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心情随笔心情日记简友广场
我的父亲、母亲——回顾我的教育经历

我的父亲、母亲——回顾我的教育经历

作者: AnnaHei | 来源:发表于2019-11-06 21:50 被阅读0次

    今天,翻看《贫穷的本质》里提到的父母对小孩的教育投资回报,庆幸的、窃喜的,而更多的是感恩的,是我的父亲、母亲,对我们上学的支持。

    大概还是在我小学的时候,父母就对我们姐妹俩的学习比较上心,特别是母亲。大抵想来,是当初外婆家因为经济条件受限,母亲的上学梦一而再、再而三的中断的经历吧。那个时候,大家都穷,温饱尚且不能自顾,更何况成本更高、收效更微(那时候,教师属于打击对象),未来完全不明朗的“背书包”呢?大概和“本质”里提及的印度程度差不多吧。父母在没能预见未来小孩的出息,或者说对小孩未来的回报没有预期,加上辍学能直接让孩子充当劳动力带来的直接收益是非常明显的,所以,在经济环境受限的前提下,书中提供了一套解决方案,那就是通过让父母觉得让小孩不接受教育而遭受了损失的反作用力来解决这个现时和未来的矛盾。

    不过母亲也仅接受到高中教育,加之那时候物资匮乏,身在农村信息也闭塞,所以课外读物、辅导班这些都是父母没能考虑到的。小时候,最常听到父母讲的一句话就是:两个小孩,两只书包一定是要供的。所以,我和我姐基本属于放养自由型,父母则在上海打拼他们的世界。

    可喜的是,虽然父母不在身边,我和我姐的学习成绩很是争气,基本都名列前茅的,也就给父母给了很大的安慰,终究觉得辛苦都是值得的。

    身在农村,少了很多城市的麻烦,譬如小升初,初升高,都没有特别大的选择,父母毕竟也是农村人,更不懂弯弯绕绕。所以,我和我姐,也就按部就班,从村小升了镇中。

    到了初中,学业开始有了压力。到我初二、初三的时候,虽然成绩也依然过得去,但是班主任开始给我泼冷水了,“你以为高中那么好考,我们一个班最多也就七八个能进崧厦(我们镇上的高中)”。好吧,我确实有了点点压力。差不多那个时候,父亲也开始给我灌输,“上学要靠自己,买,我们家是没有的”。OMG,章家人果然是章家人。当初,我堂姐镇高差几分,最后我叔硬是没同意。不过,母亲的态度要温和很多,如果堂姐的事情发生在我身上,我想,我应该会幸运一些。所以,从那之后,我确实也收心了不少,但也安分了很多。对于那些好高中,也没了冲动,填志愿的时候默认把门槛拉到了市里排名第二的高中。

    中考下来,成绩达到预期,进入市高,然后开始竞争更加激烈的学习生涯。那时候,父亲经常开玩笑说,村小、镇中、市高,大学得去省大了。不过,这个预言,最终都没能实现。高考结束,为了和大人赌气,报考的时候直接pass了省内所有的大学(当然,那个省大不是因为赌气,仅仅就是没水平而已),最后落脚南京。

    其实,高中那会,还闹过不少小插曲。那时候,估计青春叛逆期,加上父母长期不在,所以,其实我也是个极缺爱的宝宝。高二的时候,可能是为了引起班主任的注意吧,和另外一名同学经常晚自习偷偷溜号或者上课睡觉(毕竟是好学生,没改干出太出格的事情),然后谈谈人生。大概有那么几次,看到过班主任找到我们的老窝查岗,但是,没有惩罚、没有训诫,然后没有然后。结果,没达到目的的同时,学习基础慢慢落下了。以至于到高三第一次摸底考,成绩一泻千里,直到班中等,每门课都黯淡无光。可怜的是,那一次摸底考完,还还还,家长会!!!每门课老师就找我母亲,询问是不是最近家里出事情了,孩子成绩跌的那么厉害。我大概还记得当时母亲惊愕的表情和她的措手不及,毕竟家里一切安好,他们还在为了我们两只书包奋斗。回到家,母亲也没多一句责备,一切照旧。但是,并不照旧。那一次的滑铁卢,我一下子就长大了。我也特别感谢那次挫折和失败。确实在我的成长经历里,虽然童年过的并不富裕(爷爷给的5毛钱一周的零花和我同学5块钱的,完全不在一个量级),但却没遭遇过什么失意。学校里,成绩好,自然而然得到老师更多的关爱和重视。就那么一次,使我迅速长大,一夜间,我开始了从未有、过的自律。我大概就从那时候到高考前的那个阶段,是我从“要我学”到“我要学”转变,而这带来的成效是显著的。虽然,凌晨三点起来,困意十足,但还是坚持打了好几个月的手电;尽管,晚自习铃声响起,我第一时间冲出教室跑回寝室,但我仍然记得5分钟洗澡的那些记忆;虽然一人拎4个暖瓶上5楼很累,但是为了轮流打谁节约时间,忍忍都过了。我想,这些都可以成为我为下一代提供的“想当初”的辉煌历史了。

    高中,还有一个记忆也是比较深刻的。因为从小散养+农村模式,所以,身上的“村儿味”、土味、“野”味就比较重。刚进高一,确实十万个不习惯:要讲普通话、不准交头接耳、站姿、坐姿……就这么刚的我,和我们那个炮筒班主任吵翻了!班主任罚我教室后罚站+家长电话。那个时候,我们还是IC卡电话,父亲给我讲的一句话就是“你受委屈了”。感动到哭。感谢有这么信任、包容我的父亲。

    所以,从小到大,我和我姐,关于学习的事情从未遭遇过父母一句责难,“别人家”的故事,在我家是不存在的。

    关于学习的分歧,有且仅有过一次。那时候大学即将毕业,我也机缘巧合的,收到了帝都保研的通知书,感谢老师给的机会和和袁大妞的一次打酱油。小人物,大背景。每个人或多或少会受到时代、背景的影响。那时候,我姐刚好硕士毕业,受经济危机的牵连,我姐找工作不大顺利;加上硕士毕业又要两年,人生大事又得被耽搁。所以,母亲直接反对我继续深造,这对于一个获得难得机会的我来说,确实不能接受,这也造成了我俩难得的分歧。最后,母亲还是没能拗过我,没有太多的祝福和送别,我踏上了北京的征途。当然,我也比较争气,没太给家里负担。

    关于最后的深造,我想结合《本质》讲两句。那个时候,我已经是大人了,包括可能会面临这样经历的其他人来说,有些家庭的做法我认为是可取的。父母虽然是亲人,但是孩子必须为自己的选择负责,父母的能力是有限的,他们可以做的是完成他们的法定义务和能力以内的付出,孩子如果提出超纲要求,我觉得应该是需要自己买单的,譬如向父母“按揭”上学或者以未来某种形式补偿为代价,而不是一味索取或者强加负担。

    唠唠叨叨,两千字有余。回想起自己的求学经历,满满的感恩和幸福。虽然,偶尔也会冒过几次”如果没有两只书包,父母在置业方面应该会稍微激进些。但是,没有如果,况且,两只书包长大成人,对教育的投资才是最大的投资,不是么

    最后,关于上学应该接受哪些教育或者学到哪些本领,应该是教育家们和教育机构亟待研究的方面,当然,这也取决于整个社会对教育的期望和包容承担。

    最后的最后,愿天下所有人都能有平等接受教育的机会,也愿大家能承担起教育的责任,不管你是老师、家长,还是普普通通学生党一枚

    【文写于看到《本质》第四章刚起阶段,有些观点作者可能后面会有变化,敬请见谅】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的父亲、母亲——回顾我的教育经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fvpb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