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沉甸甸的现实,不妨学学她

沉甸甸的现实,不妨学学她

作者: 捧个大瓜 | 来源:发表于2023-02-02 15:09 被阅读0次

    任何一朵生命之花的凋萎,不管是老花还是鲜花,都足以启示人们进行深思。

    年前年后网上炒作汹汹的某地胡某离家出走的事件得到了落实。经梳理,有以下证据指向:

    1.录音笔音频文件已恢复,无损毁、合成,两段音频表达了自杀意愿。

    2.翻墙出的学校,鞋底有墙壁苔藓残留。

    3.两根鞋带绑起来自缢,穿的是高帮鞋。

    4.全身脏器无丢失,无药物残留,无他杀痕迹。

    5.内向、孤独、无人倾诉、情绪长期得不到发泄,有厌世表现。

    总括一点,这位十五岁的在校少年,厌学导致厌世,潜出校门,内心纠结一阵后,用两根鞋带结束了自己如花似玉的大好年华。

    没有以前各方猜测的阴谋论,也没有地摊文学的绘声绘色,更没有路边社发出的什么诸如公平正义的慷慨激昂,一切都是静悄悄的,这位少年以自己躺在一隅的可怜的凋萎的生命,对群情激愤的舆情进行了釜底抽薪。

    唏嘘之余,一个正当生命黄金年华的少年,何以如此绝决撒手归西,当是社会各方面临的沉甸甸的现实。

    当然,其因素诸多,但究其一点,还是家庭教育的缺位。这是个老生常谈。老生常谈者盖因为是一个普遍现象,普遍现象有它的共性:即家庭对于子女的教育如何进行?

    有因就有果。什么样教育方式,结出什么样的果。不妨细细观察一下,大部分家庭对于孩子的教育,有一个共有的致命的缺点:溺爱。也可总结为溺爱式的教育方式。

    这种方式的最大危害是打小时候起,孩子就掂不得轻,扛不得重,受不得气,经不得难,一言以蔽之,是温室内鲜花的方式培育孩子的人格。这种柔弱的人格,倘于现实社会发生冲突,就会扭曲导致一种畸型的心态,在此心态下,要么自暴自弃,要么铤而走险,要么自绝生命,从而上演出一幕幕悲剧。

    由此我想,孩子小时候,能不能让他多干些家务活?他去上学时,能不能放手让他自去?学校放假时,能不能让他参加体力劳动?适当的苦脏累的活,能不能让他多干?能不能动手洗自己的衣服?能不能·······

    有太多的能不能摆在人们面前。惜乎我们的家长们根本意识不到这一点,仅仅拚命灌输“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意识,憧憬着“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的美好前景。

    但往往事与愿违。倒是不妨学学下面这位,或许有所启迪。

    她叫细柳,当初出嫁给姓高的一户人家时,丈夫有前妻遗留一子,时已五岁,名叫长福。但细柳并不嫌弃,用心抚养。嫁过来一年多后,细柳自己诞下一子,取名长怙。

    但是很不幸,没几年丈夫去世了,撇下孤儿寡母艰难度日。其他的事情都好办,唯有对于二个孩子的教育,让她犯了愁。

    因为,继子长福开始出了问题,而自己亲生的儿子长怙也不省心。于是,她采取了不同的教育手段。

    长福十岁这年,开始上学读书。父亲去世后,这孩子便开始了懒惰,上学是三天打渔两天晒网。常常偷偷逃学跑去跟放牛羊的孩子们玩耍。

    细柳百般无奈,打骂呵斥终不见效。最后气极道:“你既然不愿意读书,那就也不再勉强了。可是,贫穷之家,不养闲人。你既然喜欢与放羊的孩子们玩,那就穿着像他们那样的破衣服,与家里的仆人一块儿干活,与他们一块儿吃饭。不然的话,用鞭子狠狠抽你,你不要后悔。”

    长福只得穿着破败的衣服,拿着鞭子去放猪。回家后与仆人们吃着粗糙的饭食。这样过了几天,长福受不得这罪,哭着跪在细柳面前,发誓再去上学校读书。但细柳扭转身不鸟他。

    长福哀求不过,只得哭泣着再拿起鞭子去放猪。天天穿着破烂的衣服,深秋了,寒风瑟瑟,吹打着他单薄的身子,脚下的鞋只破了,也没有新的可换,秋雨连绵,打湿了长福的衣服,使他冷得如缩头的乌龟。那真是一个惨字了得。

    街坊邻舍见状议论纷纷,都七嘴八舌说道这个继母的不是。时间久了,也有只言片语传到细柳的耳朵中,但她很不以为然。

    长福受不了这苦,只好趁放猪的时机,离家出走了。细柳听了,无动于衷,该干吗干吗,没事人一般。

    她的所作所为让四乡八邻人人侧目,都说这个继母狠毒无比。

    且说长福离家之后,在外晃荡了几个月,四处乞讨,过着流浪生活。吃够了苦头,最后实在混不下去了,又只好回家。但来到家门口自知理亏,不敢进门。无奈,便央求邻家老太太出面帮忙去说情。

    细柳闻听,淡淡地对老太太说:“回来可以,但要打一百棍杖。不然的话,还是别回来好。”

    长福其时正在门外偷听求情的结果,闻听此言,慌忙奔到屋里,跪在细柳面前痛哭说:“愿意受一百棍杖。”

    细柳不动声色问道:“你今天可知改悔了吗?”

    长福泣道:“愿意愿意。”

    细柳说:“那就好,既然如此,那就不打这一百棍杖,仍然拿着鞭子去放猪。”

    谁料长福长跪在地下,放声大哭,哀求说,情愿挨一百棍杖不放猪而去读书。

    细柳冷眼看着长福,不予理睬。一旁的邻家老太太此时出面了,百般劝说,反复求情,细柳才松了口,允许长福再去学堂读书。

    于是,她改换了一副嘴脸,忙着让长福洗了澡,换上崭新的衣服,令他与弟弟长怙一块儿再去读书。

    也许是长福经这一系列磨难,非常珍惜这难得的机会,读书时非常用功,勤身锐虑,大异往昔。三年后考中了秀才。一个地方官杨中丞看中了他,着意裁培,常常接济,每月都给一定的资金,助其读书。

    由此,长福算是走入了正道。细柳也为此长长出了一口气。

    但亲生儿子长怙却出了问题。

    长怙性子愚钝,念了几年书,竟然连自己的姓名都不会写。

    这让细柳很失望,失望之余,考虑到长怙的资质确实不是块读书的材料,便让他下学去务农。

    可是,长怙却染上了游手好闲的毛病,吃不得苦,受不得罪。

    细柳痛斥他道:“士农工商各有本身的职业,你既不能读书,又不能种田,那还不饿死在田沟里呀?”操起家伙把长怙狠狠扁了一顿。

    自此以后,长怙老实了,只得带着奴仆们种田。早出晚归,只要哪天起来晚了,必受细柳责骂。吃穿用度上,只要有好的,都给长福了。这让长怙心里不平,但也不敢呲牙。

    到底细柳还有眼光,待农活干完了,为防止长怙闲来无事,旧病复发,便出钱让他学着做生意。

    长怙这下可是如鱼得水了,钱到手之后,又嫖又赌,那做生意的本金没几天都挥霍殆尽。自知回家不好交差,便撒谎说钱都让强盗劫走小偷偷走,或者埋怨运气不好云云。

    这种情况多了,细柳不免起了疑心,最后查实是长怙说谎,大怒,拿起棍杖打得长怙满地打滚,还是哥哥长福跪着哀求,才算饶了长怙。

    长怙如此败坏家业,让细柳对他管理得更严了,只要他出门,细柳便悄悄派人跟随盯梢,长怙的行为才有所收敛。

    但长怙却自有办法忽悠母亲。

    一天,长怙对细柳说,准备跟几个商人到洛阳去,那里有一大笔生意可做。这是长怙经苦苦思索才想得外出游荡的借口。因此,跟母亲请求时,心里不免惴惴不安,怕细柳阻止。

    细柳一听,大喜。当即拿出三十两碎银子,并给长怙收拾行装。最后,又拿出一锭金子对长怙说:“这块金子是你祖上当官时积累下来的传家之宝,压箱底用的。不到万不得已,不能花这锭金子。你才学做生意,我不敢指望你能赚大钱,只这三十两银子不亏进去就行了。”

    细柳临行送长怙出门时,又再三嘱咐。长怙一一应允,心里是万分得意。到了洛阳,长怙便一头扎进妓院,包养了一个名妓,花天酒地过得端的洒脱。

    但好景不长,十多天后,那三十两碎银子便告罄。长怙并不在意,认为还有压箱底的那锭大金子。待到老鸨再来索取嫖资时,长怙洋洋得意拿出那块大金子,切开给付。但他却傻眼了:这块大金锭却是个假货。

    老鸨冷眼看着这一切,变了脸,冷嘲热讽,让长怙顿时羞惭满面。此时兜里没一分钱,又无去处栖身,苦苦哀求不要驱赶他。

    但不久,就有官府的人拿着绳子把他套进了大牢里。因为那个与他相好的妓女偷拿着假金子去官府告发了他。

    长怙万万想不到这金子怎么会是假的,辩无可辩,官府大怒,着力捶打,几乎被打死。投牢之后,又无人送饭,只好乞怜同牢囚犯施舍,苟延残喘。

    且说细柳在长怙刚出门时,便把长福召到面前,说道:“你记住,二十天后,你到洛阳去。我事情多,记性不好,怕到时忘记了。”

    长福很奇怪,便问母亲缘由。但细柳黯然神伤不语,长福见状,不敢再问。

    待到二十日后,将要启程到洛阳,再来问母亲,细柳长叹一声说道:“你弟弟今天的这样放荡不羁,就像你当年逃学一个样。我如果不顶着恶毒继母的恶名,你哪能有今天?四乡八邻都说我狠心如蛇蝎,但我每天都是泪湿枕簟,心中苦哇。”说着说着泪流满面。

    长福听着心中感慨,愈发恭敬侍立在母亲身边,也不敢吭声。

    细柳哭了一会儿,拿手抹着眼睛说:“你弟弟浪荡之心不死,我便给了他假金子叫他遭受苦难,我算了算,他现在应该关在大牢里了。你那个恩人杨中丞对你很好,去求求他,可以把你弟弟从死难中解救出来,或许经此一难,他从此痛改前非。”

    长福闻听,大惊,立即动身前往洛阳。来到大牢里见了长怙,已经不成样子:面容似鬼,衣衫褴褛,奄奄一息。他见到哥哥不敢抬头仰视,只是伏地痛哭。长福抱着长怙也是大哭。

    因为长福是杨中丞的得意门生,因此县官也是高看长福一眼,得知长怙是长福的弟弟,火速下令放人。

    长福带着长怙回到家,长怙害怕母亲发怒,跪着走到细柳面前。细柳淡淡地问:“这下你的愿望可满足了吧?”

    长怙不敢应答,只是伏地哀哀哭泣。长福也陪着弟弟跪在母亲面前。

    细柳数落一顿后,便厉声喝斥都起来。自此以后,长福愈加用心读书。长怙在家老老实实下田干活,回家操持家务,一切都打理得井井有条。即使偶然有些懒惰,细柳也不吭声。因为,她相信,经此一难,这长怙应该是彻底痛改前非了。也不再过问长怙是否还愿不愿出去做生意。

    但长怙却不甘寂寞,农闲时候,便想着出去做生意补贴家用。又不敢与母亲明言,只好把这个意思透露给哥哥长福。

    细柳听说后,心里暗喜,想尽一切办法求亲告友借得一笔资金做本钱让长怙外出闯荡,长怙果然不失所望,半年便挣了一大笔钱。

    经细柳与二兄弟的斗智斗勇,长福学业精进,不一年,又考中了举人,三年后,考中了进士。而长怙也不甘人后,几年下来,做生意竟成了大款,家资巨万。

    这是蒲松龄聊斋中的一个故事,名叫《细柳》,今天读来,对比着这位胡某的少年事件,感慨良久。当我们在为胡某惋惜扼腕之余,倘多方思考教育方式,或许,这位少年的生命的流逝能给我们有益的启迪,而不是一味责难与痛悔。

    细柳的成功说不定能打开智慧的大门:生命是一树花开,不一定非要做顶端那最艳最丽的花,处于低端的花儿,虽然小而平凡,但也是花。

    读书固然很好,但确实难以为继,可以学细柳。如长福有读书资质,那就着力培养。长怙天性愚钝,非读书材料,那就务农经商。

    但无论干什么,对于孩子,要让他们吃苦受累甚至受罪。由此可以得出结论:

    再苦也要苦孩子,再穷也不能穷教育。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沉甸甸的现实,不妨学学她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gawh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