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润窗前竹 花繁院里梅
——咏立春古诗词赏析(一)
川 雪
立春,为二十四节气之首,又名立春节、正月节、岁节、改岁、岁旦等。立,是“开始”之意;春,代表着温暖、生长。二十四节气最初是依据“斗转星移”制定,当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寅位时为立春。现行的廿四节气是依据“太阳黄经”划分,当太阳到达黄经315°时为立春,于每年公历2月3-5日交节。干支纪元,以寅月为春正、立春为岁首,立春乃万物起始、一切更生之义也,意味着新的一个轮回已开启。
立春”不仅是个重要节气,也是一个重要节日,中国民间将其称为立春节,并有吃春饼、鞭春牛等趣味习俗。立春这天,一项重要习俗就是“咬春”。北方吃的食品是春饼,而南方则流行吃春卷。吃春饼和春卷,是人们对“一年之计在于春”的美好祝福。
古诗词中,有许多吟咏立春的佳作。
唐代诗人张九龄的《立春日晨起对积雪》,写出了雪中立春的独特情景:
忽对林亭雪,瑶华处处开。
今年迎气始,昨夜伴春回。
玉润窗前竹,花繁院里梅。
东郊斋祭所,应见五神来。
这是唐代著名诗人、政治家张九龄的一首立春诗。 “阳和起蛰,品物皆春。”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俗语说“一年之计在于春”,立春标志着春天到来,大地回春,万物复苏。
这首立春诗的独特之处就在于雪后立春。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这样的立春日,诗人抒写的情景自然与往年立春日有所不同。
首联“忽对林亭雪,瑶华处处开”,诗人忽然看到林间亭子里的雪花,疑似瑶台仙花开遍人间。诗一开头便直接点出立春时节的瑞雪,给人们带来了喜悦与祝福。一个“忽”字表现了诗人对雪花突然而来的惊喜之情。
颔联“今年迎气始,昨夜伴春回”,写今年“迎春之气”祭祀青帝开始了,昨夜雪花伴着春天回来了。“迎气”,迎接四季,祈求丰年的祭祀活动。新的一年即将开启,要做好准备,迎接春天,迎接春神,祈求一个丰收年。一个“始”,一个“回”,都寄托了诗人对于春回大地的热切期盼。
颈联“玉润窗前竹,花繁院里梅”,描写雪中美景:窗户前的竹子如宝玉一样朗润;院落里的梅花如雪花一般繁盛。这是两个倒装句。应该是窗前竹玉润,院里梅花繁。此联对仗非常工稳,结构精巧,把雪中竹润梅繁的美景写得形象生动。
尾联“东郊斋祭所,应见五神来”,说东都洛阳东面郊外斋戒祭祀的地方,应该见到五方之神的到来。“五神”,指五方之神勾芒、祝融、后土、蓐收、玄冥,亦称五行之神。这联写人们在立春日斋戒祭祀、迎接五神的活动,表现了人们期盼今年吉祥丰收的良好愿望。
立春遇雪,在中唐诗人李益的《立春日宁州行营因赋朔风吹飞雪》诗中,又是一番景象:
边声日夜合,朔风惊复来。
龙山不可望,千里一裴回。
捐扇破谁执,素纨轻欲裁。
非时妒桃李,自是舞阳台。
李益是中晚唐时期的重要诗人,尤以七言绝句和边塞诗著称。他多次从军边塞出任幕僚。此诗写于诗人从军期间的立春。
宁州,今甘肃省庆阳市宁县。唐时辖境相当今甘肃宁县、正宁二县地。
此诗描写西北边塞立春时节的景象,很有特色。
“边声日夜合,朔风惊复来”,边境上的马嘶、风号等声音日夜不断,令人心惊的寒风又刮来了。一个“惊”字,突出了寒风的凛冽和给人心理的冲击。时值立春,天气本应逐渐变暖,可一夜寒风,大雪纷飞,似又回到了寒冷的冬天。
大雪茫茫。龙山难忘;守边将士,思念家乡的亲人,不由得嫉妒江南的桃李花,此时正飘舞在亲人的阳台之上。思乡之情愈加浓烈。
唐代诗人上官婉儿的《奉和圣制立春日侍宴内殿出剪彩花应制》,表现了宫中剪彩花活动:
密叶因裁吐,新花逐剪舒。
攀条虽不谬,摘蕊讵知虚。
春至由来发,秋还未肯疏。
借问桃将李,相乱欲何如。
唐朝将立春作为重要节日,是时宫中会举办迎春宴会,还有剪彩花等活动。
上官婉儿(上官昭容),小字婉儿,唐代女官、诗人、皇妃,有“巾帼宰相”之名。此诗是她参加宫中举办的立春宴会,奉和圣制而作的描绘剪彩花的应制诗。
诗中描绘彩花,那繁茂的枝叶,并非自然生成,而是裁剪而出,纸剪的彩花随着剪刀的剪切一朵朵舒展开来。触摸一下彩花的枝条,虽然可以乱真,但是你要摘取它的花蕊,岂知竟是假的。然而,当秋风袭来、花木摇落之际,彩花的枝叶却依旧像春天初发之时一样茂密如初,未见疏落。请问桃花和李花,在你们的同类之中杂进了彩花,并且达到了假可乱真的地步,你们做何感想和打算?
诗中从彩花的叶、花、枝条、花蕊多方面描绘,并将其与桃李花作比,问如果彩花加入桃花李花中,假可乱真,那桃花李华该怎么办呢?诗句描绘细腻,写得生动有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