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首页投稿(暂停使用,暂停投稿)文学读书
解读经典|尊严与造神:我们真的比过去进步了吗?——从严歌苓中篇小

解读经典|尊严与造神:我们真的比过去进步了吗?——从严歌苓中篇小

作者: 诸神的恩宠 | 来源:发表于2017-12-08 20:09 被阅读713次
    古月版毛主席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我们生活里流行过许多事物,气功、摇滚、录像厅、呼啦圈、少林寺和杨钰莹。那时候,影视界也刮起过一阵拍主旋律大片的风儿。《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以排山倒海之势涌向观众,《开国大典》、《巍巍昆仑》、《周恩来》紧随其后。那时候,我国经济正处在转型期,各种思潮纷纷出炉,主旋律电影肩负着特殊使命,犹如皇帝的独生女,从来不愁销路。它们有着稳定的受众群,通常,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学校医院等都会包场观影。每逢这种时候,人们脸上洋溢着过节般的喜悦之情,原因很简单,终于可以名正言顺歇半天了(当时全国是六天工作制)。回头再看当下的中国影坛,被金钱腐蚀得一塌糊涂,大屏幕上不是小鲜肉就是锥子脸,只靠票房说话,毫无精神追求,一点都不好玩。话说那一时期,特型演员贼吃香,一个人,一个角色,就是一辈子的荣誉。在中国所有特型演员里,要说最最有名的,还得数扮演毛主席的古月。

    作为观众,我们看到的都是“古月”在大银幕上挥斥方遒、风光无限的模样,有谁知道“古月”背后,又藏着怎样惊心动魄的故事呢。严歌苓中篇小说《扮演者》,为人们揭开了谜底。

    在那个祖国山河一片红的年代,在舞剧团拉大幕的钱克,不思进取,风流成性,是单位里的边缘人物。舞剧团正在筹划新戏《娄山关》,谁来扮演毛主席,成了头号难题。沈编导第一时间想起一个人,他和主席太像了,是这个角色的不二人选。那个人正是钱克!沈编导越想越激动,亲自跑到钱克宿舍,好说歹说连哄带骗,将钱克颤颤巍巍地搀上了这艘“贼船”。

    在剧团,钱克的名声不大好。一是生活作风有问题,和好多女的都有一腿;二是他老赖食堂饭钱,大师傅一看见他,就攥紧擀面杖使劲追。钱克以前也跳过芭蕾,当绿叶,工作就是托举红花。今年二十九的钱克一天天被边缘化,如今已沦为了拉幕员。连这,他都干不好,还捅出过大娄子呢。这么看,钱克这人基本就是个混吃等死的废物。

    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

    舞剧《娄山关》改变了钱克的境遇,也改变了他的命运。当年,红军两次在娄山关与敌人作战,均大获全胜,扭转了战局,娄山关因而成为黔北著名的革命纪念地。《忆秦娥·娄山关》是毛主席在红军长征时期写下的一首壮怀激烈的词,展现了主席面对困难从容不迫的气度和博大胸怀。“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的名句,就出自这首词里。

    被沈编导从人堆里拔出来后,钱克起初不以为意,和平时一样放浪形骸,人们也抱着看热闹的心态看这个混小子。沈编导很快嗅出了不对劲,照这个态势发展下去,主席这个角色肯定会砸在他手里。弄不好,邀功不成,反受其害,沈编导自己还要背上个丑化领导人的罪名,吃不了兜着走。这台戏,是沈编导职业发展规划的重要一笔,只能成,不能败,可钱克现在这个状态……想想都怕。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后,沈编导决定先隔离他,再对他进行军事化管理,让他一心一意进入角色,唯有此,才能快速培养出领袖气质。

    钱克被关在三十平米的小屋里,足不出户,每天对着镜子反复模仿主席站姿(后叉腰)、手势(夹烟)、说话腔调(慢而沉稳),背主席的《娄山关》,抄写《娄山关》,甚至连吃的,都要和主席当年伙食一样。每天按点给他送饭的,是沈编导十四岁的女儿小蓉。

    剧团里像没了钱克这个人,人们毫不在意,谁会在乎一个拉幕员的去留呢。人们不知道,那个叫钱克的人正悄然“死去”,他身体里,另一个伟岸身影正在茁壮成长。三个月后,当钱克再次出现在大家面前时,所有人都惊呆了——太像了!实在太像了!举手投足,一言一行,活脱脱就是主席重生,再也没人敢拿钱克开涮了。附在他身上的那份威严,令围观群众不由自主又不约而同地升起强大的敬畏心!

    眼看自己的努力就要瓜熟蒂落了,沈编导既欣慰又得意,一连串的加官进爵触手可及。她正美不滋滋的时候,无意间发现钱克已勾搭上小蓉的“罪证”。原来,小蓉天天给钱克送饭,送来送去,就爱上了钱克,不,是爱上了“主席”!十四岁的小蓉变身《聊斋》里的狐仙,钱克就是那个挑灯夜读的穷秀才。在小蓉的心里,他们的爱情是纯洁无暇的革命式爱情,是神圣不可侵犯的,经得住任何考验,哪怕这考验是来自她亲妈的。

    作为千年的狐狸,沈编导可不玩聊斋那一套。她心里明镜似的:再像主席,钱克也还是钱克!他成不了主席!女儿就这样被毁了,她气得五脏俱焚,疯了一样去找钱克算帐。

    那一天,恰好是舞剧《娄山关》公演的第一天,观众人山人海,人们都想看看,“主席”到底像不像?“主席”是怎样在舞台上劈叉的?演出还没开始,剧院起了大火,电路老化引起的,没得救,人们哭爹喊娘忙着逃生。沈编导逆人流而上,誓要逮住钱克大卸八块。此时,钱克正在特别化妆间里酝酿角色。他心里波涛起伏,感慨万千。他知道,自己回不去了!他在心底暗暗发誓,他要做“主席”,再不做那个混混钱克了。做前者,他能受到人们前所未有的尊敬和爱戴,他有种凛然的权威,连沈编导也得让着他;后者呢,声名狼藉人见人厌,穷得连食堂都吃不起,是人人唾弃的二流子。“主席”和钱克,两个人设之间,隔着十万八千里!到底选哪个,还用问吗?是人,都巴望着往高处走啊。

    大火已烧到化妆室门外。此时,沈编导也想明白了,钱克罪再大,也罪不至死。她和众人闯进火光冲天的化妆室,钱克就站在他们眼前。他与他们之间隔着一根无法跨越的断粱。任人群怎么呼喊,钱克像聋子一样背对着他们,不回头。他心里很清楚,一旦跨出这扇门,毫无疑问,他将被生活打回原形。那时,沈编导会冲上来把他揭皮抽筋;那时,被他勾引过的良家妇女会跳出来将他生吞活剥;那时,一个叫作钱克的人,不得不接受人们白眼唾沫和拳打脚踢。与其那样,他宁愿像舞剧海报中的伟人那样,在火光中,给人们留下永恒不灭的伟岸形象!生死关头,为保住尊严,钱克毅然选择——去、死!

    电影《开国大典》剧照

    小说《扮演者》不长,二十二页,结局却深深震撼了我。越宏大的历史背景,越能凸显小人物的命运多舛。历史是空泛的概念,而人是鲜活的、喘气的。最让人揪心的,永远是人本身。

    未被沈编导提拔之前,钱克好色、散淡、日子落魄,女朋友隔三差五地换。在别人看来,他就是个没出息的混混。被沈编导慧眼识珠之后,钱克的生活来了个乾坤大挪移。从前被人们不齿的小人物,一夜之间,成了当红辣子鸡,这转变,比舒马赫飙车速度还快。说不清,是钱克内心的转变带动了他行为的变化,还是他行为的转变促使他内心发生了变化,总之,他变了。那个混混钱克“死了”,去世伟人借着他的肉身,复活了!面对这惟妙惟肖的模仿,人们不得不对他肃然起敬,那一双双虔诚的仰视的目光,令他迷恋,反复玩味,伟人光环就是他的护身金甲,他沉醉其中,迟迟不愿脱下金甲。他二十九年的人生中,仅仅因为长得像伟人,头一回尝到了为人的尊严。

    人,生而有尊严,要活出尊严,却不容易!那么,尊严到底是什么?21世纪,有钱就有尊严。而半个世纪前的标准是,谁根正苗红,谁就有尊严。

    尊严这东西,因为太罕见,常被人们搞错。多数人将尊严等同于社会地位,财富和权利。在他们心里,尊严就是面子。殊不知,社会地位、财富、权利、面子,统统都是外在的,是可以被大风刮跑的,而真正的尊严,是人内在与生俱来的、老天爷给的、谁都夺不走的东西!

    对无权无势的老百姓而言,尊严尚且是个奢侈品,对流动摊贩、清洁工、农民兄弟……这些最底层的群体来说,想要尊严,无异于叫花子妄想欧洲七日游。走在马路上,你说你想要作为一个人的尊严,百分之八十的路人会吓得落荒而逃,或者直接拨打120,他们会惊恐地对着电话那头说:快,有精神病人逃出来了!

    王小波肖像

    网上流传着已故作家王小波的一段3分钟左右的采访视频,他坐在椅子上,头发油腻,一脸淡定,操着京腔,对着镜头说:“人活着必须要有尊严”,在被问及“什么是尊严”时,他说:“尊严意味着,你在任何地方都被当做一个人物来看待,不是一个东西被看待。这就是我所说的‘尊严’”。王小波嘴里的“人物”,当然不是指皇亲国戚,他指的是作为个体的“人”。这段视频我看了好多遍,每看一遍都热泪盈眶。

    古人说,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其实尊严也一样。没有尊严的人,像黑色垃圾袋一样被人轻贱,谁都可以骑在他头上拉屎撒尿。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过惯了没有尊严的日子,某天一旦获得了尊严,人就再也无法平心静气地回去过那种没有尊严的日子了。钱克就是。

    相比没有尊严,虚假的尊严,更可怕!自打钱克被选中扮演主席之后,他享受到了人生头二十九年里,从未享受过的“尊严”。其实,那哪是什么尊严啊,明明是他可怜的虚荣心。这虚荣心背后,潜藏着一个令人不寒而栗的事实——即人对权威的绝对服从。

    权威的产生源于偶像崇拜。偶像崇拜演变到极致,就成了造神运动。你不仅要崇拜他,你全家都要崇拜他,全国人民都要崇拜他!在一些特定历史时代,国家元首就是全民偶像,全民偶像近乎于邪教教主,有着一呼亿应的影响力。这样的“全民偶像”,远的有德国仁丹胡希特勒,近的有朝鲜娃娃脸金正恩。据说,朝鲜的主体思想已被列入世界十大宗教之一。每天早晚,朝鲜人民都要举行对伟大领袖金日成和金正日的顶礼膜拜仪式。请别误会,我说的是朝鲜,千万别想多了呦。

    希特勒

    我从未认真研究过世界造神运动史,也没有丰富的人生经历来现身说法,我只知道,一个国家领袖,一旦和“全民偶像”沾上边,这个国家离气数已尽的日子就不远了。造神运动有哪些特征呢?背语录、摆相片、建庙堂、铺天盖地的宣传,连流浪狗都知道的光辉事迹,所到之处人们前呼后拥,激动地哭天抹泪……够了!请问,这不是洗脑,是什么?!

    金正恩

    窦文涛曾经说过,偶像的本质,是假像!初闻此言,我浑身颤栗,手一抖,险些将筷子都咽进肚子。是啊,人造偶像,就是人造假像。神化“人”和妖魔化“人”,同样可怕!相比之下,在娘娘庙前烧香磕头简直就是过家家游戏。个人崇拜,才是最祸害人的封建迷信。

    《扮演者》开篇,钱克一副四六不着烂泥扶不上墙的德行;三十天后,经过刻意训练,他举手投足已初现领袖风范;九十天之后,钱克彻底“死”了,领袖在他体内满血复活了!他在哪里现身,哪里就会出现静穆和服从!勒庞在《乌合之众》里说,群体意见会拉低个人智商,让人做出愚蠢的决定;汉娜·阿伦特在二战后提出“平庸之恶”的概念,它指对于显而易见的恶行不加限制,或是直接参与的行为。其实,以上观点都可以用一个词取代——人的奴性。全民偶像,是最高权利的象征。面对最高权力象征,作为个体的人,要想克服自身奴性,谈何容易,恐怕那气场就能把你吓趴下。人是群居性动物,人固执地以为,只有躲在群体里,才能获得安全感(注意:是安全感,不是安全)。犹如一滴水,一旦混入大海后,任凭天王老子也无法将它从大海中剥离。

    钱克仅仅为一个虚名,就甘愿赴死。这听起来,像石头开口说话一样,荒谬得不可思议。但,人就是这么一种奇怪的动物,越缺什么,越向往什么。缺钱的,向往金钱,缺尊严的,自然向往尊严。为了保住虚假的尊严,人不惜亲手毁灭自己。活在假象里的人最幸福,那里没有白眼、没有侮辱、没有你不想看到的一切。假象的形成不仅是时代的问题,更是人自身的问题。今天恰好看到一段话,我心戚戚:“真正聪明有远见的人,往往是悲观的。乐观当然有助于人健康生存,但看见黑暗的人更敏感更慈悲。相比‘咱老百姓,今儿个要高兴’,我倒更倾向清醒地注视黑暗。”说这话的人,不是名人,是个叫卡丽熙的朋友。

    “清醒地注视黑暗”,嗯,我爱死这七个字了!

    或许你会说,你讲的都是小说里的事,小说是虚构的,能当真吗?那好,现实生活里,特型演员结局如何呢?且来看这组资料:

    “扮演了84次毛泽东的古月,原名胡诗学。40岁以前,他根本没演过戏,甚至从没想过自己会当一名演员。在扮演毛泽东之前,他只是一个普通的文化干部。1978年,叶剑英亲自拜访古月,并选他为毛泽东的特型演员。同年,古月出演了《西安事变》。在影片公映后,群众纷纷表示以为又看到了毛主席,《延安日报》还当即写了一则新闻报道称《“毛主席”又回到了延安》。

    邓小平特型演员卢奇,在拍摄《邓小平在黄山》时扮演75岁高龄的邓小平。他说,在登山时,手上该戴什么表,拄着什么拐杖,拿拐杖的姿势,登山时的裤腿挽了多高,这些细节都追求与邓小平当年的形体动作一致。

    演了100多次刘伯承的特型演员傅学诚,在没成为特型演员之前,是著名话剧演员,演过多次主角。结果成为特型演员之后,用他自己的话说“这一演,就下不来了”。作为一个有追求的专业演员,傅学诚一直想试着打破刘伯承专业户的形象,但却没有成功。而我国的影视剧又没有以刘伯承为主角的,于是傅学诚就当“绿叶”当了20多年,再也没有担任过一次主角。”

    ——以上,摘自《一生都在模仿同一个人,有种职业活得像克隆人》作者:代号Q

    再来看以下的罕见资料:

    “1911年,33岁的约瑟夫·斯大林被沙皇的秘密警察逮捕。那是斯大林第二次被捕,1908年他就因从事革命活动而被秘密警察逮捕过一次……熟悉斯大林的人这样描述那时的他:“很多人说他很帅,这是毫无疑问的,但他并不迷人。他的演讲技巧很差,后来有一位演讲导师建议他用平静缓慢的方式说话,就像父亲对孩子说话那样。斯大林性格沉闷,脸上有些麻子,他真正的强项是欺骗、超强的记忆力,以及有条理的思维。斯大林所谓的魅力其实并不存在,他后来之所以那么迷恋个人崇拜,大概是因为过去根本没有人崇拜他。”

    ——以上,摘自《旧影琐忆·斯大林同志的落难时光》作者:半生环球

    你信吗,这哥们是年轻时的斯大林

    生活里,有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你为哪样东西癫狂,最后,你八成会死在那上面。热爱权利,希特勒死了;热爱金钱,高老头死了;热爱“尊严”,钱克死了……佛教里,有“贪嗔痴”三毒之说,能涵盖人类所有的犯错模式。本质上,这三者是一体的,很难分家。权利欲强的人,这三者尤其突出。

    任何时代都不乏造神运动,有些是明目张胆地喊口号,有些是犹抱琵琶地缅怀与向往。上个月去逛天坛(那里是我最喜欢的地方之一),脚踏丹陛桥,眼望朱红城门,头顶没有雾霾的蓝天,我突然发现,自己满脑子都是皇帝祭天的画面。黄铜质地水牌上时刻提醒着游人:“桥面宽30米,中间石板大路为‘神路’,供天帝专用;东侧砖砌路面称‘御路’,供皇帝专用;陪祀王公大臣只能在西侧的‘王路’上行走,上下进退等级分明。”看,权利与等级匹配得严丝合缝,连蚊子也休想钻进来。桥一侧有座大宅子,一进门,并排摆着两个落地相框,里面满是阿哥格格们的身影,小张60,大张120。背景布置是低配版正大光明殿。商家提供多款做工粗糙的皇袍和旗装。盯着相片里那些笑容灿烂的红男绿女,我感到背后一阵阴风飘过——万岁爷他老人家没有死,大清也没有亡。

    天坛 天坛丹陛桥 丹陛桥介绍

    1934年,爱因斯坦在《我的世界观》一文中写道:“我的政治理想是民主。让每一个人作为个人都受到尊重,而不让任何人成为个人崇拜的对象。……我觉得真正可贵的不是政治上的国家,而是富有创造性的,情感丰富的个人,即人格。只有个人才能创造出高尚和崇高的东西,而普通人尚处在迟钝的体验与麻木思想之中。”


    爱因斯坦

    离这段话问世已经过去整整八十三年了。站在2017年年末的路口,回顾历史长河里那些激情燃烧的岁月,我只想问一句,我们真的比过去进步了吗。

    【附:严歌苓小说《扮演者》金句】

    1、他心里充满了一个字也没有的诗。

    2、伟大的人性是与人本性中的低级趣味相悖的。

    3、他不能再回去做钱克。他知道被人看成伟大的、神圣的人物之后,世界是什么面目。世界是仆从的、温顺的。世界是有颂歌和鲜花的。世界是充满尊严的。是的,是尊严。

    严歌苓中短篇小说集《天浴》,P23是小说《扮演者》

    (完)

    2017.12.8晚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解读经典|尊严与造神:我们真的比过去进步了吗?——从严歌苓中篇小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eryi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