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爱心助盲:明盲夫妻携手,用爱为盲人点亮希望

爱心助盲:明盲夫妻携手,用爱为盲人点亮希望

作者: 助盲通 | 来源:发表于2017-04-17 09:04 被阅读0次

    在姑苏区双塔街道钟楼社区,有这样一个让邻居们敬佩和羡慕的家庭:丈夫王恤民,因病致盲,这时,妻子汪美娟成了他的另一双眼。也正是有了妻子的默默支持,即使王恤民在全盲后,还能在大学讲台上一站就是8年。

    王恤民出生于1936年,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王恤民的整个童年充斥着饥饿与恐惧。10岁起,他患上了“视网膜色素变性”疾病,视物日渐模糊。尽管如此,他每天抓紧点滴时间读书写字。1956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苏州大学前身江苏师范学院攻读化学专业。四年后,他作为优秀毕业生留校任教,开始了他的讲坛生涯。1963年,王恤民和汪美娟喜结连理,但是长时间高强度的学习和科研工作,使王恤民视网膜色素变性的症状越发严重,从1978年开始,他必须戴上高度老花镜再加放大镜才能看书写字,几经治疗,他的视力依然没能得到多少改善。几近失明的王恤民此时隐隐觉得,命运留给自己的光明已经不多,为了抓住这段宝贵的光阴,他每天废寝忘食将所有的时间用于科研和备课,寒暑假甚至春节也丝毫不肯松懈。他给自己教授的每节课作了全程录音,一有时间就在妻子汪美娟的帮助下整理和校对录音教材,制作各种课件教案,为失明后继续教学做充分的准备。

    1989年的一天,王恤民清晨醒来感觉自己眼前仅有的一点光感也消失了,世界顿时陷入了一片黑暗,同事们都劝他提前退休,但他舍不得站了几十年的讲台。没有了视力,教书仿佛变成了天方夜谭,妻子汪美娟却说,“你教吧,从此以后我就是你的眼睛。我会牵着你的手,带你走上讲台。”从那以后,苏州大学总会出现一对牵着手的老夫妻,妻子在前,丈夫在后,两手相握,走得很慢却很踏实。王恤民说,如果没有妻子,他根本没有办法再继续教书。妻子很辛苦,每天下班后收拾好家里,就坐在灯下给他写板书。不仅是板书,还有按时出版供国内高校学生使用的参考书,她又为丈夫校对、誊写了几十万字的书稿。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在妻子的支持下,全盲以后的王恤民又在讲台上站了8年。谈起自己为什么不提前退休,王恤民说,“我不想整天在家里无所事事,教书就是我的事业,学生就是我的孩子。”凭借出色的教学成果和对教学改革贡献,从1989年起,王恤民先后获得苏州大学校级优秀教育奖,江苏省优秀教育奖,并成为苏州大学第一位荣获“全国优秀教师”称号的教育工作者,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1995年退休后,王恤民当选为苏州市残疾人联合会副主席、市盲人协会主席。2000年,他发起组建了盲人自强报告团,每年多次深入学校、社区以及监狱、看守所,面向不同对象讲述自己自立自强的故事。盲人自强报告团的一次次义务宣讲,不仅广泛传递了正能量,更让全社会更加了解盲人这个特殊的困难群体,看到了他们身上那股不服输的韧劲,同时激发了全社会关爱盲人群体的意识。

    “活一天,我就要做一天有意义的事。”经过王恤民的努力,2001年苏州图书馆新馆正式在一楼设立了盲文阅览室,成为盲人朋友学习知识的园地;经常邀请志愿者来这里为盲人朋友读报,讲故事,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

    王恤民说,在盲人协会成员们的奔走努力下,如今苏州的公共无障碍设施越来越完善,为盲人朋友出行提供了尽可能的方便,社会越来越尊重和体谅盲人,这样的结果,也令他无比感动和欣慰。

    友情提示:

    1、做为热心人士的你,欢迎转发扩散,将爱传递出去,让更多人能参与到助盲的行列中。

    2、做为盲人的我们,会将这份感恩放在心中,用自己的行动回馈给帮助我们的人。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爱心助盲:明盲夫妻携手,用爱为盲人点亮希望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gnzattx.html