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被一则培训班推“量子波动速读” 号称1分钟读10万字的视频新闻震惊,一本10万字左右的书,在10岁左右的孩子手中,号称花上1-5分钟的时间就可以熟读,并且还可以把书本内容复述出来。
“量子波动速读”培训学费少则一两万多则五六万,但异常火爆。培训机构称“量子波动速读”的原理很复杂,量子会跟量子产生纠缠,而量子在纠缠的过程中又会产生波粒二象性,通过你的眼睛作用于大脑,最后眼动脑动,读完整本书。
新闻里给的评论是家长的焦虑,下面一片的评论,人傻钱多的呼声很高,白痴的评论也不低。
事件背后,焦虑是主因,但也有一种自我欺骗,选择性“失明”。自我欺骗式的相信,可以不费吹灰之力,不用麻烦,不用花时间,快速解决遇到的问题。
一
焦虑是眼下这届家长们的标配,只是焦虑程度高低不同而已。
不要输在起跑线上的口号,让这届父母从一开始,就心怀焦虑。胎教、早教、幼儿园,一路走来,不敢掉以轻心。即使是连孩子何时长牙,何时说话,身高体重都要焦虑一番,只怕落了后。
待曾经的萌娃们进入小学,原本想要佛系养娃,打定主意静待花开的父母们,也开始动摇,无意间加入焦虑大军。
焦虑之下,父母们认为,凡是能够给孩子带来好处的,都想要去学,怕孩子不小心被挤出圈外。 继奥数之后,阅读也成了必争之地。
“得阅读者得天下”,差不多的家长,都被这句话轰炸过。 既然要关乎着“天下”了,不去努力争夺一番,未来路上没有保障的。
二
焦虑的父母知道,阅读重要,要解决阅读的问题。可是眼前的孩子,要么是孙猴子转世,一刻不肯安静,不肯按照父母所想的去阅读;要么就是精神肉体都给了游戏,游戏才是亲人。
怎么办?这不单关乎孩子未来,还有着为父母者的不甘与脸面。尤其是城一代的父母,打拼到如今,摆脱了旧有生活,没人愿意自己的孩子回到从前的苦日子,只愿孩子更好,比自己更强,最差也要和自己一样。没几个父母愿意就这么眼睁睁看着,不去施救。
“病”重了,尤其不在自己身上的“病”,着急!焦虑!总渴望做点什么,表示还有希望。于是只要觉得有点办法,那就是救命的仙草。所谓急病乱投医,就是如此。
看起来傻的行为,其实是想找到方法,但又不懂,只能做着类似傻子的行为。一如当年权健火疗,旁观者事后都是诸葛亮,可当局者的心理就是要找方法。又如每个女人都迷信,面膜要敷敷敷不停,自己就能范冰冰,那是个心理安慰。
三
当父母用美食和玩具堆砌孩子的童年时,孩子当然快乐,可是,那种快乐是甜而短的,且不恒远。于是众多高瞻远瞩的父母,就想把孩子引进文字的世界里,等于给了一份保值的礼物。
可是,面对的是要么根本不想阅读的孩子,要么是应付阅读的孩子,而自己没有耐心,或没有时间,去陪着阅读,去营造阅读的氛围。 只要是能用钱解决的问题,都不是问题。于是,焦虑的父母们,遇到不配合的孩子们,钱就成了解决问题的关键。
父母们相信,总有一种方法,是自己没找到。那种方法可以让不爱阅读的孩子,爱上阅读,并且还能快速阅读,学到比别人多的知识。
当这种方法出现时,是真是假,不管了,反正已经心已动。能快速治愈焦虑的方法为什么不用,能用钱解决的为什么不解决。 于是,一分钟可以读明白什么,一张图可以了解什么,甚至数万字的报告给做成极简图文版一分钟读懂等招数便层出不穷。
听着的确迷人,免除坐冷板凳的啃书之苦,免除每天都要陪着的痛苦,从而可以快速“得到”知识,多美好动人。 毕竟,这是个追求速成、以快为美的镀金时代。我们的身边环绕着各种快,快餐、快车、快速通道等,大家都要快。量子波动速度,自然也顺理成章。
只是不知道,连阅读都要这么快,到底追寻的是什么,是打卡读过了,还是要享受阅读的快乐?
四
我们之所以阅读,是希望人生在世有更多自由和可能。阅读这个嗜好,就像种子一样,会在心里萌芽,成长,最终根深叶茂变成巨树。
但它必须从小培养!慢功夫去培养!只有从小就把精神养肥的人,长大后,方能自觉追寻精神的美味。
忙,现代人都忙。但是,每天抽出十几二十几分钟的时间,还是有可能的。
设想一下,晚饭之后,送走一天的喧嚣,放下手机,一家人,一盏灯,每人拿起一本书,细细地品味。没有喧哗,没有手机噪音,只有静谧,暂时抛却生活琐屑,享受一下读书的快乐,不是很好的休闲、休息么? 陪孩子读书,既是亲子活动,也是一种修为;既是让自己浮躁的心静下来,也是繁忙之余亲近孩子的方式。不要总是遗憾,一转眼,孩子就大了。
对识字不多的孩子,耐心读给他听。一开始孩子也许是不接受的,不用管,只要读就可以了。不用强迫孩子一本正经地听,也不用正襟危坐,读就是了。 每天坚持读,每天都营造这样一个氛围。相信不久,孩子就会知道,这是读书时间,即使他没有完全听,但他知道这是父母在陪伴他,长大了的孩子会记得,父母曾和他们一起读书的画面。时间久了,孩子会逐渐被故事吸引,他开始懵懂地知道阅读,阅读中有乐趣,他会有意无意的开始模仿。
对于已经识字的孩子,可以有两种选择。
继续营造读书氛围,和孩子一起拿起书读,孩子看自己喜欢的书,你也看看自己想要读的书。只要孩子愿意读,不要打扰孩子兴趣,书类任由他选择。就如吃饭,各种都去吃,才会营养均衡,才有可能找到喜欢吃的。都没有尝试过,都浮光掠影读,哪能知道其中美好。
继续陪孩子读,书目自己选择,读给孩子听。一个人读一本书,和大家一起读一本书的感觉是不同的。用这些方式,把孩子的精神养肥,他不喜欢阅读都难。
十年树木,百年才能育人。育人是要慢工出细活的,那么着急做什么。
读书本是一种最优雅的素质,是塑造人的精神,升华人的思想的,它不是一两天就可以达到的,就不要再想着走捷径,不费力气得到营养了吧。
如一本《围城》,人人都知道那句理论“婚姻是一座围城,城外的人想进去,城里的人想出来”。可想要体会本书的美好,读出享受,非有细细品味,读不出钱式幽默,读不出内涵掌故等等,也就无法知道,评价如此高的书,好在哪儿?就如同去过很多地方,匆匆照相打卡,到此一游,来过,仅仅来过而已。
所以在这个一切追求速成的年代,陪孩子养成阅读习惯, 教给孩子慢享生活的能力,才是解决阅读的正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