行为准则,然后进行自我效能的发展。因为老师给他们演示的是的工作的要素,但在这个工作过程中吃做成什么样,拿多少,怎么做都是他们自己决定。
比如有孩子织围巾,老师只教他们方法,织什么颜色,织的速度,织出多宽多长,这样的细节性的都是孩子自己决定的,选择的自由是给到孩子的。
我们看他们的行为非常的灵巧,非常的准确,这样的灵巧和准确保证了他们工作能够成功,工作成功保证了他们的安全感和信任,我们看孩子们有自由去选择自己的工作,现在如何去完成这个工作,除了必要的工具的使用和程序以外,其他都是孩子去做决定,而人类来到这个世界在早年是需要老师的教基本的工具使用。老师要把工具的正常使用和材料的功能以及程序教给孩子。
要点六:
老师布置的环境要有家的味道是很舒服,能够让人很放松,能滋养心灵,需要老师有丰富的精神内涵和审美。而不是一个硬邦邦的给我们压力,消耗我们心里的一个环境,桌子上有绿色的植物,老师所配备的工作材料颜色是非常讲究的,像红色的,黄色的这些的颜色搭配是非常讲究,怎样去放才能够使得孩子了解到这个工作材料,教师根据所有的孩子的喜好布置。
老师要对每一个孩子都非常了解,每一天对他们的观察肯定都要做记录,这个孩子哪些工作已经演示过了,哪些没有,哪些已经能够很好的工作,这些都需要老师个体差异记录。
要点七:
视频中我们还注意到一个细节,老师给孩子演示教具的时候,他完全不会跟老师去搞情感的交流,保持一定的距离,而是认真的看老师演示。说明这个老师很专业,孩子也是经过训练的,在演示时老师不会散发出任何情绪情感,平静的为孩子演示。
如果老师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情感,孩子经常是老师给他演示教具的时候会靠过来,有可能会趴到老师的身上,有孩子冲过来趴到老师的脊背上,女孩子会更加活跃和自然,他们会跟老师讨论,有的时候会质疑老师,这样孩子无法专注到老师工具的演示中。
我们看老师的手在抓住模型姿势和速度都是要经过培训的,就像一个艺术家一样,一步步的给孩子做演示。
在教室里孩子也是非常有自由,某个孩子选择哪个工作材料,老师就用哪个工作材料去帮助。
要点八:
现在是到了吃饭的时间,孩子都有自己各自的工作,有的把桌子拼在一起,有的去分发碗筷,有的去打饭,特别和谐自然。我们看到有一个负责倒水女孩子,会把这个玻璃瓶子里的饮料倒在每个人的碗里,就有一群孩子来做这个事情,分工合作,这些工作已经不是他们玩耍的内容,也不会成为他们拿着基本生活材料因为新鲜而去乱探索,这样的一个状态,他们的探索就往高层次发展了。
谁去配合谁谁去干什么,需要他从小就进行了这些训练,孩子已经能互相配合,看到观察到需要帮助的情景,马上能够确定别人怎么做,我该配合的是什么,这就是很高级的社会性能力的。
要点九:
我们看到孩子食物是很丰富的,孩子们每个人自由的到这个地方来打饭,据自己所喜欢的食物很有秩序的拿餐,先拿自己最想吃的,每次拿的餐刚好能吃完的量,不会因为太喜欢或者没有安全感去的拿太多,孩子们吃饭很安详开心,不会因为吃不到吃不完而担心焦虑。
老师跟他们一起吃饭,也没有人拼命的去愉悦老师,老师跟孩子们坐在一起,就像妈妈跟孩子们坐在一起,所以这个世界上所有好的教育都非常讲究成人跟孩子一起吃饭的这种状态。
而我们很多幼儿园老师像巡警一样,孩子在吃饭的时候不让说话,小孩子低着头像犯人那样安静到一根针落在地上都能够听到响声,然后老师给孩子盛饭,不管吃得多吃得少,全部要在管理时间吃完,也不管孩子想吃什么,不想吃什么,没给孩子自由选择权,这样孩子会对吃饭很焦虑,没有安全感。
要点十:
视频中孩子们会自己在一个洗衣池里去洗手,然后吃完饭以后去漱口,漱完口去洗餐具,然后洗完餐具去打扫教室,刚才吃饭的时候可能有东西洒在桌子上,汤洒在桌子上,有汤洒在地上,孩子们都会打扫它那么干净,肯定都是经过严格训练的,所以我们看此刻生活的过程,是不是一个练习工作的过程,能够在工作中认真努力准确的完成工作,这样一个良好的基础,童年打好的。
如果童年没有打好基础,成年在做事情的时候总是捉襟见肘,这个事情做好了,那个事情做不好,是不是那做不好的地方,如果是基础的部分,而不是更加高档的这个行为,我们总是因为这些基础的行为而吃亏,比如现在很多高端人才不能生活自理而影响自己工作。
并不是说孩子做这些事情的时候老师不做,老师在一边背着手看或者转去指挥孩子,而是和孩子们一起收拾,老师和孩子是平等的。
如果是那样指挥孩子,认为老师就是上帝,就是高高在上的领导,孩子们就是奴隶,这样的人怎么能够有信任能够有安全感。
我们看到大班所发生的事情就是知道孩子们所出现的自律,他们的生活能力和工作能力,以及他们身体里所成装的那颗已经完全成立了一个有自我立场的自我效能,以及自信和安全的一个状态。
我们从这些孩子的身上可以看到那颗灵魂,绝对不会由于没有安全感而躁动而不确定而去抢去夺,孩子吃饭的整个过程没有老师去守着他们,督导他们,这样的过程是如何进步起来的,其实是用他的一天生活的所有的过程工作和所有的过程去建构起来的能力,自然的就用在生活中。
如果我们的人类都能达到这样的状态,那么人类就非常的高级,他们不会做出激烈的事情,不会去破坏自然,不会去破坏美丽的事物,我们的生活就会更让我们满意,我们身边的人会更让我们欣赏,我们自己也会更有安全感。
看了两个视频,实际上每一段视频当中我们都能感受到成人具备能力和设计感,我们在爱迪生的一天,他一天的节奏当中,我们能感受到它就像流水一样,每天是一个固定的节奏,那么这个固定的节奏对孩子来说就非常非常的重要,能够帮助孩子建立安全感,而安全感又帮助孩子建立了信任感,安全感和信任感。
0~7岁为孩子所建构的这一部分就会为孩子7~14岁的自信和活跃的思想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二段视频整个过程当中我们也能够老师对孩子的一个引领和示范,在视频当中讲到我们对于工作的程序,包括孩子在做一些工作技术的部分,我们是不能乱来的,我们要给到孩子,人类成熟的这一部分要给到孩子,而不是让孩子给你自由,你去探索去吧,妈妈相信你,不做任何引导,这是不可以的。
实际上所有的创造是在一定程度上改造的,而孩子创造的基础是什么,就是一定要有示范,在选择工作材料你孩子是有自由的,但是技术的部分,工作的程序的部分我们一定要给到孩子,切不可让孩子自己随意去创造,有时孩子研究不会就会有很大的挫败感,不相信自己。
创造不能是什么都不会就凭空捏造,就像把没有学会游泳的孩子,就把孩子扔到大海里面,孩子你去游吧,我们相信你一定会学会游泳的,这是无知的信任,所以在我们把它放到放到大海去游泳时,一定是有前期的成人对孩子游泳的技术的一个训练。
我是文慧,专注于早期教育5年,
希望陪伴妈妈一起快乐育儿,
有想一起讨论育儿的妈妈,可关注我!
期待与你一起成长:心有多远,你就能走多远,做一个温暖的人,浅浅笑,轻轻爱,稳稳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